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女老师上讲台前必须化上淡妆”,这是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亮出的一条奇怪的新校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新校规引来了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的叫好声。据悉,除此之外,该校对女老师开出了从“上”到“下”的美丽工程清单:从进校门起,老师的头发不能染色,不能穿超短裙、吊带衫,不能穿有搭扣的鞋子。而且校方将此作  相似文献   

2.
李晓晶 《师道》2004,(3):33-34
“女老师上讲台前必须化上淡妆”这是上海某所小学的一条“奇怪”的新校规。据悉,该校对女老师开出了从“上”到“下”的美丽工程清单:从进校门起,老师的头发不能染色,不能穿超短裙、吊带衫,不能穿有搭扣的鞋子。而且校方将此作为评价师表形象、明班组的关键一分,新校规获得绝大多数学生和老师的叫好声。有人认为,老师为学生容,“容”的过程就是美育的过程,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完美的化身,点点滴滴的展示都将调整着学生的行为准则老师化淡妆.温尔雅,大方得体,既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也会让学生产生美的感悟.但也有人持完全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教育科学论坛》2002,(11):22-25
话由   近日,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亮出了一条新校规--女老师上讲台前必须化上淡妆.除此之外,该校还对女老师开出了从“上“到“下“的美丽工程清单:从进校门起,老师的头发不能染色,不能穿超短裙、吊带衫,不能穿有搭扣的鞋子.而且校方将此作为评价师表形象、文明班组的关键一分.……  相似文献   

4.
8岁的女儿自我意识特别强,在家里或出门在外一点也不知道谦让、容忍。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总是先满足自己,根本不把长辈、朋友放在眼里。一天,我从柜子里找出了装有她小时候衣服的包裹,从里面选了一个小肚兜、一条开裆裤、一块小尿布,摆在沙发前的茶几上。“这是什么东西?”女儿凑过来好奇地问。“你小时候的衣服呀。”我说。她饶有兴趣地拿起那条开裆裤在腿上比了比,只刚刚过她的大腿,她很吃惊地说“:我那时候这么矮啊。”她又指着小肚兜问“:这种哪吒的小肚兜我也用过吗?”我提起小肚兜的带子,在她胸前试了试“:夏天太热了,小朋友不能穿…  相似文献   

5.
我是1980年出生的女孩,1986年去报名上小学一年级,10以内数字就是分不清;1987年再报名,报之前我在家学了一年,数数这下能数清了。报考老师问“1+1”等于几,我说“爸爸没教我,我不会”。老师一看说“太笨”,不愿意接受我。爸爸没有办法,只好带我去见另一个老师,并说明来意。这个老师是女的,听过爸爸对我的介绍,便又问了起来:我不考你数字,我问你你们家几个人。当时我回答:“爸爸、妈妈和我。”我的答非所问,让老师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最终女老师还是无奈地对爸爸说了句:“对不起,这个孩子我不能收”,就这样,我已经7岁了,还是没能考上小学。爸…  相似文献   

6.
据杭州《都市快报》10月19日报道,因为着装“不规范”,乐清市东方艺术学校的一位英语老师,近日被校方解聘。据了解,因为这位年轻女老师平时打扮得十分新潮,头发染得黄中透红,且经常穿各种奇装异服来上课。该校便根据诸多学生家长的意见,将之解聘了事。可就在前几天,上海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却发生了与此截然不同的事,即该校竟然立下一条奇特的“校规”,就是“女老师上讲台前必须化上淡妆”(中新网10月13日)。由此,一个问题就提到了人们面前:老师如何着装到底该由谁说了算?按理说,如今人们已步入“多元化”社会,所以…  相似文献   

7.
小编热评     
《广西教育》2013,(20):25-25
对教师的衣着不应管得过细 春天到,爱美的女性,纷纷换上了黑丝袜。许多女老师也不例外,当她们身着性感的黑丝袜,走在校园内,总能吸引许多眼球。但汉阳楚才中学的女教师却没有机会展现“丝袜美腿”了。近日,该校出台“师规”:要求女教师在校内不能穿着暴露,不穿黑丝袜,不喷浓烈的香水。  相似文献   

8.
永恒的记忆     
栀子花那天,象大山的节日,所有的山里孩子都穿上了新衣,兴高采烈地上学去。提着花篮,我也悄悄地跟在后面……呀,多好看的女老师呀!别的孩子都由大人领着进去报了名,我却不能,我的命真苦,两岁上死去父亲,母亲去年又不幸从崖上跌成骨折。躲在屋外的窗下,我伤心得流泪了……  相似文献   

9.
"IC卡"老师     
"丁零零……"又要上英语课了,我飞快地跑进教室。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正在黑板上抄单词。噢!这学期换老师了。  相似文献   

10.
水位居高不下。中午时分,临时驻扎在清江小学的某营官兵正准备开饭,紧急集合铃突然响起,全体官兵又一次冲上大堤……连日来,这种情景不知上演了多少遍。校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校长又一次吹响随时挂在胸口的口哨。只片刻,二十多名老师集合在操场。校长用沙哑的声音“命令”道:“男老师协助炊事员把午饭送上大堤去,女老师继续留守学校。”男老师走后,女老师们迅速围成了一个圈……一个小时后,女老师们有些提着水果,有些提着茶水茶杯,悄悄上了大堤。“站住。”哨兵喊道,“特殊时期,为确保安全,妇女和儿童不准上堤。”“我们是…  相似文献   

