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高,中外电视纪录片正在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在纪录片栏目化后,故事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应用,作为电影、电视剧创作元素之一的故事化,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着实为纪录片增色不少。如何运用故事化、如何利用故事化成为创作者创作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侯斐 《记者摇篮》2010,(6):47-47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探索频道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仅在众多观众中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让媒体界的专家学者们眼前一亮。同时,它的“纪录片故事化”及“纪录片娱乐化”的理念也启发着中国传媒界尤其是纪录片的创作者,成为他们学习和观摩的样片。那么探索频道节目究竟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观众呢?  相似文献   

3.
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会让纪录片的故事倍增光彩,会让观众难以忘怀并产生强烈的共鸣,使记录片的传播效果倍增。塑造好、刻画好人物是所有纪录片创作者要面临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创作实践,对如何塑造纪录片中的人物形象,就人物策划、纪录片戏剧性、细节描写、编辑叙事等多方面议题做了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纪录片故事化创作越来越受到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关注和青睐,甚至能否讲好故事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纪录片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在粗糙的客观事实元素转化为纪录片故事化情节的过程中,编导意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置身于优秀纪录片的情境,被优秀电视纪录片真实的内容所吸引、被主人公波折的命运所震撼,并由此产生共鸣而发自内心感动时,无不为创作者精心的策划、精巧的构思、精致的摄像、精良的制作所折服。不过细细品味起来,大凡这些优秀的纪录片除去在题材、立意上向人性、人文思想内涵、社会深层次问题挖掘外,都强烈地映射出创作者别具匠心的、超强的故事化设计能力。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化设计成为左右纪录片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是融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是记录当代中国发展、对外展现较为真实、客观、立体的新时代中国的窗口。聚焦人物,以人物命运来反映时代变化的人物纪录片尤是如此。但当前,传统电视媒体的栏目化纪录片普遍受到创作周期、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如何坚持"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并有所创新,这也对创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纪录片《蔡美月·为天下女儿做嫁衣》的创作实践,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创作条件下把握主题架构,通过真实客观的记录塑造更立体而丰满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的一个最典型特征就是“平民化”和“生活化”。纪录片的平民化和生活化要求创作者们尽可能地选择纪实的叙事的方式和策略,以平等、朴素、诚恳的叙述去代替一度曾十分流行的貌似理性的喋喋说教。一部好的纪录片,让人感动至深的地方,常常是一些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视纪录片尚未打开海外市场,主要缘于电视纪录片故事讲述能力的欠缺。因此,如何利用好叙事艺术,加强电视纪录片中的创新元素,是当前创作中的重点问题之一。1.使用故事化、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提及使用故事化、戏剧化的表现手法融入电视纪录片,有人担心电视纪录片拍成故事片。事实上,电视纪录片本身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的魅力是生活本真的魅力,更是艺术创作的魅力。近年来,作为纪录片创作主体的编导们纷纷把纪录自己所认识的社会生活本质和平民生活形态作为自己创作的目标。同时,自然质朴的表现形式也是对从前缺乏或违反生活逻辑的矫揉造作或粗暴无礼的合作风格的一种强烈反叛。可以断言,如果不是创作者们走进了生活,把镜头对准了平民百姓,“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电视台专题片讲故事已蔚然成风。故事化在给专题纪录片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栏目收视率。但专题片的无限制追究故事性却伤害了纪录片的应有品质。如何把握故事化的分寸,以及如何在专题纪录片讲故事是人们亟待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玮 《视听纵横》2009,(5):52-54
纪实性纪录片因其特别强调尊重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原生态”的记录和叙述,往往被业内称为电视节目的最高境界。创作一部高质量的纪实性纪录片需要创作者善于把握和提炼主题,恰当的选题定位;需要创作者融入主人公的生活,“潜伏”在他们身边,随时抓拍到最真实自然的镜头;需要创作者进行巧妙的构思,呈现亮点,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涵深厚,具有多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受纪实主义影响,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纪录片故事化倾向的日趋明显,音乐也逐渐受到节目创作者的认同与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文献纪录片叙事策略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纪录片亟待在创作理念与办法上寻求创新与突破,当务之急是叙事策略须尽快突破原有框框.文献纪录片创作者必须实行把故事讲得生动、真切的新策略.与此同时,泛剧情化、情景再现滥用也应引起足够的警惕.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创作遇到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怎样寻找题材和寻找什么样的题材。纪录片的创作者们没有不为纪录片题材选择问题苦恼和困惑的。同行们在一起谈论纪录片创作中的难题时,最感兴趣、探讨最多、也是最无奈的就是怎样才能发现一个好题材。每当看到别人拿出一个个题材新颖、主题深刻、画面优美、制作精良的纪录片,频频在国内、国际的电视节上获奖的时候,心里说不出是佩服还是妒嫉。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淘来的这些好故事,只恨自己没有这样的缘分和福分。  相似文献   

