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国古代的哲学、地理、天文、数学等学科成果之大成。本文通过考察中国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内涵和诸方面价值,包括中国医学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医学文化自身的核心价值体系及中国医学文化的国际文化价值。作者建议,应该大力促进中国医学文化经翻译传播走向世界,对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打破近代以来西方强势文化垄断地位,进一步发展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对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如何有效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涉及的内容众多,诸如中国文化输出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输出的主体、利用中国英语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途径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等等。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媒介,中国英语能有效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中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从而促进中国文化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范式面临重构的诉求,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走向的激烈争辩,陷入了物质与精神、中学与西学的“两难”选择。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后,带来了哲学思维和价值判断标准的根本性变革,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文化范式,并带领中国文化走出“两难”困境。这个文化范式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中国现代文化运行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范式。它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范式,也不同于西方文化范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范式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信息与文化全球化,中国英语肩负着向世界介绍、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探讨了中国英语及中国英语与中国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实践途径,以加快中国文化全球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是实现真正跨文化交际的需求,符合通识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缺乏中国文化输入,造成了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窘境。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可行性途径主要为课程大纲设置中国文化模块、提高教师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输入意识、加强教材建设、改善课堂设计以及引导学生把中国文化融入自主学习等。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崭新道路,引领了中华文化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化传承自觉,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立场自觉,坚持文化的自主性立场、民族性立场、人民性立场、科学性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互鉴自觉,坚持文化平等理念,坚持文化交流互鉴,坚持文化开放包容,坚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文化创新自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样式,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在国家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现代企业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造、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病症及应对之道等三个方面,揭示了现代中国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从自在的影响到自觉的吸收,使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充分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问题。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重要思想,极大地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问题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应体现为对中国文化根的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化魂的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所谓中国文化的根,是指古代传统文化。所谓中国文化的魂,是指植根于中国国情并开花结果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夏丽琴 《考试周刊》2012,(29):34-35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践行了,这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完全匹配。五年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园建设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学科教学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德育过程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日常活动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途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2.
对外基础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障碍常常会影响外籍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作为汉民族的交际工具,汉语还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汉语的教学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传授,所以在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知识文化、观念文化、词语文化是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而文化的渗透,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中国的日常生活模式、讨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受、了解中国人在交际中的言语行为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留德学生通过翻译、著述、讲学、举办文化展览等多种渠道,向德国传播了中国的传统学术、音乐和现代社会科学,展示了中国人的良好形象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一战后中德关系的改善和留德教育的发展为留德生对德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基本前提,大力宣扬中国文化是留德生的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责任,20世纪上半叶德国中国学的发展及德国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强烈兴趣,为中国文化的对德传播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先进文化是指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党之所以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由先进文化的本质和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生命力、“三个代表”中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为了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深刻理解、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5.
刘毅  张庆 《西藏教育》2022,(8):13-16
文化自信是最深层次的自信,文化自信的来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老西藏精神内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革命文化,蕴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养分。新时代下,研究老西藏精神与文化自信二者之间关系,可以增强西藏群众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时,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在文化上坚持民族文化主体地位、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实现本土化而不至于被西方文化霸权推入西化的单一化文化轨道?对这一关系中国文化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根本性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的文化选择,力图为中国高等教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定位及中国文化的现代性重构提供一个成功的范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民主义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吸收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西方民主思想及马克思主义等思想精华,形成一种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服务的进步和创新的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直接渊源,是中国文化中的先进文化,和今天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其灵魂的性质集中反映在诗文化与民间文化、诗文化与庙堂文化、诗文化与宗教文化、诗文化与传统教育、诗文化与古代文论批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几千年来的藏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藏书的历史收藏、保存、传播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藏书形成了文化,好书的力量,功在千秋,得"藏"而万古流芳。中国藏书中尤以公藏、私藏的历史最为辉煌。中国藏书发展史起源于上古时期,兴起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发展于隋唐五代,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中国藏书文化主要是官吏藏书文化,它是中国传统藏书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