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战争影片从来都是电影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表现题材。通过对战争中残酷、血腥场景的再现来达到对战争的斥责是战争影片中惯用的模式。但一部出自女性导演之手的小成本战争影片《拆弹部队》却打破了这种常规模式:她大胆的突破传统观影习惯,突出战争丰富深刻的意义,凸显独特的纪实手法,将一部别样的战争影片展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对战争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战争影片内容丰富,观众众多,值得深入研究。战争影片与攻击原欲、英雄情结、悲剧意识、哲学升华、人道主义的关系,错综复杂。本文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探索,以便更好地研究战争影片  相似文献   

3.
《集结号》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可战争只作为了一个背景出现,弱化消解了战争中“敌我”、“胜利”、“正义”的概念。反叛正统观念,以战争为题材却消解了战争的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这是这部影片后现代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电影《敦刻尔克》是导演诺兰首次指导的战争题材影片,影片沿用了胶片的拍摄方式、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利用海、陆、空三条时间和空间线索,建构起敦刻尔克的战争场景。电影采用简约的镜头风格、克制的情感表达方式,着意营造真实的战争氛围,彰显小人物在“大历史”中的个体生命体验。电影虽然是战争类型的影片,但并未表现宏大的战争场景,也不以评价历史、反思战争为目的,而是力求借助敦刻尔克行动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呈现在战争这样的极端状态下,人性被激发出的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至“文革”前国产战争题材影片之所以受到一代又一代观众的青睐,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影片遵循了艺术创作规律,契合了大众审美心理。相比之下,新时期以来国产战争影片则存在着一些见“技术”而不见“艺术”、感官刺激多而审美效应少等弊端,应引起电影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OldMountain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号的影片.有着典型的西方主题一爱情、战争、回家.本文探讨影片主要人物在战争这个特定的大环境中表现出的对爱的坚守.对生活的信心.对我们的心灵是一次珍贵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河西学院学报》2015,(4):81-86
"战争与和平"是艺术永恒的主题。冯小宁的"战争三部曲"既充满了激情与浪漫,又具有高度的责任与忧患,不管是从思想内容上,还是从影视效果上,都可称为难得的佳作。冯小宁战争影片通过鲜明的意象、唯美的画面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中华民族及同盟者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故事内容,表现了各族人民忠贞团结、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本文以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为例,对其战争影片中色彩意象及和平主题的升华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拯救大兵瑞恩》《鬼子来了》两部二战题材的影片都涉及到战俘的处置问题。对比两部影片,会发现导演对战争,对战争中战俘问题的不同思考。《拯》片中对战俘问题的思考侧重战争状态下人性的思考,借由西方价值观的坐标;而《鬼》更多的是对民族性、国民性的思考,借由的是东方的伦理道德观坐标。两部影片折射出东西方不同的战争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陈剑 《中学教学参考》2012,(18):125-126
当今的教育思想论认为,在班级的建设中,班主任是总指挥者、是总司令员、是导演,而学生则充当战争的主角、影片的主角。战争能否胜利,影片的受欢迎程度如何都与班主任和学生各自充当的角色有重要的关系,如果班主任领导不得法,学生就不能发挥主动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阿甘正传》中关于命运的意象为切入点,将影片从人生命运、历史与政治命运、性别、种族及战争命运的角度进行分类讨论,并分析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如何借助这些意象来表达影片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11.
付强 《文教资料》2014,(11):58-60
电影《拆弹部队》讲述了美军拆弹小分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执行一系列任务过程中的经历。影片以人性反思战争,以真实的情景和情感触及灵魂,获得奥斯卡六项大奖。本文拟从政治伦理的角度入手,反思电影中这场战争的意义及对恐怖分子的界定,并反驳西方社会所理解的这场战争是“文明的冲突”的看法,通过对其伦理和政治意义的解读重新审视这部影片。  相似文献   

12.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悲伤 ,却给电影业带来契机。在美国电影史上 ,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战争影片 ,考察美国战争片的成败得失 ,有助于提高我国战争片的思想与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悲伤,却给电影带来了契机。美国电影史上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战争影片,考察这些战争片的成败得失,有助于提高我国战争片的思想与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姚舜扬 《新读写》2010,(11):15-15
前几天观看了德国影片《决战斯大林格勒》,看完以后感受非常深,受益匪浅。这部影片是从德团人的角度描述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让我们十分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近期发表文章说,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虽然这些影片的表现方式出现了变化,但其最核心的部分——影片的战争观上,仍在重复着沿袭已久的东西。严肃的人性反思,比如战争的荒诞性,战争中人性的软弱、坚强、绝望、希望、自由、民主等主题,基本不去涉及。创作者回避对死亡、牺牲问题更深的思考与责问,以浮华肤...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25日,一部以反映人民群众对战争的奉献和牺牲、诠释女性与战争关系的电影《沂蒙六姐妹》在全国上映,拉开了庆祝建国6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全国展映的序幕。这部由山东电影厂、临沂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推出的山东省唯一一部建国60周年献礼重点影片,一经亮相,便以巨大魅力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专家,一时成为文化焦点,被誉为“中国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相似文献   

17.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8.
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一大力作,创下了票房的神话,观看电影的人数以及票房纪录甚至超过了备受全球专家好评的《千与千寻》。本部影片由英国的儿童小说改编而成,时代背景源于十九世纪欧洲战争的前夜,动画的场景取值法国与德国的小城镇。电影主要讲述了哈尔与苏菲为了捍卫和平,停止战争而不懈努力着。最终,苏菲凭借着爱的力量救活了因战争负伤而奄奄一息的哈尔,并成功地化解了两国的激烈战争。影片充分体现出了宫崎骏的反战思想以及对人世间大爱的憧憬与追求。  相似文献   

19.
西方电影,特别是美国的战争题材电影都表达了他们对于战争特殊的思考。在短短百年历程中,西方出产了大量战争题材的电影,历史上几乎每次重要战争都成为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我们从电影《战马》的解读入手,透析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反战情绪,并通过战争电影的演变和它们出现的意义分析,试图揭示这些影片中的和平主题。  相似文献   

20.
《乱世佳人》和《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两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氛围中孕育出的同题材影片。影片通过两位鲜明艺术形象的女主人公历经残酷的战争和曲折的爱情,鲜活地展示了两个伟大民族强大而又不同的民族精神,给观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