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科协论坛》2013,(2):24-25
1月14日,作为中国科协倡导实施的《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项目之一,反映钱学森这位"人民科学家"爱国情怀与传奇人生的原创话剧《钱学森》在北京举行首场汇报演出。话剧再现了"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充满传奇、历经艰险、立志报国的伟大一生,展现和讲述了钱老的爱国情怀与传奇人生。演出结束时,观众如痴如醉,掌声雷动。据悉,"科协大师名校宣传工程"为中  相似文献   

2.
<正>"钱学森之问"究竟问的是什么前不久,一代科学巨匠钱学森大师与世长辞。人们在缅怀这位中国"航天之父"的卓越科学贡献的同时,也在探寻究竟是什么样的教育才使钱学森得以成为世人景仰的一代宗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不仅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科学成就涉及很多领域,他的科学思想内容丰富,学术见解深刻新颖,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天才。科学学思想是其博大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影响是深远的。钱学森是我国科学学学科建设的倡导者,其科学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深化了认识的辩证过程,并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实践内涵的理解,具有较高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钱学森在1996年6月提出建立建筑科学大部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11个大部门之一。和其他的科学技术大部门一样,建筑科学也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技术三个层次。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最高位置,并且通过建筑哲学这座桥梁和建筑科学联系,指导建筑科学理论和实践。钱学森的建筑科学体系是在21世纪我国城镇化高潮的前夕提出来的,深入学习钱学森建筑科学思想,将会给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卓越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中国科学学的首倡者和主要奠基人,他的科学学思想是其整个科学思想财富的一部分。2011年是钱学森诞辰100周年,深入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对于中国科学学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钱学森的科学学思想源于他的技术科学理论与实践,正是他把握住技术科学的中介学科地位,演绎成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从而阐发了科学学产生的必然性。从率先在中国倡议“科学的科学”研究,到首先发表完整的科学学论文,表明钱学森是中国倡导和创建科学学的第一人。科学学属于社会科学,是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居于技术科学中介层次,它以全部人类科学知识为研究对象,包含科学技术体系学、科学能力学和政治科学学三个分支学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构成钱学森科学学思想的基本内容、知识体系和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话路甬祥     
<正>作为一名长期宣传报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记者,我和我的同行往往只关注于这些著名科学家们的求学经历、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而忽略他们同时又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他们对教育问题也有自己的深刻思考。诸如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前辈,曾提出过"竺可桢之问"和"钱学森之问"。本次采访对象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  相似文献   

7.
《学会》2010,(11):24-24
“我个人觉得,我们必须下大功夫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在科学界和大学中大大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先生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中对“钱学森之问”答案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论述了一套系统的科学创新理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整体统一的创造思维;多元互补、综合集成的创新方法;"性智"与"量智"交融的创新素养;民主与开放的创新氛围;献身科学、谦谨淡泊的创新人格。钱学森的科学创新理论凝聚了他毕生的科学创新心得,其思想意蕴无疑是精微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和研究钱学森的科学创新思想,对我国杰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的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诞辰103周年,中国科协事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的钱学森,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他的一生,是践行科学精神、创新创造、推进人类发展的一生。作为党旗下的科协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以纪念钱学森诞辰103周年为契机,继承和弘扬钱学森倡导的科协精神,忠于理想,振奋精神,甘当科普之花的绿叶。忠于理想,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取向,是科协组织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的不竭动力。新中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作为享誉中外的科学巨匠,其卓绝的学术功绩和思想光辉在学术界掀起探究热潮。在钱学森百岁诞辰之际,我们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历数他给我们留下的思想财富,试图展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共词分析的结果表明, 他在“系统科学与工程”、“思维科学”、“大农业经济”、“科学学”、“技术科学”、“城市科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思想尤为后人关注,其中,“系统科学思想”作为核心思想始终贯穿于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学森科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钱学森之问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11,(23):43-43
2011年12月1日,中国科协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弘扬钱学森科学精神,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钱学森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为中国科协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近来,"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上下下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的确,我们的教育需要大力改革,以成为杰出人才的摇篮。但走出摇篮后,要最终成为钱学森式的杰出人才,还必须"过五关,斩六将"。让我们来仔细剖析关于"钱学森之问"的最详尽的材料:《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  相似文献   

14.
陈立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255-258
技术科学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克莱恩。受此影响,钱学森提出技术科学是科学基础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中间环节,是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桥梁。在钱学森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技术科学作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阐发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就是技术科学的强国之道,对我国的科技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在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逝世之前曾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他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在钱老之问的背后,还有一个钱老之惑。故事是这样的:钱学森一辈子都不看电视。有一天,他因耳背,突然对儿子提出要买  相似文献   

16.
<正>卓越科学家钱学森是我国倡导科学学研究的第一人。在钱学森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为深切缅怀钱学森先生对我国科学学发展的杰出贡献,促进我国科学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纪念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钱学森科学学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2月17日在  相似文献   

17.
<正>提起钱学森,人们会用"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等一系列头衔来介绍他的身份。而如果要介绍刘合群,同样很难用单一的身份来定位,因为作为力网理论创始人、人体物理医学奠基人、无创针术发明家、传统医学现代化和现代医学革命的先行者,他不仅是一位知名医家,更是一位科学理论家。——题记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所谓  相似文献   

18.
2005年,94岁的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提出一个问题:"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这是值得中国学术界深思的问题。本文从钱学森追溯他的博士生导师、世界空气动力学权威冯·卡门,回顾他们的天才被发现、培养的过程,以及这些伟大的天才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本文是在"香山科学会议(324次,378次)"的两次报告中提炼出来的关于地理科学的体系,包括地理哲学、理论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系统工程,以及前科学的部分。地理科学在钱学森的科学思想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清楚,地理科学与建筑科学共同构成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人们对世界级"大师"培养的关注,文章从诺贝尔奖中自然科学奖项的数据分析出发,指出美国重视基础研究工作的社会氛围及其对各国科学精英的吸引是美国基础研究成功的两大原因;并提出前苏联和美国的不同体制及大学性质的区别是造成两国区别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促进我国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