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老师是某学校非常好学的年轻教师,随着新课改在学校的开展,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改实践中,并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只要有培训就参加,专家的教学活动更成为他虚心求教的良机。可让路老师感到困惑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对新课改进行反思,且观点众多,各执己见,不少观点和新课改有较大冲突。在这种状况下应如何贯彻新课改?路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一些才开始进行新课改实验的教师在听了专家的讲学后也是“一头雾水”,他们和路老师一样疑虑重重。现在各地、各方面讲学的专家“五花八门”,专家之间甚至相互对立,这让身处一线的教师十分为…  相似文献   

2.
张凯 《班主任》2007,(10):27-27
教育界曾一度流行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一线教师感到非常的委屈和无奈。如今在新课程理念下,这句话却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3.
管建刚老师在《一线教师》一书中,用“手记”的形式谈一线教师日常遇到的细节问题,文笔和婉流畅。这是一本和我们心灵相通的书。特别在这本书里阐述的一线作业学和一线纪律学,时我们既担当语文教学工作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启发很大。同为一线教师,同样穿梭于学生的心灵之间,我们有太多的感触。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这一学科,抽象、枯燥、乏味,学生稍有不慎就会做错题,甚至产生厌烦的心理,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而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展示课堂艺术。  相似文献   

5.
刘发建老师《将相和》的课例,之所以引起如此热烈的讨论,虽有其教学旨趣不同常规的原因在,但更主要是因为这个课例的教学内容存在可争议处。他对教学内容选择合不合宜,作为一线教师究竟应该怎么来选择课文的教学内容。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XX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生怕写作的不少,他们一听到写作文就感到一种压力,觉得是老师要他们写,他们必须奉命写,因此缺乏写作的热情,进而把写作当成是一件苦差事;不愿写,写不好。这也是一线教师非常头疼的事。如何才能点燃中学生写作的热情呢?  相似文献   

8.
许睿老师是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这节即兴公开课是许老师到郑州市管城区进行课堂观察调研时,听一线教师讲完i风筝》后,为同年级另一班学生上的。目的是想让一线教师、县区教研员通过“同课异构”“由下到上的互评方式”,对课堂进行真正有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9.
“老师一律不准做家教。也不允许在外面授课。”(××学校教学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的校纪之一)“家教”是当今社会非常熟悉的一个词,不少学生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有过请家教的经历。特别是现在,学习成绩差的要请家教,学习成绩好的也同样有可能请家教。可见,在重视子女教育的今天,家教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市场。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做有偿家教,当然基层学校也不乏有此规定者。对此,有的一线教师认为,既然有需求市场,我们就可以投入其中,至于收费那是市场经济使然。也有的一线教师认为,做有偿家教有损教师的“德高为范”的师德形象。作为一线教师,你怎么看待有偿家教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改革需要新型老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要赶快转换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成为一名适应课改需要的新型教师。这不仅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更需要教师付出行动。  相似文献   

11.
这一年多,我加入了好几个教师为主的QQ群,这些群基本上是以一些教育报刊编辑为群主的QQ群,群里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教师,众多教师也是一些有名的笔杆子,他们的文章也常常见诸报端,可以说这些QQ加强了一线教师与教育编辑的联系,因为教师与编辑的沟通,教育报刊的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具有学习和指导意义。然而,在这一年里,从老师们的上线的频率中,我也感觉到一丝不安,部分同志的在线时间非常长,不是在这个群里留言,就是在那个群里论道;不是在这个群做话题主持人,就是在那个论坛做版主;不是在这个论坛发帖子,就是在那个论坛开专栏。笔者在想,难道这些一线老师不需要备课吗?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许睿老师是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这节即兴公开课是许老师到郑州市管城区进行课堂观察调研时,听一线教师讲完<风筝>后,为同年级另一班学生上的.目的是想让一线教师、县区教研员通过"同课异构""由下到上的互评方式",对课堂进行真正有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15年10月30日9:30—21:30以"如何作课后反思?"为题举行在线专题研讨活动。课后反思是一线教师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提升的一个有效抓手,因此很接地气,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一话题研讨的意义所在。活动主持人魏为秋老师特别邀请了赵文汉、丁向红、桑苗、吴正兵四位老师作主讲嘉宾。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特级教师,也有默默耕耘的草根中坚,还有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才俊,因此嘉宾方阵的组成非常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一线教师的研究内容,小组互动学习是许多一线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交流了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符合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的今天,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已经成为每个老师非常关注的教学热点问题。老师们已经改变了观念,理念上非常注重对课堂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处理,但是当真正遇到课堂生成的问题时,究竟该如何面对又都是一线教师的困惑,那如何对待课堂预设中随机出现的生成,让它成为课堂的精彩之处,这是值得大家深思和探索的。精美的预设应更多地关注课堂上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预设与生成,教师运筹帷幄,会让语文课堂更显精彩。  相似文献   

16.
近期,在学校组织的高效课堂教学情况调研活动中,作为观众我认真听了部分高效课堂展示课,收获颇丰。作为一名进修学校的教师,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认真领会高效课堂的实质,也非常清楚高效课堂这一教学改革将给中小学一线教师带来根本性的解放。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还有很多问  相似文献   

17.
大学思政课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思政课老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对一线教师的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读了《幼儿教育》今年第6期《不要让幼儿直呼你的名字》一文,我深有感触,也想在此谈谈我的看法。教师与幼儿之间虽情同母子,但毕竟不是母子。教师既是幼儿的长辈,又是幼儿的朋友。朋友之间相互交谈,呼呼名字有何不可。况且文中并没有硬生生地直叫“王湘君老师”、“王永远老师”,而是亲切地叫了“湘君老师”、“小王老师”。我觉得这两个称呼体现了教师与孩子之间非常密  相似文献   

19.
刘亚平老师的《课例:“余弦定理”的教学》是一节特色鲜明、难得一见的优秀课例,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课例当中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生动活泼,既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也使数学课不再单调与枯燥.此外,在课题引入的新颖性、定理证明的独特性、习题选择的层次性,以及挖掘数学知识前后的联系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成功的尝试.仝军老师对这篇课例的成功之处做了非常精彩的点评,可以说,刘亚平老师的课例与仝军老师的点评相得益彰,均值得一线教师反复品味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范红 《四川教育》2010,(2):50-50
较早在民间听说刘老师课上得好,特别是作文教学非常有特色,并且一直隐居在一所普通小学,坚守在教学一线,当时就充满好奇:这是一位怎样的教师?邂逅刘晓军老师是在骨干教师培训班上,很出乎想象,他个子较高、年轻,头发居然有点卷.一手漂亮的字,一口漂亮的普通话,但较内敛。在小学教育教学战线有这样一位年轻的男教师,真是“国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