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中国工业33个行业13年面板数据(2001—2013年),先计算了RD投入,然后构建和估计知识生产函数及分析影响因素。得到结论:在知识生产函数中,RD资本弹性大于人员弹性,资本大于人员的作用,知识生产具有规模报酬不变和阶段性递增的特征;企业规模大小对知识生产没有显著影响,绩效对专利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不显著性的负影响,而在新产品生产函数中,绩效对新产品效率具有正影响;国有产权利用不同的指标(国有产值比重和国有固定资产比重),两个指标对新产品生产函数均具有负效应,而国有产值比重对专利生产函数具有负效应,国有固定资产比重对专利生产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第二次R&D清查数据,本文利用CDM模型对北京市制造业R&D投入的贡献进行了研究,评 估其技术创新效果。研究发现,无论是R&D经费投入还是R&D人员投入都对新产品产值有显著影响,并且新 产品强度越高的企业劳动生产率也越高,说明R&D投入通过新产品有效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还 发现,只有R&D经费内部支出对新产品产值具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R&D经费外部 支出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研发效率为切入点建立基于生产率的R&D模型,推导R&D投入相对于研发效率变化的规律:在R&D规模报酬递减的前提下,研发效率和企业R&D投入之间的互动呈正向关系.针对2003—2010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个结论,并对政府R&D激励政策的调整提出了若干建议.检验结果还证明,生产率、市场竞争、盈利能力都能够显著影响R&D投入规模;资本密集度较高或者市场竞争度较低,R&D投入关于资本密集度的弹性为负,而当资本密集度较低的时候,R&D投入关于资本密集度的弹性为正;在自由竞争市场中,竞争有利于创新,而在垄断型市场中,垄断更有利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5—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行业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各行业TFP进行测算和分解.在考虑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引进、资本强度、企业规模和产权结构的条件下,实证考察R&D资本投入和R&D人力投入对TFP、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不仅R&D资本投入对TFP、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R&D人力投入对TFP和技术进步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R&D人力投入与技术效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上海市科技统计2009—2013年的企业数据,用广义DEA模型对政府R&D经费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并探究投入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政府R&D经费投入能显著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创新成果,但是存在配置不合理和冗余的问题;信息不对称、专利数量多而质量参差不齐、政府不愿承担风险等问题使得政府R&D经费投入效率平均只有50〖WTB3〗%〖WTBZ〗;企业用于R&D的固定资产投入量和委托外单位开展R&D活动的强度能够真正体现企业R&D活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以2010-2017年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依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内部经费支出和新增固定资产的投入指标,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新产品消费收入的产出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各因素对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根据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针对相应的问题及区域优势,对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政府资助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和效果,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研究政府资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创新效率是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2000-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尤其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最终产出的创新效率最为明显;(2)区域间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呈现波动式上升,其增长率的地区分布存在明显差异;(3)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中,技术损失效率部分主要来源于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支持力度,其中对外开放程度明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损失,而政府支持力度则延缓创新效率损失;(4)不同条件下R&D经费存量和R&D人力资本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均不一致;(5)从作为中间产品的专利到作为最终产品的新产品销售,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这一中间过程损失较大;(6)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高校研发知识溢出与大中型工业企业创新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形式,研究高校知识溢出对大中型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和新产品开发这两方面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Moran’s I指数表明大中型工业企业仅在新产品开发方面的创新具有空间相关的特性;(2)高校对企业创新的贡献取决于校企合作规模,并呈现出对企业专利层次创新的贡献显著大于对企业产品开发层次创新的贡献这样的特点;(3)邻近地区新产品开发会对本区域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产生"替代"和"挤出"的负面效应。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主要形式,而政府资助作为政策支持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关系成为学界和企业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本文通过构建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产学研联合专利数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表征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政府资助对新产品销售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产学研联合专利存在负向影响,但不显著;区域开放度与政府资助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并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产学研联合专利均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7260家上海市企业2008—2010年期间的研发活动数据对企业R&D的表现进行了探究,采用两阶段的方式研究影响知识成果产出(以专利作为表现形式)的因素,以及知识成果产出对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层面R&D资金投入对当前阶段的专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决定企业经济产出的因素中,专利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部分会通过企业的科研效率表现出来;R&D资金投入对经济产出的促进作用中通过专利形式实现的部分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鉴