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针对理工科学员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缺乏的现状,分析了对其进行计量技术基础知识普及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计量技术基础普及教育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普及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打击侵权盗版等活动的同时,知识产权局、各高校以各种形式进行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活动。而这些普及教育的收效如何?应以什么方式来评价?本次研究调查了杭州地区五所高校的学生对知识产权的了解程度、保护意识及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开展情况,发现普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推动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苏联普及教育知识的一个得力工具就是“人民大学”。所谓人民大学,系民间(非国家)筹办的、承担“继续(终生)教育”职能的一种教学机构。它在向苏联公民普及教育知识方面起着重大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它的这种作用,前不久苏联教育部部委会和全苏科教职工联合会主席团通过了一项决定,——决定于1983——1985年对普及教育知识的“人民大学”进行全苏检阅。  相似文献   

4.
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知识产权的保护尤显重要。各行业的人才都应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知识,因此发展地方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选取广东省的地方高校进行调查,分析地方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基本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意识、知识、能力、行为"四个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校计算机普及教育的几点看法□陈宏东本文试就我国目前计算机普及教育的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意见。计算机普及教育内容滞后和层次问题。目前,我国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内容基本上都以DOS、WPS、FOXBASE的操作与应用为主,中学如此...  相似文献   

6.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的一项教育实践。通过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可为高职院校知识产权相关的管理制度、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提供知识基础并营造良好的氛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满足经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必须将人的发展作为第一要素,必须有内源性动力,它是形成学校创新文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知识普及已成为当前义乌促进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继而打造电子商务之都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义乌传统市场经营者、电子商务创业群体及诸多中小企业等对电子商务知识产生了广泛的学习需求.因此义乌应当提高对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重视,积极发挥当地高职院校及科研机构的作用,在诸方面采取对策和措施,以推动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仍较薄弱,以提升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为目的的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因现有途径存在局限性而发展缓慢.基于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使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步入常态化,应当借鉴国内外高校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现有资源,通过打破学科界限,采取搭档授课,拓展慕课教学等多种新途径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日益发展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和家用电脑的普及,中国计算机报社与国家教委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共同创办的《中国计算机报普及教育版》将于明年1月正式发行。这是一份面向全社会的计算机普及教育的报纸,主要以全国中小学生、计算机普及教育工作者和家用电脑用户为读者对象,帮助初学者走进电脑天地,也可作为教师、辅导员的一份计算机教学辅助材料。其内容除了有关计算机普及教育方面的新闻、方针、政策外,还有基础知识、实用知识、新知识、趣味文章和考题以及人物采访等,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知识社会的到来,发达国家和地区陆续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进入到继普及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后普及教育时代”。“后普及教育时代”的教育功能、地位、作用和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正在发生着全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顺从性的关系.方法专职营养护士跟随内分泌科专科医生定期参加门诊咨询,对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协调了护患关系,明显提高了门诊糖尿病病人对饮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正确的执行方法.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门诊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dentified dietetic students' knowledge of aging, attitudes, and intentions to provide services to the elderly and compared the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knowledge about aging and the elderly, coursework experiences, and internship experiences are much greater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than among Korean college students. Stepwise regression results foun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working for the elderly, as well as internship experiences, influence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mong both Korean and U.S. students. Effective education programs should integrate sufficient knowledge, positively reflect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aging populations, and control the quality of contact with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13.
Inquiring into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dietetic curriculum provides a means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who dietitians are (identity) and what dietitians do (performativity). Since dietetic curriculum exists as a structural influence on the dietetic student identity, it is worth inquiring into how such a structure is theoretically informed, especially considering that until now, this process has not be undertaken.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illuminate how dietetic knowledge is generated and how various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reinforce this knowledge. Since dietetic education in Canada is standardized by a means of national accreditation, the accreditation texts were analyzed following a poststructur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Those aspects of the Accreditation Manual concerning dietetic education were scrutinized to illuminate the presence/absence of curricular theory, knowledge assumptions, and educational values. Findings of the discours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explicit curricular theory framing dietetic education, learning processes are sequential and apolitical, and dietetic knowledge is decontextualized from the social world.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dietetic education, 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in the profession, and dietetic epistemology. With further attention to these issues it is hoped that dietetic educators will be encouraged to reflect on the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heir curricula and will consider how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ultimately dietetic knowledge c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a socially integrated feminist science of food and nutrition.  相似文献   

14.
“食育”一词虽然源于日本,但中国古代一直都有食育,且食育思想和其他文化一起,都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组成。现代食育需要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并系统地将其发展、延伸表达出来以适应于食育的普及和推广。因此,现代食育制度的建设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获取长期效益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历史遗存、教育模式、饮食风俗习惯等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以健康教育普及为抓手,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推进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既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目标。确证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的价值定位,厘清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的制约因素,明确推进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策略选择,是提升农村老年人群体健康素养和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襄阳地区老年群体(60岁以上)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生活习惯,以便为实施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样5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报刊杂志(占64.1%),而老年人期望自己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依次为医生(占61.1%),健康知识讲座(51.2%);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文化层次有一定的关系;部分健康行为(如多吃水果、常喝牛奶、经常洗澡等)与经济水平有关;普遍患有老年常见慢性病。结论应该加强社区了卫生服务,多向老年人宣讲健康知识,增强老年人常见病的家庭保健与护理意识,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积极老龄化理念倡导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城中村的老年教育存在教育理念保守、运行机制不畅、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相对缺乏的问题,在健康维护、社会参与和政策保障等层面都需要进一步强化。秉持积极老龄化理念,创新老年教育运行机制;扩大老年教育资源,平衡教育需求与服务供给;设置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课程,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创新老年教育方法,提升老年人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结合实际叙述了大学生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强调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宣传、普及卫生保健常识,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预防疾病和意外伤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饮食文化的物质基础是农产品,因此其必然受到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现代农业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加工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传统饮食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中西农业结构和饮食嗜好的差异则导致了中西饮食文化观念的冲突。未来的饮食文化将向简便、营养、安全、美观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大学生门诊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强调在高校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通过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自愿地采用健康行为,指导自己正确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