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巩"尚意"的诗学思想根底于"六经",以表现其醇儒的人格胸次和修养践行境界为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种冥搜狂思的观物致思方式。曾巩从儒者心性和人格意趣的表达出发,重意不废文而尚自然畅达,是北宋"尚意"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诗冥搜博取,追求理致,因意的高古和人格的傲兀而表现出高古莽苍、磊嵬雄放的诗境;其清幽闲旷处,亦有清健平实之风。其诗学思想为宋调的形成开辟了另一种道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以《〈夜坐〉一》中弥漫的孤独萧气、狂狷人格、忧患剑魂,分析龚自珍矢志不渝的淑世情怀。  相似文献   

3.
《新世训》是冯友兰先生所著的"贞元六书"中最贴近人伦日用的一部著作,照着书中的生活方法去做就会达到"人之至"的境界,即养成千百年来人们孜孜以求的"圣人"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说《新世训》是一部讲生活方法的著作,倒不如说是一部讲怎样塑造道德人格的著作。冯友兰先生尝试让人们从了解生活的本然规律入手,将"生"的规律和准则,变成熟的生活,进而达到塑造高尚道德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研究需要抓手,同课异构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抓手。同课异构设计是以"认""同"为研究视角,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解""异",将"认同"与"解异"结合起来的研究过程。"认""同"是教学文本和教学理念",解""异"的是课堂导入、课堂精讲和课堂操练。好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必须处理好设计数量、设计标准、研讨跟进和教师相互倾听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比较研究与世界历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比较研究的基本功能在于辨同异,从异中见同,从同中见异。世界历史于诸多国别史基础上发展而成,或者说是由扬弃诸"小一"(国别史)而成的"大一"(世界史)。不过这个"大一"并非抽象的明一,而是由诸"小一"有机地构成的一。因此,世界历史研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明一、多之关系。比较研究的辨同异正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明一、多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乐记》围绕"礼辨异,乐和同"的命题,论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学思想十分丰富。《乐记》具有表情修心、完善道德与人格的美育功能。《乐记》的"审知"型教学方法,从"审声"、"审音"、"审乐"到"知音"、"知乐"、"知政",每一个阶段对当代教育都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曹军 《文教资料》2011,(14):105-106
孔子要求人们确立"无可无不可"的生活态度,以可进可退、与时相宜的方式去处世。孔子由此设定了一种内方外圆、外柔内刚的理想人格,创导了"和而不同"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用"和而不同"的理念平衡人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类教学竞赛、教研活动越来越多地采用或呈现同课异构这种形式,同课异构已成为越来越热的教研现象。面对这一"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发现有些同课异构存有误区,目的不明朗,我们有必要反思、明确,使同课异构有"的"而"构"。 一、走出"同课异构"的误区 误区一:只"构"不"研"。有些同课异构活动中,当课堂教学结束后,其着眼点只是梳理几节课中的异同,之后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最适合的,对这些课"同"或"异"所折射出的理念不再问津,这样只"构"不"研"的活动浮于表面,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9.
李调元的诗歌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圣门诗狂"。这一形象在思想上是本于儒而归于道,希为圣而流为狂;在艺术上可与杜甫同志,与渊明同趣,与太白同调,既表达着对儒家圣贤人格的追求,也表达着对人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追求。李调元在诗中还批判现实,否定"好官",与黄宗羲否定君权具有同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他的"蠢翁词"充溢着一种不肯低头,与世俗社会抗争到底的悲剧精神。这一切提升了李调元诗歌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诗歌史上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在人格上表现出一种“狂颠”的特征,其狂颠人格经历了一个由“人”之狂颠到“仙”之狂颠的演变过程。这一人格的演变是王重阳自觉的宗教追求的结果.同时也是王重阳审美人格的形成过程。因为.在这一过程中.王重阳实现了从与现实社会相对立到对现实社会的超越.达到了与道合一的自由逍遥的审美人生境界。通过王重阳“狂颠”人格与魏晋名士“狂放”人格的比较,可以看出宗教实践对于审美人格建构的独特意义及深刻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孔子和庄子都是在阐述哲学观点中指向艺术的,孔子认为艺术只可取"游"的态度,强调"礼而艺""艺而游";庄子直接对"游"发问,主张艺术家要绝对自由、不受拘束,追求通过"心斋"、"坐忘"所达到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又是呈现于艺术精神之上的。本文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二者的艺术观加以比较,以期同中寻异、异中寻同,从而更好的把握中国艺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同课异构,如果说同课是基础,异构便是核心。构是课堂的结构,也是环节的重构,还是教师对主流课堂模式的个性化解构,更是个人教学风格的独立建构。因此,异构要彰显做课者的用心、匠心与慧心,也要能表现个人独有的风格与味道。本次高中会议英语学科的同课异构,三位教师则是构出了"异"彩。异构下的"异"彩:调动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13.
韩愈的《师说》与刘开的《问说》,都是劝戒人们要虚心从师不耻下问的上乘之作。引导学生对这两篇“说”进行“同中求异”“辨异求同”地研读,就能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探新求异的思维能力。一立意、命题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是为了抗流俗的不正之风,批驳错误之观点,不畏人们的耻笑,为建立  相似文献   