15.
李薇 《视听界》2005,(6):74-75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纪录片栏目化与市场化的争论不绝于耳,让正遭冷落的纪录片突然变得“不太冷”。独立制片人,一群希冀能在体制之外寻找真实的创作者们,一直恪守立足精英文化的视角与独立自由之精神,担当着纪录片领域中“麦田守望者”的角色段锦川,中国独立纪录片业中坚人物,其作品《八廓南街16号》迄今仍是惟一获得国际纪录片最高荣誉——法国真实电影大奖的中国作品。  相似文献   

16.
郭茜 《大观周刊》2012,(17):295-295
纪录片的真实性是每一个研究纪录片的人必须认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纪录片的历史回顾,运用批评的坐标体系,分别从客观世界、创作者、文本和受众四个角度来探讨纪录片的真实性。从而得出结论,真实性是一个多维度的集合概念,它是创作者恪守的基本准则,是以真人真事为对象,通过创作者的选择,使之符合事物逻辑发展的灵魂,是纪录片的根本属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发现在今天的娱乐化语境下许多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影响了纪录片的真实性,不能因为好看而放弃了本质的东西,因此,作者指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把握实质,合理运用表现手法才会创作出好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以文献纪录片为主导的纪录片市场给人一种科普说教的感觉,缺乏人情味和故事性,而美食纪录片虽然看似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往往以区域莱式划分.而《舌尖上的中国》则串起天南地北的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美食与劳作相连,解说与故事一体,给受众一种赏心悦目、意犹未尽的感觉.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来分析《舌尖上的中国·自然的馈赠》是如何讲故事的.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力求探寻更引人入胜的纪录片叙事方式,让更多故事化的纪录片走进受众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当前,纪录片故事化已成为一股潮流、一种趋势,成为纪录片创作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但是,纪录片故事化在给纪录片带来生机、给观众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引起人们的一些隐忧.因此,尽快理清纪录片故事化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寻找恰当的故事化手段,促进纪录片创作的健康发展,就成为当前纪录片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纪录片故事化创作的手法和技巧以及纪录片故事化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纪实节目越来越多,观众对电视节目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以及故事片的冲击等原因,人物纪录片的故事化对纪录片"原生态"式记录、平铺直叙模式的整体性构成了挑战,几度造成这一艺术形式发展的困扰。创作者开始以创新的思维追求表现手法的艺术多样化,以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本文在探讨人物纪录片如何在保持纪录片纪实性这一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加强纪录片的故事性创作,从故事片中汲取营养,增加生命力,适应新环境,在电影艺术发展浪潮中走的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DV技术带来的变革,关于纪录片栏目化与市场化的争论不绝于耳,让本遭冷遇的纪录片突然变得“不太冷”。独立纪录片,一个复杂又充满争议的纪录片品种;独立制片人,一群希冀能在体制外找到真实的创作者们,一直恪守精英文化的视角,尊崇独立自由之精神,担当着纪录片领域中“麦田守望者”的角色。在这样的时刻,两者正经历着怎样的变化,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前景?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