11.
课改"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在实践中,有些教师对课改理念理解不深、课改方向把握不准,只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是给课改套上“形似神异”的面具。要真正实现课改的初衷,教育者就别穿“新鞋”走“老路”;别让“探究”变“瘫痪”;别叫“取悦”变“不悦”;别使“自主”变“自发”;别从“人灌”变“机灌”。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高课改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下”、“中原王朝”、“中央王朝”等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疆域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的问题。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作为近代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其疆域的最终奠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天下”成为“国家”的过程。清中期以前的历代“中原王朝”及至晚清的“中国”,与近代意义上作为民族(国民)国家的“中国”之间,是一个从法理上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前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在各自的“版图”上没有重合过,在经过了长时段演进后,于19世纪20年代最终完成这一重合过程。因此,在研究古代中国疆域问题时,应谨慎使用“中国”一词,更不能以“中原王朝”随意代替“中国”,也不能将“历代中原王朝”置换成“历代中国”。  相似文献   

13.
说"鬼"     
四川丰都是驰名中外的“鬼城”,1944年农历4月16日我出生在那里,可以说是伴着“鬼”长大的。有一次姐姐发高烧,她从楼上跌跌撞撞地跑下来:“抽屉里有一个人!”这一叫非同小可,全家人提着棍棒奔上楼,可所有的抽屉都紧闭着。奶奶向姐姐移动着尖尖的小脚问:“那个人是啥样子?”姐姐回忆着:“胖——胖胖的。”“脸白吗?”奶奶赶忙追问。“白——白白的。”“戴帽子吗?”奶奶问而变色。“好像戴了。”“是不是穿的蓝绸子衣服?”奶奶惊惧。“是——是穿的蓝衣服。”奶奶双手一拍膝盖,呼天号地哭起来:“那是你爷爷呀——他看我们来了——”“爷爷不…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要表达与衣着服饰有关的动作行为,常用的动词有:穿、围、套、披、系、裹、戴、佩等。其中最常用的有两个,即“穿”和“戴”。“穿”和“戴”在语义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它们后面各自带的宾语为什么自成体系?“穿袜子”、“戴手套”为什么不能说成“穿手套”、“戴袜子”?“穿衣戴帽”为什么不能说成“戴衣穿帽”?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一番解释。  相似文献   

15.
喜欢女老师     
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到三年级,教我们的都是男老师,班主任是男的,任课老师也是男的。女生宫小乙她们怎么想,我们不知道,反正我们男生老想什么时候有一个女老师教教我们该多好呀!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萧老师(女)来了。开学,报名,注册。我们早就盼着这一天,我们穿了新的衬衫,新的凉鞋,甚至理了新的头发。“你是赵小帅吗?”“宫小乙,来,让老师看看你的新衣服!”“……”咦,萧老师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呢?每一个从她办公室出来的同学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因为以前的老师往往记不住我们的名字,叫我们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这样称呼我们——“这个同学…  相似文献   

16.
就在万人工厂的女浴室门口,他与母亲对峙。母亲一手还端着盆,臂上搭了好几条手巾,另一手摸索拖鞋以吓唬:“你跟我进来,啊?你进不进来?”不明所以然的羞耻笼罩着他,他嚷,“我是男生,不能进女浴室……”被一把薅进去,白雾蒸腾,抬头一片白花花的肉体,忽然有了新鲜的含义。他绝望地,张嘴,大哭起来。那年,他七岁。写作文《我的老师》,全班同学都齐刷刷写“我的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全体弄不懂为什么女老师大发脾气。脾气发到一半,女老师忽然掩了嘴,脸上的表情是一惊,冲出教室,剩一群他们坐在教室里发呆。上课时间校园很静,他们听见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见到“水管流汗、缸穿裙”的现象。真的是它们闷热得“流汗”和“穿裙”了吗?其实,水管是不会“流汗”的,水缸也是不会“穿裙”的,只是在闷热的天气里,空气中大量的水蒸气碰到低温的水管、水缸而凝结成小水珠的缘故。我们可以拿一只雪糕放在一个碗里,过一会,碗的外壁就会变湿,用这一实验来说明这个现象的物理道理。不过这一实验几乎是随处可以取得成功,而“水管流汗、缸穿裙”的现象并非随处可见,这说明它们的产生是有一定条件和热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人教版)第九册第5课《热空气》一课中安排了两个实验,即“纸蛇旋转”和“塑料袋上升”实验,说明了热空气可以上升。热空气为什么可以上升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课本用语言叙述: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学生只能照本宣科熟记,并不能理解,因此,我这样设计实验:在天平左右托盘上分别放大小相同的烧杯各一个,使天平左右平衡,用铁丝穿上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到其中一个烧杯中(此烧杯中的  相似文献   

19.
张祥玮 《红领巾》2007,(12):9-9
“丁零零…”又要上英语课了,我飞快地跑进教室,只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正在黑板上抄单词。噢!这学期换老师了。  相似文献   

20.
也许有的人天天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情况去决定穿什么衣裳;也许有的人根本不看天气预报,每天胡乱穿一件衣服去上学,根本不管是冷还是热。我却不是,我有一个特殊的“天气预报台”。“它”在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就出去了,大约在我起来的时候,“它”就回来了。等我洗完脸,吃完早饭,“它”就向我报告天气情况,我根据“它”的预报去决定穿什么衣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