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記”是中国第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神魔小說,也是一部不易閱讀的小說。由于作品神話色彩的艺术特色,它对現实的反映是比較曲折含蘊的;同时由于题材的关系,故事表面又抹上了一層宗教色彩,因此作品的思想內容很不容易清楚地辨識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乔伊斯的作品当中,<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一部.但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该小说与成长体小说传统的关系.由于<画像>从主题和形式上为乔伊斯的后两部作品做了开拓性的尝试,不少评论将其看成是告别传统的标志.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不仅是一部"开疆拓域"的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对欧洲成长体小说传统既有传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3.
《莺莺传》与《春香传》是中韩两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春香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莺莺传》的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有接受。两者都描写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两篇故事的结局却是一分一合。两者之所以有结局差异主要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思想倾向以及人物性格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阅读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同一部作品,不同读者会有不同感受,从接受美学角度说,这是由于每一部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点,它形成的“召唤结构”因读者经历、文化修养与性格气质的差异而形成认识上的区别,以此着重对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和贾平凹的《古炉》为范例进行了论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乔伊斯的作品当中,《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拥有读者数量最多的一部。但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系统探讨该小说与成长体小说传统的关系。由于《画像》从主题和形式上为乔伊斯的后两部作品做了开拓性的尝试,不少评论将其看成是告别传统的标志。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书不仅是一部“开疆拓域”的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的典范之作,对欧洲成长体小说传统既有传承也有超越。  相似文献   

6.
刘希云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5):38-41,54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是一部注重叙事的现实主义作品.它写出了七十年代泛政治化的时代氛围对人性的扭曲;同时由于作家丰富的乡土生活记忆与知识,作品中呈现出了苏北大地上鲜活的民间文化形态;另外,作品塑造了一个成功的男性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7.
《都柏林人》和《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现代主义大师詹姆斯·乔伊斯早期的两部作品。从主题上看,两部作品都表现了现代世界都柏林的瘫痪状况和都柏林人的精神空虚;从创作手法和美学艺术成就上看,《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体现了对于《都柏林人》的一种飞跃,逃离激发动态情感的不恰当艺术,走向引起静态情感的恰当艺术。两部作品中对于肉体语言(Bodily Language)的运用,充分展现了乔伊斯这种美学观点的发展与演变。而这种改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乔伊斯本人个人经历和人生观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两部作品中"性"所展现的功能不同。  相似文献   

8.
《卡门》是一部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十分出色的作品,是一部真正综合概括了19世纪抒情艺术的歌剧,也是一部在艺术历史上地位十分重要的歌剧。文章通过对比才及其作品的分析阐述了歌剧《卡门》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9.
《围城》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一部作品,并且也是十分优秀的一部作品,具有较高文学价值及社会价值。在鉴赏《围城》这一作品时,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鉴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从而更好把握这一作品,进而也就能够更好理解这一作品,同时有利于我们写作技巧的提升。本文就结合笔者自身心得体会,对《围城》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子夜>和<上海的早晨>是20世纪描写上海民族资本家奋斗史和命运史的具有代表性的两部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在艺术手法和叙述模式上是借鉴了<子夜>的,但由于作品创作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两部作品呈现出了左翼都市叙述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小说《白棉花》是一部读起来并不轻松的作品,甚至是沉重的作品,但确实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作品。小说中那些带着悲怆意味的故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作者笔下的故事勾起了很多人的或许已深埋于心底的某些刻骨铭心的往事,而这些往事实际上属于一个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2.
符徐晶 《文教资料》2013,(31):112-114
张承志的《心灵史》是一部融合文学、宗教、历史为一体的小说,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写作形式上来看,它都是一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作为一部在90年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品,在形式上渗透了不少的西方文化资源,本文主要从文章风格、地理环境、叙事理论、写作方式这样几个角度来探讨《心灵史》的西方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著名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不朽之作,也是美国历史上"喧嚣时代"的一部精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形式上它都堪称一部完美的作品.本文主要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探析"美国梦"的神话原型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神话原型,从而揭示作品中蕴涵幻灭感和悲剧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正作者简介1.1926年,伊娃杰尼科维斯基出生于匈牙利的赛格德城市。她的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957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有三十多部作品被翻译成36种语言。她的作品也出版在报纸和期刊上,并在广播中播出,她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动画片及电影。她所创造的一种独特文学在匈牙利的文学界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在世界文学的舞台上也是独树一帜,获得巨大成功,她本人荣获  相似文献   

15.
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在麦卡锡的作品中,大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存在。《路》是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也是最精彩的一部作品。此作品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麦卡锡在该作品中讲述了浩劫之后,父子俩在荒野上一场未知的"旅行"。荒野上的"旅行"折射出麦卡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基于此,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唤醒现当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感情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冯培东,路玉宽一部《红楼梦》牵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只因它“字字句句都是泪”;一部《聊斋志异》激起了人们对封建社会的刻骨仇恨,是由于它能“刺贪刺谚入骨三分”。所有这些都说明一部作品的强烈感情无不影响和左右读者的爱恨,也说明作品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小说《家》是一部有着巨大影响的现实主义杰作。由于历史和政治上的原因,过去《家》的研究者大多侧重分析这部作品如何剖析和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如何控诉封建礼教的罪恶和残酷,如何展示封建制度的灭亡,它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等等;而对作品的人道主义精  相似文献   

18.
一、情感的认知与乐曲内容的统一一部钢琴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寄托,是钢琴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我们拿到一首新的乐曲,首先是读谱,对整首作品要认真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或者参考其他的文字资料。这是因为每一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作者可能因  相似文献   

19.
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晚年创作的小说《阴影线》是一部在文学批评界公认的经典作品。康拉德自己宣称《阴影线》是一部“简洁而又颇为复杂的作品”。文章在考察了该小说的表现主题、艺术手法包括叙述手法的基础上,指出了它的“简洁”和“复杂”之处及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为《阴影线》就像一幅中国的写意画,正是由于各种对立统一的艺术因素才使该作品呈现出一种立体感,成为一部宽广而又厚重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其最富争议的一部作品。几乎所有人都将《洛丽塔》归结为:中年男子兼"恋童癖"亨伯特迷恋上12岁的洛丽塔的畸形恋爱故事。然而,童年亨伯特痛失玩伴,成年后由于对童年玩伴的思念而使得这一创伤得以延续、加深,最终以死亡来结束这一肉身之痛,显然,亨伯特是出于对洛丽塔的爱才造成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