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德的身体理论是理解其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视角。他在“身体一”(感知的身体,体验的身体)和“身体二”(文化建构的身体)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体的第三个维度,即“技术的身体”。“技术的身体”是对“身体一”和“身体二”的综合,主要特征是工具的涉身性,而这正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伊德的身体理论对涉身、知觉和行动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挖掘,对“情境化知识”、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全新解读,对我们建立批判的知识论和技术现象学有诸多启发,其中有两个向度不可忽视,一是关注行动,二是重视现象学一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王是中学生,几年前,她的父亲肺癌晚期,生活无法自理,经常吐血,屎尿也拉在床上。一天,小王看着母亲护理父亲,爱干净的她感觉无法忍受,跑到外面大吐一场,此后便不愿进父亲卧室的门。不久父亲去世,她的房间也整理干净,但小王总觉得房间很脏。此后愈演愈烈,一进屋就觉得不自在,看着哪儿都觉得有问题。母亲想抚摸一下她,她会猛地躲开,后来她搬到一处空房住,每次母亲看望她走后,她便要卫生大扫除,碗筷煮了又煮,厕所冲了又冲,沙发套拆下来重新洗过,就连门柄也是擦了又擦……搞完屋内清洁,然后她自己也要彻底清洗,洗个澡,换一套衣服才能罢休。她原来也有一些要好朋友,但是到后来,她也不能忍受朋友到她的住处玩耍,渐渐地,她与朋友疏远了。有位工程师,老是觉得自己染上了病菌,每天要多次、长时间地洗手,别人也称他为“洗手狂”。原来,他的一位要好的同事死于癌症,病死的半年前曾在他家的床上睡过一次午觉,于是担心自己也会染上癌症,当即把被褥大洗一遍。以后还不放心,总觉得身上沾上了致癌的东西,每天要洗手多次。这种担心逐日加重,渐渐发展到不敢出门,不敢听别人谈到癌症或死亡的事,不敢到医院去看病,因为医院有各种病菌。爱清洁、讲卫生,本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但是,像他们这样就成了病态,人们习惯称之为“洁癖”。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3,(7):80-81
因为夏天气候的影响,人的体能消耗较大,身体的抵抗力在经受考验,特别是女性的私密之处,此时更显敏感和脆弱,多种妇科疾病会乘虚而入,尴尬的夏季之“痒”随之而来,让很多女性成为有“痒”女人。  相似文献   

4.
肖芳  胡文萍 《科教文汇》2012,(28):73-74
小说《黄色墙纸》自问世以来,大多评论家都认为该小说是作者对男权主义社会对女性压迫的揭露和控诉。本文从小说主题入手.论证了“休息疗法”对女性的身体禁锢和精神压迫。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身心一体”的“具身认知”理论来研究图书情报专硕教育的质量问题。在特别重视实践性的图书情报专硕教育中,强调实践是身体的实践,要让“身体”成为教育的重点,创造一种“身在”的教育模式。文章阐释了具身认知与MLIS教育相契合的理念;分别从自然身体的制约性、主体身体的能动性、体验身体的实践性、媒介身体的联系性4个方面,提出了MLIS教育的具身性特征;从具身认知视角出发,解释了MLIS教育的意蕴,并提出了提升MLIS教育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身体的文化意义的论争较为热烈,而对于女性主义批评者们来说,女性身体在当今消费文化盛行、大众传媒影响力深远的时代所呈现的特征及其意义是很值得研究的.对女}生身体在大众传媒中的呈现特征与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可以揭示出男权文化通过媒介对女性的隐性控制,并对女性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社会文化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7.
皂荚     
《中国科技信息》2003,(20):34-35
皂荚,学名Gl1ditsia Sinensis。又名“皂角”。为云实科皂荚属落叶乔木。果实富含皂素,可供洗濯之用,是肥皂的代用品。元歙县人方回《桐江集》有诗:“何如觅皂角,浣濯暑服腻。” 很早的时候,人们发现水已不能完全满足沐浴的需要,为了获得更加清洁悦目的面容和身体,人们开始用皂荚来帮助洗去身体和衣物上的污垢。皂荚生江南池泽,  相似文献   

8.
刘秋菊 《科教文汇》2009,(1):200-201
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苏(Cixous)提出了身体写作的女性主义写作理论。身体写作是出自女性并面向女性的写作,它所表现的是与女性的生理体验相关联的女性经验和潜意识。女性通过身体将自己的想法物质化,用女性自己的肉体表达女性自己的思想。弗吉尼亚·吴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身体写作折射出吴尔夫与丈夫不和谐的性爱。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女性身体进行了剖析,阐述其是如何将女性身体、个人隐私、性、死亡以及诗歌创作疯狂而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从而探讨其憎恨女性身体的原因,并揭示其欲通过毁灭女性身体以求再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卵巢美容是什么?生活越好,收入越多,女性花在美容上的费用就越高。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衣食足,知荣辱”。因此,一些看起来很美的美容项目就可能打动很多女性的心。继“洗肠”、“换肤”、“排毒”“、换血”一系列美容健身项目之后,“卵巢护理(保养)”或“卵巢美容”也流行起来大行其道。美容院的介绍是,卵巢护理,既能美容,又能保养身体。而且大大小小的美容院、美发厅打出更具煽动性的广告:“国际新科技,世界美容新潮流”“、卵巢保养,让女人更像女人”“、卵巢保养,做真正漂亮女人”。做过这种美容的女性对此的描述是,用一种从植物…  相似文献   

