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而实现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如何实现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根据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实现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发展应该分为三个阶段,即入学机会完全平等阶段,受教育过程相对平等阶段,受教育结果平等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与措施逐步推进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已由保障入学机会转向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有力措施,推进义务教育迈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义务教育公平的主要矛盾已由保障入学机会转向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的有力措施。推进义务教育迈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本质上是公平、平等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不仅指这一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均拥有平等的入学机会.同时也指这一阶段教育过程的平等。对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既要有对数量发展状况的考量,也要有对质量发展状况的考量。现阶段中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核心是质量发展的不平衡。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必须更努力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育问题。正确理解义务教育和教育公平及其两者的相互关系。对改进现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免除部分费用(如学费)的义务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是确保一定年限的免费义务教育;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是缩小义务教育资源的地区差距;义务教育阶段须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6.
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体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具有共同的属性,也具有不同的特性。这种不同的特性表现在非义务教育是竞争性的,而义务教育是非竞争性的。国家立法下的义务教育应该保障其在一定标准下的资源充分性和公平拥有性。整体来讲,义务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普及性教育,不是选择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保障性教育。由于这一点,从实际出发,非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提“和谐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坚持“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的机会公平与质量公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公平有教育机会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两上不同层面。我国义务教育现阶段,教育机会公平是首要迫切的目标,即人人都有相同的受教育机会,在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的城市和发达地区,应更多地关注教育质量公平的实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程斯辉 《湖北教育》2003,(18):46-47
教育公平从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实施原则的角度来讲,是指人人都应享有相同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角度来讲,是指人人都应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以获得同样成功的机会。有人将前者界定为教育机会公平,后者界定为教育质量公平。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教育公平中的机会公平,即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2006年9月1日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基本的价值追求,从法律层面保障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对于确保每一个孩子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推进"教育公平"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关问题作一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法》要求保障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权利,现实中的非公平现状促使我们引发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邓晖(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教育局局长):解决教育机会公平的问题,首先要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地方读书。随着“三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剧增,特别是外来务工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平等是社会平等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教育结果平等.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我国的"教育平等"有了自己的困难和问题.现实社会中社会不平等的存在,使得教育平等只能成为一个悖命题,教育的不平等才是永恒的主题.人们对教育平等的渴求,更多地反映的是对社会正义与公平的渴求,其实是在追求"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2.
关注教育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辉 《教育学报》2005,1(3):53-58,91
教育平等应当全面体现于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中的权利和教育后的权利等三个方面的平等。不仅社会本身不平等,学校也在参与和制造不平等,因此更有必要关注教育平等。只有通过履行国际承诺,扩大教育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向教育平等迈进。  相似文献   

13.
华伟 《成人教育》2013,(4):20-23
如果将现行教育体系内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视作教育资源的"初次分配"的话,那么,成人教育应可视为教育资源的"二次分配",其社会功能应当定位于———"再塑平等"。意即推动教育资源的二次公平分配,以弥补因教育起点不公正或"少壮不努力"等因素而造成个体发展的不均衡;通过成人教育开启民智,让每个有需求的个体都能获得机会通过主动学习、增强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经济命运和政治命运。"再塑平等"的成人教育延续的是传统和近代中国对教育价值的理解,承担的是当代中国对教育功能的希冀。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社会双轨制结构的存在,是教育双轨性现象产生的根源,也是导致我国城乡教育不公的根本原因。只有逐步弱化社会双轨制结构,不断矫正教育双轨性现象,同时借助有效的措施推行政府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政府教育政策的改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表现为:不同地域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一样;不同经济条件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一样,不同学校之间竞争不公平。造成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从哲学视域进行理性分析可以看出,公平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教育公平具有相对性,教育公平与效率具有兼容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基尼系数是度量教育平等状况的有效工具.1949-2006年我国历年的教育基尼系数的变化过程表明:中国教育平等状况较之1949年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这一过程并非匀速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中国教育平等状况的改善呈现出重心不断提高的特点;教育规模扩张是改善教育平等状况的关键性因素,但与此同时,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样才能在更高的水平上改善教育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各有其轴心原则,映射在教育之上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诉求:政治领域的轴心原则是平等,其教育诉求为实现教育公平;经济领域的轴心原则是效率,其教育诉求为提高教育质量;文化领域的轴心原则是自我实现,其教育诉求为学生自由发展。不同的教育诉求互相角力,导致教育改革矛盾重重。由于文化被赋予变革的先导功能,因此可以从文化领域入手,将其作为推进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这有助于教育回归人本,实现每一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进而促使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教育自由相辅相成、互动共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在推动少数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加快精英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重点学校制的英才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所引发的择校行为等。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公益性和公平性。为此,必须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出发,确立“成人”培养目标;从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公益性出发,实现教育政策的公平。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国的高教教育尚存在着一定的教育不公平。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电大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实现教育公平方面有其自身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在充分认识电大发展定位、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教育公平的要求基础上,深入探讨电大教育的教育公平功能对实现整个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正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倍受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教育资源在不同阶层之间分配严重不公等问题。只有反思和重新确定政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关心弱势群体,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制度规则,才能确保教育公正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