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我以为这篇散文,以雕琢胜,也以大气胜。 这篇散文,作者记叙的是和他的一个朋友的故事。文章里介绍了画家的客居环境和几幅画作:写了由品画引起的关于仇家的对话。文章的重点应该是在后半部分,作者和朋友的对话,交流,交锋,但这一部分却十分简洁,其实这就是要说的雕琢,一种雕琢后的精干。  相似文献   

2.
张裕钊的诗文创作可以以光绪九年(1883)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探索、繁荣期,后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成熟、衰落期。张裕钊在莲池书院创作的散文,是其后期散文的代表作,其中《重修南宫县学记》、《夏润之孙桐之母姚宜人六十寿序》两篇最能体现张裕钊后期散文"以意度胜"和"词峻以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猫》是一篇生动而含情寓理的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和三妹爱猫、养猫为中心线索,把性格不同、经历不同、遭遇不同的三只猫的故事按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有波澜,多跌宕,引入入胜。  相似文献   

4.
《小米的回忆》是老一辈散文家曹靖华同志一九七七年三月发表的一篇散文。不少评论文章赞扬它是一篇意胜辞朴、主题深刻的佳作。但关于其主题,却是众说纷纭的。有的说,作品的主题是反映了“亲切和温暖的民族感情”;有的说,“小米,象征着艰苦奋斗,小米的精神更是革命艰苦岁月给我们留下的革命珍品。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如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散文主题明朗,语言优美,文中17处用了叠音词,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音乐般的美感享受。下面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来一同探讨叠音词的运用之妙。  相似文献   

6.
从散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了每一篇散文的独特性,教学偏离了"这一篇"散文的"语言"与"人文"境界。散文教学应更近"语言"、更近"人物"、更近"散文"来关注散文的教学意味,回到课堂去发现"这一篇"语言的独特,发现"这一人"体验的独特,发现"这一篇"文体的独特,守护文本的独特,收获一片独特的意境,过上一段独特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散文作家。《绿》和《荷塘月色》是他写在二十年代的两篇为人传诵的名作。这两篇散文,写景细腻逼真,设色与情致俱佳,文采斐然,达到了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本文试图就这两篇散文探讨一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情恳辞切,娓娓而谈,不尚浮华,不摆架子,这是朱自清散文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也是这两篇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8.
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逻辑思考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是从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逻辑发展是说根据散文的文体体式帮助学生读懂“这一篇”散文的认知顺序。其二是从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的逻辑起点来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记”体散文是苏轼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收集在《苏东坡全集》中的共约六十余篇(不包括《东坡志林》中的《记承天寺夜游》等游记小品)。其中记叙亭台楼阁、佛寺道院等名胜建筑的有《喜雨亭记》、《中和胜相院记》等二十九篇;记载书画文物,奇事异闻的有《传神记》、《顺济王庙新获石砮记》等十六篇;记叙公堂、学校、水利建设的有《盖公堂记》、《南安军学记》、《钱塘六井记》等九篇;山水游记,寓言游记有《石钟山记》、《陲乡记》等五篇。这类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较真实地反映了苏轼的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篇以诗笔为文的散文佳作。文章借景抒情,写了春草的任性和朴素天真,表达了作者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散文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使文章贮满诗意,可与朱自清的《春》媲美。有以下几点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1.
一.诗歌导入 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12.
×××同学问:《榆钱饭》这篇散文在结构上的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可以涉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榆钱饭》从时间上看,囊括了40来年。散文的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在结构上靠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这篇散文以“吃榆钱饭”为线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袁芯 《文教资料》2010,(8):47-48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散文阅读图式.是使学生高效理解散文,并将散文学习从篇的解读上升到类的把握的最终途径。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一篇散文教完之后。学生所建立的关于散文的图式各不相同,且学习效率较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破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荷塘月色》课案为例.对建构散文阅读图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曾说:“我以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这‘散文的心’”。赏读席慕蓉这篇散文的关键,即在于找到她这篇散文的心。本文由三个看似不相关的片段联接而成,孤雁、荷花、小草,分别被作者铺衍成一段美丽的文字,然后不容置疑地组合到了  相似文献   

16.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改编而成。整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隽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典范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要在保持散文的整体美、语感训练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以课本为点,  相似文献   

17.
伯特兰·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篇短小精炼的散文。本文从语篇和词汇这两个角度来对其逻辑性进行文体学分析。其中,语篇层次上的分析以主位推进模式为角度展开,词汇方面的分析主要集中在文中副词的使用上。分析表明,这篇散文在语篇结构和内容方面,都表现出严密的逻辑性。同时也证明了这两种文体学分析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钱浩 《文教资料》2009,(31):53-54
本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庄子》中的两篇散文:《逍遥游》与《秋水》,对这两篇散文中所体现出的思想进行阐述.同时总结出文中思想所具有的一些现实意义.以此来展现这两篇散文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韩愈的散文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错综见意,吞吐往复,参差离合,曲折生姿。探讨一下它的曲折美,对我们今天的散文写作是不无借鉴意义的。深微屈曲高情远韵刘大櫆说:“退之以雄奇胜,独此篇(按:《送董邵南序》)及《送王含序》,深微屈曲,读之觉高情远韵,可望不可及。”(引自《韩昌黎文集校注》,第247页)所  相似文献   

20.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