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19世纪上半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国埃及想脱离其宗主国而独立,土埃两次发生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西方列强进行干预,在近东展开激烈角逐,进行着错综复杂的斗争.矛盾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土耳其和埃及沦为半殖民地,西方列强加强了在近东的势力,随着矛盾斗争的发展,终于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  相似文献   

2.
高中《世界历史》上册修订后增加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节,是十分必要的。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衰,有助于了解中世纪西亚、北非、中东和巴尔干地区诸国的历史变迁,对于了解发现新航路的原因,以及沙皇俄国与土耳其在黑海沿岸的争夺和近东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以一节的篇幅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衰落及其对外征服的后果作了交待和分析。对东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和西亚、北非、巴尔干诸国的变化作了介绍,对奥斯曼土耳  相似文献   

3.
教材把克里米亚战争作为1861年改革的原因来叙述,而1861年改革是亚历山大二世进行的,有的学生就可能产生认识上的错误,认为是亚历山大二世发动了克里米亚战争。事实上战争是尼古拉一世发动的。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分割土耳其,争夺黑海海峡控制权,尼古拉一世发动了战争。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以来,由于外部战争的失利和内部经济发展的困窘,奥斯曼帝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统治危机,帝国内非土耳其民族不断掀起反抗和分离运动。为了阻止帝国的崩溃,在西欧民族主义思想运动的影响下,奥斯曼的统治精英们相继提出了奥斯曼主义、伊斯兰主义和土耳其主义作为巩固帝国团结的国策,然而三种方案的实施未能挽帝国于既倒,反而在此基础上促进了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勃兴,并在一战后的土耳其诞生了现代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5.
舰队翻山     
在15世纪中叶,由于受到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帝国的持续打击,曾以统一、强盛、繁荣著称于世的东罗马帝国的处境每况愈下,国力日衰。而在东罗马帝国的东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迅速崛起。到了1453年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攻占了东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并将帝国的疆域扩充至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地区。东罗马帝国虽然大势已去,但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却依然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固守着君士坦丁堡这座孤城。年轻有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皇帝穆罕默德二世发誓要夺取这座被称为“东罗马帝国皇冠上的最后瑰宝”的城市。于是,他在1453年4月6日亲自统帅八…  相似文献   

6.
张彬 《历史学习》2000,(7):23-23
关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83页上说:“俄国在为争夺巴尔干同英法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中,遭到失败。”第101页上又说:“1853年,俄国大军入侵土耳其。第二年,英法……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引发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巴尔干的激烈争夺.巴尔干地区战争频繁.成为一个“反复爆炸的火药桶”。这幅漫画描绘了当时的局势,巨大漩涡内的“COMPLICATION”(错综复杂)表明了这一地区令人头痛的状况;漩涡中心,两个巴尔干人(象征巴尔干各国)正怒目相向,舞刀弄剑,进行着你死我活的争斗;  相似文献   

8.
军舰翻山     
15世纪中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攻占了东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土地,只剩下君士坦丁堡这座孤城。年仅21岁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发誓要夺取君士坦丁堡这颗“东罗马帝国皇冠上的最后瑰宝”,于1453年4月6日亲率8万土耳其大军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  相似文献   

9.
<正>1853—1856年欧洲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战争以英、法、土耳其(后来有撒丁王国参加)为一方,以俄国为另一方。这次战争是欧洲列强在近东长期争夺的结果,是他们在“东方问题”上多年酝酿的矛盾的爆发,同时它又是十九世纪国际关系史的重要转折点,并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对欧洲、亚洲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产生了重  相似文献   

10.
1875年夏到1878年夏,巴尔干半岛爆发了一场牵动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所谓“东方危机”,它包括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起义,保加利亚起义、塞土战争及俄土战争。一百多年来,“东方危机”一直是近代国际关系史的重要研究课题。仅就“东方危机”的原因,各国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土耳其当代历史学家把自“东方问题”发生以来包括“东方战争”(即克里米亚战争)  相似文献   

