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莺莺形象及其在文学演进中体现出来的相同或相近的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外形关、含蓄美、梦境美和诗情美四个方面,而这种美学意蕴恰恰是我国传统审美心理和美学体验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2.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其诗歌丰富的表现手法和深邃的艺术魅力,至今仍闪耀在文坛。其早期抒情诗歌代表作品《白鸟》,集意象美、韵律美和情感美于一身,体现出叶芝细致精妙的美学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代文化巨人 ,鲁迅的禀赋、才情丰富多样、非同一般。而相对于其它文体 ,杂文的边缘性正为鲁迅的多重素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这正决定和构成了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特质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鲁迅杂文的独特风貌,鲁迅杂文对于艺术本质的独特体现,以及所谓的“鲁迅笔法”,都与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都以后者为深层原因。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渊博的学者,是异常清醒、异常自觉的革命家,又是通晓多种艺术形式,具备多方面艺术天才的作家。这种情况,使他审美心理诸要素:——感知、情感、想象、理解、意志之间产生了复杂微妙的关系,出现了在高层次和整体水平上的相互同化和顺应。杂文创作所表现的鲁迅审美心理,其中心点和基点是理性的深刻和强大。鲁迅的审美心理结构,以理性思考(即“理解”)为根基和导引,感知、想象、情感和意志等要素被它有力地改造和渗透。  相似文献   

5.
在乔治?艾略特的小说中,自然能净化人的心灵,是人类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然与女性一样,也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支配。艾略特不仅描写了大量的自然景观以体现自然之美,还通过探讨女性与自然受压制的处境来控诉男权社会的不公正,而这正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体现。本文以其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为例,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男性和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态女性主义作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在济慈的诗中,"真"和"美"的探索贯穿始终,这不但体现了济慈的美学思想,更体现了其哲学倾向。"真"是浅层的,表面的,其意义主要指向情感层面,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美"则是更深层次的,代表着审美作用下强烈的欢愉。本文主要通过济慈诗歌的创作及诗人济慈简介、诗歌外延美与内涵美的唯美主义诗歌表达及其恋诗情节和审美风格分析其审美心态的"真"与"美"。  相似文献   

7.
鲁迅杂文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学习鲁迅杂文,应既理解它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又掌握其思想的表达和战斗力发挥的方式方法,这才能全面认识既是思想家、革命家又是文学家的鲁迅。文章试从杂文的角度感悟鲁迅,既学习鲁迅的为文,更学习鲁迅的为人。  相似文献   

8.
禅意诗情入画境——论王维山水画中的意境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士的以禅入诗、以禅入画,始于王维,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深远,他将禅意与诗情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山水画中,开拓出诗境、禅境与画境高度统一的美学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王维在山水画上的高深造诣在中国画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本文通过分析王维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意境,阐明王维绘画中的诗情、禅境与画境。  相似文献   

9.
庄子寓言文学中“有意味的形式”和“汪洋辟合,仪态万方”的大美艺术,来自于其作品中哲理、诗情、形象的完美结合,想象、夸张、变形等艺术技巧的综合运用,以及诡奇、雄浑、壮美的审美意趣,它们构成了庄子寓言文学的艺术和美学意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理论,历来反对因袭模仿,而崇尚新奇、独创之美。在我国古代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中,也鲜明突出体现了文贵新奇、独创这一审美崇尚。  相似文献   

11.
中外在医学方面的交往日益增多,对医学翻译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文章尝试性地用适用于诗词翻译的"三美"翻译理论来诠释医学翻译的策略转向,探讨医学翻译对美的内部诉求,将诗词翻译的诗情与诗性运用到医学翻译中,并通过一些例子来佐证这一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歌中的一枝夺目奇葩——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诗歌有着重要地位。唐代山水旅游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旋律、深刻的思想内涵、奇妙的意境展示着自然、生命之美的永恒魅力。特别是孟浩然诗歌所营造的空灵美妙的意境;王维诗中诗情与禅意的水乳交融;李白在诗中所展示的崇高的美学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悲凉以及在平凡风景中发现美、表现美的丰富内心感悟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代表着唐代山水旅游诗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美是个复杂的问题,从语言的个体风格、词彩和形式3个方面看,它们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审美选择,这三者是语言美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是国内外著名的翻译家,其翻译最大的贡献体现在其美学思维中。选择其代表作《浮生六记》,分析在该译文中表现出的美学特性即音韵美、对称美、动态美和形态美,让其中的恬适和优雅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是霍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美之艺术家》中采用了颇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含混与双重性。这一写作手法具体体现为矛盾的叙述、具有双重属性的象征物、含混、谜一般的结尾等。从本质上来说,小说文本的含混是霍桑矛盾思想和心态的体现,而这一特点也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属于美的不同的两个范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形态也是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呢?要了解这些,首先我们必须弄清美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美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看到美,感觉到美,但要具定给美下个定义,却不那么容易。历史上很多人对美的本质作过研究,众说纷纭,有的认为美在形式,有的认为美在完善,美在和谐,美在快感……这些观点虽也有其可取之处,但  相似文献   

17.
黄良全 《职大学报》2013,(2):55-57,43
《马儿啊,你慢些走》描绘了美如仙境般的西双版纳,那充满着浓郁绚丽色彩的南国风情,抒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怀,歌颂了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和人民安宁恬静的生活。歌词诗情盎然,画意脱颖而出。虽然经历了"集体改词"的风风雨雨,如今早已雨过天晴,终于回归了原词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的生命美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美学的新视角 ,发掘蕴藏在《内经》中的生命美学价值。《内经》是一部对生命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独特医典 ,其医道是易道的运用发挥。道是生命的本源 ,也美的本源。故《内经》的医道 ,体现了生命之美道。本文还提出了生命品格的建构 ,除了人格美外 ,还应有体格美、神格美。《内经》体现的是体格美  相似文献   

19.
《木兰诗》这首问世于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至今千古流传而不朽,世世代代吟唱而不衰,且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究其魅力何在?笔者认为,《木兰诗》的美学价值赋予了诗的魅力所在是其根本。因此,笔者试从审美观点出发,对《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作粗略探讨,以供商榷。《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不仅表现在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心灵”与“外貌”俱佳的巾帼英雄形象,而且还体现在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众多的修辞格,从而艺术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完美”的形象。一、《木兰诗》的人物形象“美”《木兰诗》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诗中主人公———木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三美论"出发,综述了该理论的发展脉络,对许渊冲先生的主要观点利进行了列举和概括,并简述了对卡明斯(e.e.cumings)的经典诗歌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的研究现状。从音美、意美、形美等角度对这首诗及其译文进行了全面的解读和赏析,并对"三美论"在这首诗中的体现进行了总结概括。有利于读者理解"三美论"在诗歌翻译及赏析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从更深层次理解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