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文化对景观设计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源铭 《科教文汇》2008,(31):266-266
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土地及自然过程适应的智慧结晶,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在日益提倡民族文化的今天,乡土文化进而影响到景观设计领域。景观设计师因此不断从乡土文化中吸取无穷的营养,创造丰产、健康而且美丽的新景观,一种白话的、新乡土景观。  相似文献   

2.
园林建设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净化空气,而在园林建设中将乡土景观元素应用进去,能使园林更具本土文化,让人们通过园林工程就能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气氛,置身于自然环境中。乡土景观元素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体现出地方的精神,这正是现代园林工程中缺少的元素。本文分析了园林建筑中科学应用乡土景观元素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1)
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元素,乡土植物更以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构成不同地区的典型植物景观特色,因此,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要探索在景观设计中利用乡土植物来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城市园林景观。当探讨乡土植物的应用及其与地域相结合的原则和技巧时,要用最合理的应用方式发挥乡土植物的特性,创建以乡土植物为主体的城市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4.
当前,乡土文化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全方位挑战,我们一再的强调要走出去,以应对这种挑战.要走出去就得有自己的特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乡土文化,是我们走出去带给世界最好的礼物.落实在景观设计中便要营造本土特色的现代景观,乡土文化反映的是当地人长期与自然环境共存所形成的和谐关系.探讨乡土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有利于加深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对建造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景观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乡土植物是营造绿色化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载体,对城市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乡土植物一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景观建设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展现城市本身的人文魅力及生态魅力,使得城市的整体得到美化,同时乡土植物的存在也能使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大大提高。所以,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合理地应用当地乡土植物,做到在推动城镇化发现的过程中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色彩的角度入手通过对乡土景观的客观分析,将配色美学应用于景观环境设计,即发挥景观环境中自然色彩与人工色彩的各自特点,重新认识乡土景观中,区域性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关注其原生态下,色彩的视觉特性、演化规律、精神内涵等,提炼出环境基调色彩,从而为和谐地域内乡土景观的视觉感知提供色域基础。  相似文献   

7.
洪军  孔月姣 《科教文汇》2011,(31):144-144,159
自2005年中央第一次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速度加快,乡村景观受到巨大的冲击,农村乡土文化和地方性特色流失严重。基于此,对乡村景观设计中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和地方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金华市汤溪镇鸽坞塔村景观设计作为案例,探索以地方特征为引领的乡村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8.
广东永汉汉文明乡土聚落的景观结构及生态节制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人类生态系统中,生态节制机制是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乡土聚落为例,从聚落文化和景观结构出发探索了汉文明乡土聚落这一人类生态系统的生态节制机制.通过对永汉300多个乡土聚落中的80个聚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获得54个有效样本.这些样本聚...  相似文献   

9.
以大庆龙凤湿地公园和哈尔滨太阳岛西区外滩公园为例,把景观中水体、林地、廊道、驳岸、植物等湿地景观要素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景区的空间划分、艺术形态、交通构建等组织关系进行综合的分析。实现自然生态与当地乡土文化相融合,保持艺术形式与自然生态的演变协调一致,形成可持续自然生长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备受重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自此“文化自信”与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变得同等重要,并上升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高度。乡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最小集合。文化自信始于乡土文化自信,而乡土文化传承面临着危机,教育的属性之一是对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兴国实验小学利用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将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实践中,丰富了学校教育的内涵,解决了乡土文化传承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流域民族聚居区生态景观及生态文化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而下游的白族和傣族以农田景观为主,水田稻作发达;②澜沧江流域的民族生态文化通过其特定的生态观、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生态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③近几十年来,除产业发展、城镇化对生态景观产生了明显压力外,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将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置于关乎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流域民族众多,民族生态文化绚烂多姿,同时生态脆弱,研究其生态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关系对于科学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发挥民族生态文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澜沧江流域选取藏、傈僳、白和傣等4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民族分布和2000年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从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破碎性等方面分析不同民族生态景观特征;利用1980-2005年1∶25万土地覆被数据,分析各民族生态景观动态变化,并就生态文化对生态景观的作用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澜沧江流域不同民族的生态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上游的藏族以草地景观为主、草地放牧业为主要生计方式。中游的傈僳族林地优势度大,农林牧兼营、以山地旱作农业为主。而下游的白族和傣族以农田景观为主,水田稻作发达;②澜沧江流域的民族生态文化通过其特定的生态观、生产生活方式、乡土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生态保护产生了重要作用;③近几十年来,除产业发展、城镇化对生态景观产生了明显压力外,民族传统文化日渐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对生态景观的保护作用。今后,要将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创新置于关乎民族聚居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予以扶持。  相似文献   

13.
以郑州市惠济区毛庄村景观设计为例,介绍了其研究的文化背景及场地分析、设计思想、总体规划布局/景观节点与乡土种植设计。在高密度的居住社区中创造一种更科学、高效、便捷同时又具有人文关怀与生态休闲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桥梁景现设计是对桥梁及引道的布线、桥型、桥塔、桥亭及桥梁景观元素,如桥栏、桥灯、桥面铺装、桥梁色彩在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的前提下进行景观尺度、景观生态、景观文化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量与组织,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学、历史文化、环保、功能、技术、经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15)
传统的农村乡土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农村乡土文化逐渐被外来的文化所取代,那些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也渐渐被摒弃。当前,我国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兴起的农村乡土文化发掘工作则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东北地区自然气候条件、乡土植物资源、火电厂内各种用地的特点,筛选出适宜该区域绿化需求,生态效益良好的绿化植物材料,探索适宜的绿化景观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强化乡土历史教学 弘扬开平碉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乡土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平碉楼及其文化是当地乡土历史教学的鲜活教材。强调对碉楼及其文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开平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校园景观是具有特定景观行为、形态、内涵和过程的景观类型,一方面反映着该校的发展程度,另一方面展示了该院校的文化特色,也是景观中具独树一帜的一类。本文主要对贵州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中的道路景观、植物景观、建筑小品及配景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得出该校区校园景观的优与劣。  相似文献   

19.
李良赞 《科教文汇》2010,(14):114-114,119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乡土历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平碉楼及其文化是当地乡土历史教学的鲜活教材。强调对碉楼及其文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促进开平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景观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具有社会功能、历史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载体。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直接体现在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并且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还能有效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行为活动、日常生活等。但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致使中国许多历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流逝。对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景观的设计进行研究,不仅能赋予城市景观浓厚的文化气息,还可以展现城市的文化及魅力,从而挖掘城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开拓新的城市景观设计路径,使城市景观设计能够体现特定区域的历史、文化、民族与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