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语文是一门极富生命活力和激情的课程。教师充满情感的引导是课堂活力与激情的前提:师生想象力的充分发挥是课堂活力与激情的基础:学生的积极投入是课堂活力与激情的关键:创设快乐学习情境是课堂活力与激情的保证。语文课只有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才会有无穷的魅力,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节好课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没有了激情课堂的创设,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人的教育,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创造激情飞扬的化学课堂,必须让化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教学,教师要不断的思索如何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快乐的学习。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点燃化学课堂中生命的火花。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一、引入"生活味",引导学生的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着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  相似文献   

5.
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是僵死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也是会枯萎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同样是不完整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做到这几点,缺少激情可以吗学生是充满生气的孩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离不开课堂,课堂教学离不开激情.否则教师只能是"匠人"而不是"艺术家".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有了爱心才有感情,有了感情才有激情,然后再用激情去激发学生,用激情去播洒火种,用激情去点燃希望,用激情去激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干劲十足,热情洋溢,本该是新教师的面貌,可是我却灰头土脸,丝毫没有那份激情。到底是谁动了我的教育激情呢?在我的认识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可是现在的教师却是神通广大的"神",他必须是全能的。基于教师这种复杂的身份,他们真正能投入到学生身上的精力少之又少,所以不要怪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是教师在他们身上的心思越来越少了。所以,我的教育激情被扑灭了。今天,需要认真的反思了。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笔者认为,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有激情的课堂,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创设激情洋溢的课堂氛围,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自觉钻研语文相关知识,提高语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创设激情洋溢的语文课堂,关键是教师长期的训练和教师的激情引导。  相似文献   

9.
张丽君 《小学生》2011,(5):16-17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并提出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节好课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教师要充满激情”。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决定课堂的效果,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没有了激情课堂的创设,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实践场所,是教师教学构想与措施的实施阵地,唯有课堂的优质才有教育的优质.现今课堂教学必须是创造性的活动,因为只有有创造力才有活力.那么什么是活力呢?活力就是有生命力,富有生气.而所谓的活力课堂就是打造立体、互动、生动的课堂环境.提升课堂效率,让教师和学生展现智慧和生命力.因为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如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何明郎 《甘肃教育》2011,(20):35-35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人了新的活力。笔者认为这种活力首先源于教师的激情,只有教师以盎然振作的精神状态、充满着激情去上课,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在语文课上,教师的激情该怎样表现呢?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刘晓燕 《教师》2014,(7):67-67
正于漪老师说:"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有了激情,课堂才会生动,学生心灵的火花才会被点燃,教育才能产生刻骨铭心的力量,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育和学习的效率。那么,语文教师的激情应该如何去演绎呢?一、激情在充分的备课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堂优秀的课必定是一堂激情飞扬的课。教师的激情来自胸有成竹的自信,自信来自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对教材潜心地钻研,对文本智慧地解读,对学情准确地把握,并深情投入到备课中,达到真情  相似文献   

13.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给人以灵感,启迪智慧."音乐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愉悦心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学生承受了沉重的学业压力,使音乐教学不能真正展示出美的魅力,甚至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反应淡漠,音乐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那么如何让中学音乐教学真正发挥美的效应,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欣赏中增添活力与激情呢?  相似文献   

14.
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是僵死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也是会枯萎的,没有激情的数学课堂同样是不完整的。“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做到这几点,缺少激情可以吗?学生是充满生气的孩子,同样也需要激情。因此,激情应该流淌于数学课堂中,激情是师生间有力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5.
蒋玉英 《文教资料》2005,(22):32-33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遵循科学的教育理论,改进教学方式,开创"活力课堂",真正吸引学生学好语文?本文探讨了"教育人本论"与"情商理论",认为应做到"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离不开课堂,课堂教学离不开激情。否则教师只能是匠人而不是艺术家。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有了爱心才有感情,有了感情才有激情,然后再用激情去激发学生,用激情去播洒火种,用激情去点燃希望,用激情去激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实施一年多了 ,从我任教的语文这门学科来说 ,“课改”是非常成功的 ,它真正解放了课堂 ,教活了学生。特别让人欣喜的是学生已经喜欢语文了。但在欣喜的同时 ,我也有点担心 :学生喜欢新课程是因为教师的理念、方式、方法改变了 ,语文课上得比以前生动有趣了 ,可时间久了 ,教师的每一篇课文都能上得精彩纷呈吗 ?会不会出现“黔驴技穷”的时候 ?怎样使课常上常新 ,让学生有新鲜感呢 ?上完《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的星期天》后我发现 :创新才是课堂充满活力的源泉。一、课始新招———激情煽动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学生是语文学…  相似文献   

18.
<正>一、对教学充满激情,是活力课堂对教师的态度要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实效性强的课堂。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散发出自己的激情和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真正实现语文课堂高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教育需要激情,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师的情绪决定课堂的气氛和效果。没有教师的激情,就没有学生的激情,就没有课堂的活跃和生机,没有了激情课堂的创设,就没有真正意义的教育。激情课堂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不同  相似文献   

19.
如果我们把课堂比作一个幼小的生命的话,那么,激情就是乳汁.乳汁丰盛了,幼儿就能茁壮成长,反之,就会面黄肌瘦,奄奄一息.一位外国学者曾说过:"知识需要融入情景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多么精辟的理论,寥寥数语,道出了真谛.的确,课堂需要激情,就像禾苗需要甘露,有激情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使之能积极动手,动脑,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只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才能真正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英语课堂是一扇窗,推开窗,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语言是一个家,在这个家中最重要的是人."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