14.
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两个同轨班的课堂中出现了不一样的现象:A班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其他图形的方法很多,有的沿着高剪下一个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有的沿着高剪下梯形后拼成长方形,有的拼成正方形,还有的剪成三块后拼成了长方形,甚至还出现了学生剪下后拼不成的反例。整个环节学生情绪高涨,兴致盎然。B班学生的方法只有一种,  相似文献   

15.
徐渭是明代狂狷人士中的代表人物,徐渭的狂狷人格既是对先秦以来狂狷人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是中晚明王阳明心学的激进影响下的新型人格形态。徐渭批判的继承和发扬了王阳明心学中对于个性张扬的肯定,从而形成了具有晚明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狂狷人格。  相似文献   

16.
柬越观风记     
汉语中"俗"之一字差不多是贬抑到最低的一个了,因为华夏文化是追求高雅的文化,"雅"故为"文明",而"俗"正与"文明"相反。而古人对待"俗"的办法,并不仅仅依靠行政,更不只是依靠法律,而主要靠的是"风"。风吹草偃,无形而致,意谓像风吹一样渐渐缓缓地变化,而不是一味强硬处置。《诗经》十五国风是专说"风"的,因此"诗教"也就最能代表当时的"风教";换言之,《风诗》乃是往古"风俗学"的正宗。古人定义"风俗"大概有两种:其一肯定风俗的差异,南方北方,各有其宜,故以"从宜"称之。其一风俗当趋近于雅,而风俗不能自动变雅,必得"移风易俗",故以"移易"称之。而"移易"的目标便是礼乐文明。中华与四裔,当同则同,当异则异。同,意谓礼乐文明相同;异,意谓四方风俗有异。风俗容有不同,而礼乐文明不可不同。《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第14册范世忠《使清文录》有《奉北帝旨问安南风景》诗一首云:"客问安南景若何?安南风景异中华。缁尘不染山河莹,八节皆春草木花。食少麦麻多菽粟,衣轻毛革重绫罗。虽然亦有相同处,礼乐文章自一家。"很好地表达了中国与越南同与异的关系。彭丹华从事越南使者咏湖南诗研究,今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湖南分社安排前往越南及柬埔寨考察,与汉喃研究院建立联系,而观其风土民俗。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虽观感未及深入,而宗旨切合传统,是可嘉也。  相似文献   

17.
孙磊 《黑河教育》2012,(4):37-3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同课异构"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备受关注。笔者认为,在"同课异构"中,我们在寻找共同规律的同时,有必要对"异"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选修课与必修课有同有异。但究竟是异多同少,还是同多异少,教师有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差异导致教学实施、课堂操作的不同取向。通过三年一轮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选修课与必修课同多异少、大同小异。如果先求同后存异,教学中可以放开手脚。减少阻力,便于选修教学的开展;反之,如果刻意强调选修教学的异,甚至只讲异不讲同,容易过分拔高,脱离教学实际,引发种种非语文的教学倾向,不利于选修教学的健康发展。选修教学要走平民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别定位在"先行探索"和"开辟开创"上面。从毛泽东的探索到邓小平的开辟是两个并不直接连续的过程,邓小平在开辟这条新道路时的实践根据和时代背景不同于毛泽东时代,邓小平所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在内容上有十二个方面的主要创新,江泽民、胡锦涛对这条新道路进一步作了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对这条新道路的开辟同毛泽东的先行探索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抽象思维的局限性和困难面前,有一批思想家在辩证思维和辩证逻辑的名义下,不自觉地探讨由抽象走向具体的思维途径;另一些思想家则企图回归经验主义,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由抽象走向具体的思维发展道路,具体思维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逻辑规律型思维,同异对立统一律是在变革对象观念的前提下,从同与异的对立统一中取同取异具体思维成果的逻辑。具体逻辑形式是具体逻辑的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结构模式,是运用具体语词表达的逻辑形式。具体思维方法是遵循同异对立统一律的思维方法,在今天的科学眼界下,具体思维是最 运用自然语言的逻辑规律型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