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0 毫秒
1.
幕府著书是清代图书编撰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简单回顾了清代幕府著书的历史,重点论述了清代中期幕府著书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背景,指出了幕府著书的著作权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涛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7):143-148
编纂于清代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在对子部典籍的总结和评介中,系统地表现出诸子学思想和价值判断。其诸子学思想与清代的文化政策有关,和清代前期学术思潮有关,同时也和乾嘉时期学界的学术理念紧密相连,反映了清代前期学术发展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思潮发展的趋向,对推动清代诸子学的复兴起到积极的推扬作用。  相似文献   

3.
古类书衰落探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代类书在清代发展到它的鼎盛阶段,到清乾嘉时期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普遍认为与乾嘉朴学兴起的政治原因关系为切。本文拟以乾嘉时期的学术特色为背景,以乾嘉学者所遵循的学术规范和治学方法对类 书的直接作用为视角,对类书衰落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代汉学以乾嘉为盛。从道光朝,汉学开始另一个发展阶段,汉学地域扩展至全国,新的治学领域蓬勃发展,汉宋调和逐渐取代了汉宋对峙,为汉学延续在学界的正统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旧的学术格局被打破。道光年间汉学的新发展对晚清学术的整体发展颇具影响。因此,道光年间是清代学术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何薇  吴晓云 《兰台世界》2012,(27):93-94
本文试图以乾嘉时期藏书家吴骞与陈鳣为切入点,对他们在藏书特色、学术成就及贡献等方面加以阐述比较,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学术交流状况,为研究清代杭嘉湖地区的藏书文化提供一个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图书分类法是文化的产物,为文化环境左右。文化环境与学术发展互为表里,学术发展必然影响图书分类法的类目,甚至整个体系的变化。而文化环境又对人的深层心理和学养产生影响,从而潜在地作用于图书分类法。清代考据学风、乾嘉学术体系,以及孙星衍的学养和心理偏向,是其十二分法产生不可忽视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图书分类法是文化的产物,为文化环境左右,文化环境与学术发展互为表里,学术发展必然影响图书分类法的类目,甚至整修体系的变化,而文化环境又对人的深层和学养产生影响,从而在地作用于图书分类法,清代考据学风,乾嘉学术体系,以及孙星衍的学养和心理偏向,是其十二分法产生不可忽视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汪辉祖(1731—1807),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他出身孤寒,佐理州县幕府多年,后中进士,曾任湖南宁远知县、道州知州。长期以来,汪辉祖以乾嘉时期的名幕、循吏著称于世,而学术成就为其吏治之名所掩盖,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林存阳教授所著《乾嘉四大幕府研究》一书,2016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资助,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课题成果文库》。该书尝试从动态的、整体的新视野,通过系统梳理、考察乾隆初叶的卢见曾幕府、乾隆中期的  相似文献   

10.
拜经楼考述     
清代乾嘉时期,中国古代的学术事业达到繁盛的顶巅,以皖学、吴学、扬学等为代表的学界主要流派群英荟聚、竞奇斗艳,在东南地区煽染学风,领袖丛流,使江浙一带成为当时全国学术文化的中心。与此同时,源远流长的中国私家藏书史也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东南地区藏书家数量之众、藏书风气之盛,远远度越了任何时代和任何地区。以苏州、杭州为中心,分别簇集着其周遭附近的诸多藏书家,形成引人注目的两  相似文献   

11.
从杜注的遭遇看乾嘉汉学的学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嘉汉学宗汉儒旧训,在清代春秋左传学领域对杜注无休止的攻伐不仅仅是由于汉注和杜注的对立,也是学术规范的对立所致.<左传>杜注尚"简",引文不注出处,与清代乾嘉汉学所树立的学术规范相悖.从杜注的遭遇可以反映出清代学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漆子扬 《档案》2014,(5):37-41
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邢澍与张澍堪称陇右人伦领袖,也是清代甘肃书画界的双子星座。邢澍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而且是清代闻名江南的藏书家、书画家,他的书法作品已知流传下来的有行书《长兴县志序》和一幅篆书《宾谷中丞嘱李阳冰篆书》,手札《与吴思亭书》《与同年友人书》《与某某书》,其他大多散佚。这些书法作品对研究清代的学术、书法、文人交游,以及甘肃文化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乾隆年间,四库馆开。《四库全书》的编纂刺激了清代考据学的发展,使我国古代学术从此步人对传统学术进行全面总结和整理的阶段;同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使清代目录学的发展呈现空前的繁荣,激发了私人编纂目录著作的热情。乾隆五十二年(1787),毕沅及其幕府编纂《史籍考》,就是一种反  相似文献   

14.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氏,清代著名藏书家。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清代学风日盛的乾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读书、藏书、刻书活动十分活跃。黄氏从20多岁开始藏书,一直到他去世,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旧刻本。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谓:“有清一代学术,可纪者不少,其卓然成一潮流,带有时代运动的色彩者,在前半期为‘考证学’;在后半期为‘今文学’;而今文学又实从考证学衍生而来。”(《清代学术概论》)梁氏就清代整体学风而言,谓清学之主流即“考证学”,大抵不错;若细究起来,有清一代的学术风气,则几经嬗变,呈阶段性特点。而此“阶段性特点”,从清代各时期大量汇刻的丛书中可窥见其端绪。因此,清代的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是互为表里、互为因果的。下面拟分段就清代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各时期学风与丛书之特点,略作考述,藉以阐明其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之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陈泓伊 《大观周刊》2011,(24):16-16,20
清代乾嘉时期,中国人口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原因带来清代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本论文从农业政策、耕地面积、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做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嘉时期蒙古族文学家和瑛诗赋创作皆有佳作,新发现他创作的《草堂寤》杂剧,可见其对戏曲文学的熟稔。该剧隐括杜诗为戏,大量化用杜诗入戏,以才学为戏,淡化矛盾冲突,强化抒情性,是典型的文人剧,也是乾嘉时期戏曲发展的共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史料论述了清乾嘉时期“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江藩的主要著述及其藏书事迹。旨在说明清乾嘉时期徽籍藏书家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成为各地藏书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9.
张志云 《出版科学》2003,(2):85-87,80
顾千里一生从事刻书活动。他自己出资主持刊刻,与他人集资刊刻,大量的则是辅佐他人校刻诸书。他的刻书思想值得借鉴。顾千里的刻书活动说明,清代乾嘉时期出版业已出现明确的专业分工。  相似文献   

20.
清代藏书大家陈揆,名闻遐迩。本文依据大量史料,简要叙述其聚书、藏书、校书、著书等方面的活动,旨在揭示他对我国文化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