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本文以大学生自杀是可干预的理念为立论,综合考虑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以某些因素可能诱发、延续、增强自杀倾向为假设条件,探索大学生自杀发生机制。通过对大学生自杀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将降低自杀的危险因素和增强保护因素作为大学生自杀干预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折射出大学生心理危机严重。大学生自杀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社会问题。学业压力、情感纠葛、人际危机、就业压力、悲观厌世等是大学生自杀的主要诱因。心境障碍是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学分析。学校应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和自杀预防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按照大学生心理危机与自杀危机所处的时期,学校危机干预包括心理危机的普适性干预、自杀危机前的预防性干预、自杀危机当下的过程性干预和自杀危机后的维护性干预等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目前,大学生自杀已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大学生自杀一般要经过自杀动机形成、心理矛盾冲突、自杀者平静三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杀主要与自身人格缺陷、压力、挫折等心理因素有关。针对大学生的自杀,我们应采取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和设立心理咨询机构等策略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群体间的差异,为大学生自杀的研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5名大学生,并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不同性别、专业、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杀态度的四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当代大学生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培训是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生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大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有病理因素、人格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等。及早发现和进行危险性评定,是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10份南昌高校学生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大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影响因素,发现目前大学生自杀想法发生率为10.4%。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关系对其自杀想法存在影响。对于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女性大学生、农村的大学生和年龄在在19~20岁和21~22岁的大学生,产生自杀想法的比例要比其他大学生要高。对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产生的自杀想法没有显著差异。大学生的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会负向影响自杀想法,大学生的自杀态度正向影响自杀想法。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自杀是一个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构成破坏性威胁的问题。依据对35个大学生自杀案例的调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和, 现人格障碍和绪失调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而大学生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以及心理挫折承受能力低也是导致其自杀的又一原因,据此特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近十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大学生的自杀与防范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我国学者研究自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状况进行了综述,内容涉及自杀大学生的性格特征、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大学生的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生自杀和校园暴力论大学生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和校园暴力不断发生在被誉为天子之骄子的象牙塔内。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令人担忧,大学生生命教育刻不容缓。文章在剖析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根源、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基础上,提出实施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关键之所在是转变教育观念、培养生命关怀能力、培育生命智慧、进行个体生命的社会价值教育和创设“体验”情境。  相似文献   

10.
王俊 《贵州教育》2014,(14):24-26
正根据统计分析,重点本科院校自杀的大学生显著多于一般本科和大专及职业类高校。大学生自杀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受挫、恋爱受挫、人际关系问题、心理障碍、就业受挫和经济困难这六大方面,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学业受挫,这说明,对大学生而言学业受挫是大学生主要原因;排在第二位的是恋爱受挫,占自杀人数比例的25%。也有专家把大学生自杀归因于独生子女缺乏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差。依我看来,大学生自杀归结于现代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自杀的归因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是家庭、社会的极大损失,大学生自杀现象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有其个体心理、学校教育、社会、家庭各个层面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大学自杀行为进行归因分析,并采取具体的防范对策,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自杀问题,理论与实践界进行了积极探索。心理咨询致力于矫正、治疗可能导致自杀行为的心理问题,生命教育以珍爱生命、提升生命品质为宗旨,在预防大学生自杀中彰显出独特优势和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各有其局限与难为之困境。大学生自杀之根源与对其施以制约和影响的社会情境密不可分。在心理咨询、生命教育预防基础上拓展与深化,增强大学生在风险社会中的平等体验与积极的自我建构,是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治本"之举。为此,政府和社会应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推进大学生公平就业,完善与改进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提升体悟生命的内在教养,追寻"自我同一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这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学生自杀同其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社会影响、受教育方式以及人格个性等因素有关,而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危机干预是可行的,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由于心理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工作,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挫折教育与辅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感导致大学生严重心理障碍,近年来大学生发生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时有发生,众目睽睽的大学教育面对严峻的考验。本文剖析大学生受挫折的成因,提出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任务与管理的途径,探析大学教育应对方法;对大学生特别是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管理,改变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6.
陈访贤  刘向阳  胡登雄 《高教论坛》2011,(2):120-122,119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而从了解学生就业思想入手,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对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新疆三所高校学生开展了深度调查,深入研究了当前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希望能对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格是人的行为、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现代化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最迫切要求。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人格教育应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教育者要熟悉人格教育的基本特征,通过全方位的努力,实现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让学生学会做人是发展性教育观念下的重要内容,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则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关键。本文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就培养高中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实践策略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大学生自杀的主客观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对策。指出学校方面,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咨询,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和专业化师资队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真正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为研究内容,认为当代大学生个人品德教育与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忽视个人品德教育作为政治规范因素、利益协调因素、文化价值因素、"人"的因素、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因素是造成差距的原因。提出了个人品德教育以民主法制为保障、以协调利益关系为突破口、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人际关系的发展为主线,以社会实践为根本路线的对策。着重阐明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被人们忽视的个人品德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