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媒介素养起源于发达国家.媒介素养就是公众正确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的能力或修养.而媒介素养教育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学者和丹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种教育主张.80年代后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始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2.
罗小东 《青年记者》2016,(24):95-96
信息对社会的影响基于受众对信息的解读,而受众对信息的解读能力基于受众的媒介素养.国家起源于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国家的稳定源自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本文从媒介素养层面和国家认同层面,以南疆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信息的传播为例,探讨南疆教育政策信息的传播对新疆社会稳定的影响. 基于媒介素养层面的影响分析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把媒介素养界定为: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其中,对媒介信息的评估与判断是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广告素养是媒介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相应地,广告素养教育也成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要的领域.本文所谈的广告素养,可以被描述为公众对各种媒介发布的广告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广告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所谓广告素养教育,也即指导公众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广告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众具有健康的媒介广告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广告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英国文学批评家列维斯和汤普生1933年提出媒介素养概念以来,媒介素养教育已经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大陆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但是,要开展科学、有效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首先对目前中国公众的媒介素养状况加以全面、客观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22):68-72
在传统媒体主导信息生产与传播的时代,公众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也有人将其称为"媒商"。互联网全面勃兴、尤其是社会发展到社交媒体时代后,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愿景成为真切的现实,社会成员均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社会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与这种媒介环境变化相适应,公众新闻传播教育也应实现从思路到举措的全面嬗变,其关键是将教育重点转向以"媒能"为标志的新媒介素养,拓展公众自觉运用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能力与技巧。同时,对于意见领袖、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应当实行有针对性、各有侧重的分层化教育,以契合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相似文献   

6.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0):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普通公众彻底改变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但也使得公众对媒介的依赖性进一步加强,甚至出现了"手机瘾君子""微博控"等现象。这对传统媒介素养的研究和教育理念都提出了挑战。媒介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在深刻理解媒介定律的基础之上,加强对新媒介素养研究,促进公众对自媒体的合理使用,营造健康和谐的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8.
媒介素养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评判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基本条件。媒介素养是公众对媒介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指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冯梁 《新闻前哨》2021,(2):127-128
本文通过对媒介素养教育必要性及中国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探讨中小学校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10.
赵冰 《青年记者》2008,(15):30-31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指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主动利用媒介信息提升生活品质,工作效能的能力,具体包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评论、质疑、创造、批判及转化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公众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应对转化能力.媒介素养教育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在20世纪80年代纳入英国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新旧媒介的日益融合与共同发展,使得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全民教育课题和公众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内涵、发展趋向及缺失表现,重点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提升公众媒介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核心阅读: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竞争压力,也对新闻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介素养既包括公众对媒介信息的认知和使用能力,也包括新闻工作者对媒介的认知和使用能力,而新闻工作者媒介素养的高低对我国新闻工作发展的优劣和公众所接收的信息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新媒体时代如何有效提升新闻工作者媒体素养,已成为我国媒体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周丽娟 《新闻世界》2009,(9):109-110
本文旨在掌握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从大学生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对媒介的认知与评价情况以及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现状的这三个方面进行调查,丰富该领域的实证研究资料,为在高校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的媒介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城市中产阶层,媒介素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媒介认知和媒介使用层面,更多地上升到了媒介参与层面.而公众的这种媒介参与意识,对于政府的民主决策到底有何影响,值得研究.本文拟以番禺垃圾焚烧发电事件中番禺丽江花园业主论坛"江外江"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专版"为例,通过对该专版网帖及部分跟帖的分析,研究公众媒介参与的意识对政府民主决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邓文华 《东南传播》2013,(3):98-100
媒介素养研究在西方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媒介素养研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在借鉴西方媒介素养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从中国本土媒介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培养国民媒介素养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符合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及教育的范式并建构相关理论,成为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7,(12):76-84
随着新媒介的普遍使用,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急需更新和发展。本文梳理了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发展变化的轨迹,在调查分析成都十二所中小学师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和实施路径,包括培养学生媒介接触使用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媒介知识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发展表达协作的参与能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业务研究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在改变着受众参与媒介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媒介文化样式,这就是参与式文化。面对参与式文化的挑战,以培养受众具备媒介批判意识为核心内容的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将会向以培养个体的新媒介交往能力为核心内容的新媒介素养教育转向。  相似文献   

18.
危机信息传播的公众认知与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媒体时代具有受传者和传播者双重角色的公众对危机信息传播的认知存在偏差,体现了其媒介素养的多层级和不平衡特征。在公共危机频发的当代中国,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既是传播管理的重要内容,又是政府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张莉琴  万春晖  武宁 《传媒》2015,(14):73-75
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介交织作用,共同形成了媒介生态环境.本文结合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分析在中国语境中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博弈,探讨在全媒体时代下媒介素养教育突破困境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及实施难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伟国 《新闻界》2005,(1):28-29
一、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一)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始于1997年。当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在《现代传播》第1期上发表了中国大陆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该文追溯了“媒介教育”这个概念在西方的发展演变,并分析了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文中“媒介教育”(media education)即今天的“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