11.
沙皇俄国,是一个富有侵略扩张野心的国家,在所谓东方问题上,表现得十分充分。在十九世纪的上半期,从神圣同盟的形成到克里米亚战争的爆发,俄国由于在欧洲处于霸权地位,它对上耳其怀有特别强烈的侵略野心,所以在东方问题这一国际斗争中,一直扮演着主要角色。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同其他欧洲强国在东方问题上矛盾斗争的一次公开冲突,战争结果大大动摇了俄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也使它在东方问题上再也不能充当主角。一十四世纪初,奥斯曼国家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兴起,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扩张战争,到十六世纪,终于形成为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军事封建大帝国。它的疆域极为辽阔,在亚洲它占有从地中海东岸直到波斯  相似文献   

12.
克里米亚战争起于何时,止于哪年?课本第101页中有这样一段话:“1853年,俄军大举入侵奥斯曼帝国。第二年,英法看到仅仅提供经济、军火援助,无法使奥斯曼帝国军队能够抵挡俄军,就直接派兵参加对俄作战。但是,英法的目的只是争夺奥斯曼帝国,不想扩大对俄作战规模,将战争局限在克里米亚半岛,因此,这场战争历史上称为‘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初,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和约,退出一部分侵占的地区。”按此表述,克里米亚战争是从1853年开始,到1856年初结束。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同英法之间为了争夺巴尔干而引起的,它也是19世纪中期列强之间为了争夺海外…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 具体讲述奥斯曼土耳其兴起概况及其扩张过程,使学生了解它是继罗马、阿拉伯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并使学生认识奥斯曼上耳其对外扩张的结果延缓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政治发展,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文化交流。二、重点难点: 重点: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和扩张的原因及其征服后果。难点:军事采邑制度的特点。三、教具: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地图:《君士坦丁堡》略图。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2.为什么说伊斯兰教的产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十六世纪发展到极盛,十七世纪开始衰退至十九世纪已全然衰落而趋解体。欧洲列强为抢占这个庞大帝国的“遗产”并树立各自在远东的优势地位,展开了长期的外交与军事角逐,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称之为“东方问题”的严重而复杂的国际争端,乃至成为整个十九世纪外交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亚的音乐,基本上是属于南斯拉夫体系的,同时也受赫列尼兹姆、拜占廷、奥斯曼土耳其等的影响,富于复杂的变化。近代以来的城市音乐中,也可以看到希腊和土耳其的  相似文献   

17.
克里米亚战争是十九世纪奥地利外交上的一个转折点。战争中奥地利看似成功的外交却导致了奥地利国际地位的迅速衰落:奥地利失去了俄国这个忠实盟友,又没有争取到英法的支持,还给了撒丁和普鲁士改变欧洲版图的机会。这导致了奥地利在欧洲的孤立,最终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相似文献   

18.
随着美国国力衰落,中东格局由美国单极主导向美、欧、俄、中、印等力量中心以及以色列、沙特、埃及、土耳其等地区大国构成的多元化格局演进,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外政策,在阿以之间寻求更加平衡的新中东政策,美以战略准联盟纽带松动,中东权力优势向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倾斜,阿以战略对比以色列单边优势难以维系.以色列应顺势转换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19.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个庞然大国,但18世纪以后急速衰落。在这个过程中,它曾企图自我改造,但最终没有成功。本文旨在追溯奥斯曼帝国自我改造的过程,并探讨其失败的原因。一、由盛及衰奥斯曼土耳其发祥于小亚细亚半岛,最初是突厥封建主建立的一个军事小国。13-14世纪,曾长期统治小亚细亚的基督教帝国拜占延已衰败不堪;伊斯兰教的边疆战士(即“加齐”)乘虚而入,逐步排挤拜占廷,建立了一大批军事小国。由奥斯曼(1259-1326年在世)创建的国家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最西北端,正好与拜占廷隔海相望。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中期,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欧洲霸权,资本主义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导致了一些局部性的国际战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克里米亚战争。”在这里不论是在题目中,或是在正文叙述中,都把克里米亚战争定性为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甚至在第98页这一节的题目就是“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这是非常不合适的。略微懂得历史的人就会清楚,克里米亚战争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大帝国,根本不能算资本主义国家。正是克里米亚战争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败,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