11.
《科学生活》2011,(10):26-27
长期以来,人们总抱着“小女子难养”、“女人天生心胸狭隘易生气”等观点,忽略了女性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使已出现了心理障碍的女性得不到一个良好的恢复环境,使得女性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月子餐,顾名思义就是女性分娩之后,在“坐月子”过程中的饮食。女性分娩完成之后身体还比较虚弱,这个时候的饮食不仅关系着身体健康的恢复,同时也与能否为孩子提供充分的母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00多年前,当有人提出“氢将成为人类未来的燃料”时,人们都认为它将是一种幻想。现在,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发生了所谓“能源危机”以后,许多国家的重要科研中心都在积极研究用氢取代石油的办法。氢取代石油和天然气的含意当然不局限于用作燃料。在化肥、合成纤维、聚合物、医药、冶金等许多领域,氢也将大显身手。氢和人造含氢燃料都是能源载体,它们可以构成所谓“氢动力系统”。为了制取氢或含氢燃料,需要利用一次能源——主要是核裂变能(今后也可能利用核聚变能)、煤以及可再生能源(目前主要是  相似文献   

14.
龚婷 《科教文汇》2009,(8):238-239
女性作为一种被看、被欣赏、被消费的文化符号,在纸视觉为主的大众传播消费社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从传统媒介的报纸、杂志到电视电影再到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络领域,女性形象铺天盖地。而其中“看/被看”这种被男权话语所固定的欣赏模式,深深影响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突出表现在公共视野对女性身体的全方位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民众环境意识也逐渐提高,环保知识和概念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清洁生产”正是这样一个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新兴名词。一提到“清洁生产”,可能大部分人的脑海里首先与“清洁卫生”联系在一起。甚至在“清洁生产”刚刚引入我国工业企业时,许多企业老总会说:“我们已经是清洁文明工厂了,我们的绿化和卫生都是得到上级领导表彰的,还需要做清洁生产吗?”那么“清洁生产”到底是什么呢?它究竟源于何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它究竟是怎样使“生产”变得清洁的呢?工业化国家的难题我们首先要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初来谈…  相似文献   

16.
齐晓爽 《内江科技》2014,(6):116-117
通过研究表明:健身、健美、减肥、调节情绪、社会交往是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除了女性自身特点相关的因素外,月经周期、母亲时期、身体意象、节食行为等是影响女性身体锻炼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哺乳期女性,身体锻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此外,还要考虑运动能力和运动水平对女性体育锻炼动机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深入,使得人们对女性身体健康更加的关心,女性身体的健康程度不仅影响着其自身的生活,更影响着整个家庭并间接的影响着整个社会,因此加大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关注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妇女在围绝经期间,身体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问题以及心理问题,从而严重的影响着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并产生一定的不和谐因素,因此对这一时期的妇女健康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与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方法来缓解这一阶段女性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从而提高妇女生活质量,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活氛围,能够更加有利于社会的稳定。首先对围绝经期的妇女健康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对社区妇女的保证状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赤脚走四方     
随着夏日脚步的临近,赤脚穿鞋的女性,为五彩斑斓的都市平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追求浪漫的女性已愈来愈多,能隐现身体曲线和“风的形状”的服装越来越走红,那么,让脚面直接感受风的吹袭,也许更能衬托夏装的迷人和坦率。赤脚穿鞋的  相似文献   

19.
马帅 《科学与文化》2006,(12):47-47
目前,女性宫颈炎患病率很高,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女性的不良习惯会让身体受到细菌的侵扰,容易造成感染,进而生成各种妇科疾病。有害习惯1:长期使用护垫。许多女性都以为,使用护垫可避免阴部和内裤的直接接触,有助于保持阴部环境清洁。这种想法是很错误的,因为长期使用护垫,容易使阴部透气不良而致感染。所以,最好只在月经将净或月经将至的短期内用护垫。  相似文献   

20.
杨奕虹  李宁  武夷山 《情报杂志》2012,31(8):79-83,88
以1999—2011年1279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的189位女性作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其性别比例变化趋势、博士毕业年龄段差异以及学科领域分布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井与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男性作者、全国毕业女性博士的特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我国优秀博士论文女性作者特征状况有了深入了解.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优秀博士论文女性作者的比例为18.34%,远远低于全国女博士33.32%的比例;61.38%的优秀博士论文女作者的毕业年龄在30岁或者30岁以下;优秀博士论文女性作者其论文的一级学科获奖比例超过或等于50%的学科有6个,分别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林业工程”、“军队指挥学”和“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