于目前创新质量动态分析不足,在中观区域视角下,基于2007-2019年我国3类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偏移-份额分析法,综合考虑区域发明专利占国家总体和本地区比例情况,分别计算出我国31个省份创新的国家平均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考察各地实施“专利倍增计划”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同时基于一般生产过程理论分析创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对于区域创新质量,以结构份额来衡量更加合理;R&D经费投入、R&D机构课题数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均在“专利倍增计划”实施前更加显著;R&D人员投入的影响呈正“U”型趋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越高反而影响越不利;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市场的影响不尽相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实施高质量创新战略、加大R&D内部经费的投入、优化R&D人员投入和建立高质量技术市场等促进区域创新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各省区规模工业进行系统聚类,分为创新效率较高区域、创新效率中等区域和创新效率较低区域3个层次,运用一般化(非)导向超效率DEA模型进行创新绩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我国省区规模工业创新基本有效率,70〖WTB3〗%〖WTBZ〗的省区处于效率前沿;“创新效率较高区域”在技术输出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要素驱动呈现R&D、技改、资本投入与创新效率较高、中等、较低区域依次匹配的显著特征;产出目标呈现重利润、产值、专利与创新效率较高、中等、较低区域依次匹配特征.层次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在“创新效率较高区域”中,北京处于顶端,上海绩效较差;在“创新效率中等区域”中,江西、吉林、湖南等具有较好的创新效率,黑龙江、重庆和河北具有效率提升空间;在“创新效率较低区域”中,新疆、内蒙古创新效率较高,新疆、海南规模效率较高,山西两项指标都比较低.从层次、比例和松弛3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提升层次应该成为各省区规模工业创新绩效提高的首要目标;进行投入与产出的双向比例改进,适应我国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精细化成本管理,推进松弛改进.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装备制造业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征分析其R&D效率的内生决定因素和外生影响因素,依据SFA方法和Cobb 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装备制造业R&D效率的评价模型.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2000—2010年间研发相关数据对其R&D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其现状和规律,并分析各内生决定因素和外生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和影响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R&D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区面板数据,考察了R&D人员的流动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利用人口迁移引力模型对R&D人员流动测度基础上,应用Moran I指数考察R&D人员流动的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R&D人员流动的空间相关性,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察各种区域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R&D人员的区域流动规模庞大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高—高”聚集的R&D人员流动态势,而西部地区则处于R&D人员流动“低—低”聚集分布的洼地;工资、消费、就业等物质财富特征对R&D人员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而技术创新水平、医疗服务、公共交通和环境质量等区域发展特征对R&D人员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与开发绩效评价:误区分析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些R&D绩效评价系统在评价方案设计、评价原则、评价尺度和指标选择等方面存在误区,如评价的导向性不明确、与组织目标不一致、重财务绩效轻非财务绩效、对不同类型的R&D活动采用同一尺度评价等等。这些误区导致部分R&D活动绩效的评价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并会对R&D人员和活动产生错误的导向,不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对知识经济时代R&D绩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趋势进行了初步展望,希望能对今后R&D绩效评价系统和指标的设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R&D绩效评价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设计了一套R&D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与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第一阶段,用较少的、彼此间不相关的绩效综合指标整合众多的、彼此间存在较大相关性的实测绩效指标;在第二阶段,以各绩效综合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对之加权求和以求得R&D绩效的总评得分.结合对随机抽取的2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R&D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切实地说明了该模型与方法在对各指标客观地赋予权重和对企业R&D绩效分级评价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孙理军  聂鸣 《科研管理》2002,23(4):114-119
本文在阐述研究开发 (R&D)人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与R&D人员行为特征的基础上 ,系统地分析了影响R&D人员行为绩效的因素 ,提出对R&D人员的激励需要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使激励机制既符合R&D人员的内在特性 ,又符合企业及研发部门的目标。最后简述了主要的激励措施并描述了企业激励研究开发人员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R&D绩效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R&D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与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在第一阶段,用较少的、彼此间不相关的绩效综合指标整合众多的、彼此间存在较大相关性的实测绩效指标;在第二阶段,以各绩效综合指标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对之加权求和以求得R&D绩效的总评得分.结合对随机抽取的2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R&D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切实地说明了该模型与方法在对各指标客观地赋予权重和对企业R&D绩效分级评价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2-2015年在深交所上市的463家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基于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内部控制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R&D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滞后两期的R&D投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内部控制对当期和滞后期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