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这段对话的价值不在于宰予的这个问题有没有技术含量,也不在于孔子对君子是否入井  相似文献   

2.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3.
七、敏行讷言孔子特别轻言重行。孔子为什么把颜回确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不是子贡呢?这恐怕与孔子的轻言重行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要迟钝,做事要勤勉。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  相似文献   

4.
有个人老是在想:“我怎样才能成功?”于是他向那些成功人士请教成功的经验。一天他遇到孔子,欣喜若狂没想到孔子听完他的问题这样回答他:“你居然有时间来.问我如何追求成功?为什么不马上去实现呢?”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忧不惧。”并指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这些话中的“惧”与“畏”其实都含有“怕”之意。但是为什么孔子既说君子要“不惧”,又说要“畏”呢?这其中包含着圣人的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的“惧”与“畏”的,又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君子不器     
鲍鹏山 《新读写》2012,(4):56-57
孔子说:“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内涵之一:器不是君子。器,即工具或用具,只有特定的用途。君子岂能像一件让别人称心称手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谭虎 《家庭教育》2014,(3):46-46
这是一句出自《论语·颜渊》篇的名言:“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故事是说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在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君子、怎样做到“不害怕、不忧愁”后,又对他的师兄子夏说:“人家都有兄弟,多快乐呀,唯独我没有。”子夏安慰他说:“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弟子司马牛伤心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就我没有。”另一个弟子子夏回答他说:“我听说,人的生死由命运掌握,能否富贵也得看天意,这是难以掌握的。但是如果君子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和人相处的时候也恭敬有礼,那么全天下的人都会愿意和他做兄弟。所以,君子何必担心没有兄弟呢?”  相似文献   

9.
孔子教育管理思想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40多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一、教育目标管理尽管目标管理的概念在 2 0世纪 70年代才被引进教育领域 ,但孔子作为私学的直接管理者 ,已经有了朦胧的教育目标管理思想。孔子从“为政在人”的政治主张出发 ,提出明确的办学目标 :培养士或君子 ,即培养“修己以安人”、“修己治人”的统治人才。孔子特别重视君子的品格 ,他认为 ,修养自身是从政的先决条件。孔子对君子强调三方面的修养要求 ,“君子道者三 :仁者不忧 ,知者不…  相似文献   

10.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君子”之风也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为“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仁者不忧” ,要求“君子”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怀 ,律己宽人的精神 ;“智者不惑” ,要求“君子”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 ,严谨求实的学风 ;“勇者不惧” ,要求“君子”具有尚义重行的勇敢 ,坚强进取的毅力。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 ,是与他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冉求、仲由是孔子的两个弟子。 有天,冉求请教孔子:“听到一件应当做的事,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是的,立刻就去做!”仲由也求教孔子:“听到一件该做的事,要马上去做吗?”孔子却说:“有父亲兄长在,应该先商量商量,怎么可以听到了就去做呢?”公西华在旁听了大惑不解,不禁问道:“请问老师,两人问的一样,  相似文献   

12.
王大林  马晓晗 《成才之路》2010,(2):I0010-I0010
一部《论语》记录了孔子许多关于君子的经典话语,其中有一句非常有趣的话:“君子不器。”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见仁见智。那么,这句话到底有何含义?  相似文献   

13.
孔子毕生致力于塑造一个“君子”的形象,他“述而不作”,是通过自己全部的言论和行为来完成的。从“君子”一词的来历、诸多内涵的构成、整个形泉的特色和相关问题,结合孔子的言行进行系列的探讨,以解读孔子留给后人的“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14.
陈复兴 《师道》2014,(6):43-44
说起《论语·学而》中的孔子三问,大家都津津乐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这句话如何解读,大家就见仁见智,五花八门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论者都忽略了孔子说这句话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君子教育是孔子开创并经后世不断丰富发展的一种主流的人才培养思想。孔子吸取商周时期的“礼乐教育”精髓,结合当时“学在民间”的文化发展现状,以“仁”“知”“勇”“礼”为主要教育内容,在私学教学中开创了“君子教育”。君子是孔子追求的人格理想,也是孔子在教育中对自身及弟子的要求。在教育内容上,他主张君子应当具备“仁”“知”“勇”“礼”等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他主张君子应当求学、养德、修己、笃行,在自我完善的基础上以身作则,教育他人;在教育特点上,君子教育主要表现为内容上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形式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功能上情感培育与政治教化并重。在大力推崇时代新人培育的当前,君子教育依旧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现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十分重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成为他理想的人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孔子主张“举贤才”,注重“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他扩大了学习的目的,更注重学生的人格修养,要求学生做“君子儒”。孔子重视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为重心,“仁”与“礼”的教育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孔子主张通过“六艺之”的学习,传递修已治人之道,孔子的教育思想为我们实现“教育人”的教学目标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先进》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的两个学生冉求、仲由请教孔子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件事马上就去做吗(闻斯行诸)?"孔子对冉求说:"听到了马上去做(闻斯行诸)。"而对仲由却说:"听到了为何要马上去做呢(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何对同一问题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为人懦弱,所以鼓励他;仲由处事急躁,所以约束他)。" 孔子这种"进之"、"退之"的做法,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因为他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抓住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而采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读材料(孔子论水),从中选立意角度,或者由此升发、联想到关于“水”的其他话题,写5O0--6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孔子冷水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必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孔子说:“水么,君子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的。它遍布天下,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忘,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略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  相似文献   

19.
因材施教     
2500年前的曲阜。这里曾是当时东方文化的中心。 这一天,天高云淡,红日稍偏,孔子在杏坛的亭子里弹琴,公西华陪侍伴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洄从之,道阻且长; ■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一曲弹罢,孔子抬起头来,这才发现子路仗剑站立亭边,还沉浸在乐曲的余韵里呢。 “仲由,有什么事吗?”孔子问道。 “老师!”子路这才双手抱拳作揖道,“我来请问一个问题:听到有好事,就行动吗?” 孔子马上严肃地回答他说:“有父亲、兄长在,怎么可以听到就行动呢?” 子路又拱一拱手说:“我知道了。” 子路退…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孔子,一般都认为他轻视、鄙视、敌视劳动人民,其“爱人”思想不包括劳动人民在内。但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误解。论者大多抓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作为孔子敌视劳动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从而论定孔子视奴隶主贵族为“君子”,视劳动人民为“小人”。冯友兰先生说:“地主阶级认为,他们跟劳动人民还是不平等的,孔子很强调‘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并且鄙视‘小人’。”认为孔子对劳动人民持鄙视的态度。杨荣国先生说:“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因之,小人,也就是指当时的奴隶。”肖萐父、李锦全同志说:“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君子和小人一般被作为统治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