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宁都县第三小学坐落于宁都县梅江镇瑶江村,东临梅江河,西眺翠微峰。校园占地面积23.9亩,建筑面积6461平方米,是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品牌特色突显的学校,也是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西省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江西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示范学校、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宁都三小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打造‘情智教育'流派,构建‘生态课堂'模式"的办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做亮"生态课堂、开放课程、雅行德育、情智文化"四张名片,以"情智和谐"为主线,不断落实学生生命发展和人格健全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所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我们确立了葵园文化主题,以"葵"育人,以"葵园"寓校。通过对管理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形象文化的思考和实践,把环境文化、质量文化作为特色之根本,引导师生教育教学价值观,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汉画像石人文教育课程基地"项目被遴选为2013年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以来,徐州高级中学不断建设、完善汉画像石人文教育实验基地,营造浓郁的特色教育氛围。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探索了依托课程基地构建特色校本课程的路径,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宏 《广西教育》2014,(6):22-23
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应注重五个关键要素,即深刻理解"特色"内涵、明确"特色"发展定位、注重课程开发、关注教师成长、重视文化建设,使普通高中的特色教育更加完善,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不仅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载体。涟水县外国语小学不断深化拓展,挖掘"墨韵文化"的教育内涵,围绕"翰墨凝香润童心"这一文化主题,积极营造书法教育的情境,努力打造墨香校园,在全体师生中普及书法教育,推进学校书法文化特色课程基地建设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6.
学校坐落在素有"南京新东郊,金陵御花园"之称的句容城郊,是一所环境优美、办学特色鲜明的小学。该校创建于1951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积淀了"和乐竞进"的学校文化。"特色环境、特色管理、特色课程、特色活动"  相似文献   

7.
于春吉 《中国德育》2014,(15):66-67
正办学特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小学(以下简称"金石滩小学"),位于国家5A级景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炼了"精诚教育"的办学理念,根据地域文化特点提出打造"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特色学校文化,以"四个文化"(校园环境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理念文化)建设为依托,以"六个走向"(走向金石滩、走向金州新区、走向大连、走向辽宁、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和"三个进入"(特色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进入教材)为途径,全力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构建了全新的金石特色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以"立雅求美"为主题,通过在传统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五个方面进行系统建构与实践,拓展了校本课程资源,使师生获得了主动的、个性化的发展,使学校逐步走上文化立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学校全面启动了主题式学校文化的创建工作,在传统的学校文化构建基础上,通过挖掘"小、专、精"的文化元素,确立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主题式学校文化,逐步走出一条内涵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径。一、学校文化与主题式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是被广泛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2,(Z2):50-51
和田路小学的创造教育研究始于1980年。从"五小"科技活动、"和田十二技法"、创造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到逐渐形成学校创造教育文化建设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坚定的实践改革之路。进入21世纪,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更关注创造教育发展的深层问题,对创造教育课程进行了整体优化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完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并建立了创造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邳州市实验小学创办於1994年9月.五年来,较高的办学质量和突出的办学特色,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将学校的特色建设定位于"民族艺术教育"这一主题,逐步形成了京剧、书法、珠心算、民间剪纸、民族舞蹈等为主要特征的民族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搞特色学校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教育方针、达成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执行教育方针,个性化地实现培养目标。"学校特色"只能源自学校历史传统与现实环境。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特色学校建设"活动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但归根结底必须落实在课程上,特别是落实在国家课程上。  相似文献   

13.
特色教育体现在特色课程的建设上。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形成特色教育模式的基本单元,没有特色教育可能会使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依然沿袭"老年活动中心"的单纯娱乐思路停滞不前。在兴办老年教育时,对基层老年大学或街道、社区老年学校的教学设计,必须更多地倾注容易被老年人心理所能接受的特色课程,而这些在建设方向上以区域历史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特色课程,是实现终生教育老年阶段学习的最佳方式。社区老年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2.历史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3.开放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4.素质文明的特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农村学校高品质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发扬地方文化优势、凸显学校文化特色,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体系,为学校办学提质增效,从而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江苏省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简称“南小”)为例,学校以“乐渡教育”为办学特色,将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建设学校高品质课程项目,开发了主题为“乡土与世界”的儿童乐渡课程。课程以“乡土”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始终,构建“新乡土”“新世界”“新融通”的课程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5.
挖掘内涵,凸显学校文化主题。2015年,安陆市把创建"发展均衡、治理严谨、质量领先、文化鲜明"的鄂中教育名市作为奋斗目标,把学校文化建设提到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各学校立足地域特点、历史传统和发展现实,提炼学校文化主题,形成办学特色。紫金路小学发掘汉东书院历史,提出"诗雅"和"墨香"的文化发展方向,形成以"诗、书、画"为特征的传统特色文化。碧山脚下的烟店镇初级中学、太白初级中学都以李白"酒隐十年、栖身碧山"为依托,深入挖掘"李白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营造“一校一品”的格局,黑河市实验小学把“精选国粹特色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确立了“1+X”的特色办学模式,“1”是指开展师生经典诵读和主题阅读特色活动,“X”是指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武术、戏曲、书法、国画、嗣棋等精选国粹特色课程。这一特色项目意在培养小学生的现代意识和民族精神。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现已形成诵读活动常规化、阅读活动特色化、特色课程鲜明化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上海教育》2012,(Z2):56-57
"田园"意为耕田和园地,也泛指风光自然的乡村。在高楼林立、水泥钢筋的繁华都市,坐落在闵行区颛桥镇城郊接合部的我校,就有着这么一个贴近自然、清新质朴的校名——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十多年来,学校的发展从双语教学的"学科特色"拓展为"田园"课程的"外语特色",进而走上了外语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之路,实现了学校办学的"三级跳"。田园外小从无到有的15年,每五年就是一个发展阶段,第一个五年"规范中起步",第二个五年"双语试验中华丽蜕变",第三个五年"携手田园课程的幸福成长"。"田园"课程的提出,不仅仅是与校名相呼应,还因为它彰显了一种生态的、健康的、多元的、融合的精神气质;更是将原本系统缺失、指向不清、重复交叉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8.
学校特色建设其根本旨归应该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学校特色建设理所当然地要高扬人性教育的旗帜,体现人性教育的特质。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特色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我们要努力构建让学生生命律动的多彩特色课程,让课程真正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  相似文献   

19.
丁雯 《辽宁教育》2021,(4):31-34
教育要在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学校课程是最重要的"养料"。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在确定了"融教育"办学特色之后,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变革和特色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学校遵循"让孩子们经历100个世界"的课程理念,构建"融+"课程体系,以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思路,用课程建设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学校特色创建的基本路径之一。学校在进行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现代课程体系建设时,要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以学校办学现实、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实际为出发点,秉持"课程民主"理念,合理把握"学科课程注重学力凸显、活动课程着重兴趣培养、校本课程侧重素质拓展"等三个方面,努力使课程特色成为学校特色,进而发展成为秉承文化传统和展示独特风格的一种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