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大纲规定的小学生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阶段性和连 续性来看,三年级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的,特别是理解自然段的训练。在小语义教6册中,编者安排了“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读懂每个自然段”、“把一段话写清楚”,这4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呢? 自然段是文章在结构上的基本单位,读懂每个自然段是读懂文章的基础。那么,怎样才算是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呢?这里有两个标准:①读懂每句话;②搞清自然段中句与句的联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懂每个自然段,应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话总要一句一句的说,文章总要一句一句的写,句子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所以,不理解句子的意思,就难于理解整篇文章。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万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大纲对小学三年级阅读、说话和作文的要求是:“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为此,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在第五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继续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体现了中年级教学的阶段性。如何在第六册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段的训练,让学生说好、写好片断呢?一、教给方法,让学生学懂自然段,练习说说段落大意,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首先,教给学生读段的一般方法:(1)初读全段,对全段内容有初步的了解。(2)细读每句话,理解句子意思,了解句子…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贯穿了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也凝聚了各种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养因素。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自觉利用教材,使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语文素质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只能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与听、说、读、写训练应融合在同一过程中。渗透是思想教育获得最佳效果的一种教学艺术,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在推敲字、词、句时渗透所谓推敲字、词、句,就是指导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语言,即不仅需要理解字面意义,又要挖掘并领会蕴藏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师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三年级的阅读要求之一是:“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段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分清自然段由几句话组成一般来说,一句完整的话末尾用句号,但随着其它标点符号在课文中的出现,应让学生知道,几句末用土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的,通常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凡是引用的话语或对话,不管引号内用上几个标点符号,都看作一句话,如果需要把引号内的话单独抽出来分析,那么有几个上述标点符号隔开的,就是几句…  相似文献   

6.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年级作为过渡年段,科学而有序地进行段落学习,既是对低年级字词句训练内容的延伸,又为高年级的篇章学习做准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明确段落学习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要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段写了什么,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理解自然段怎么写的,借助意义段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此,教师可采取罗列清单、掌握重点、夯实成果等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学贵得法,以实现言意兼得的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要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从阅读教学角度说,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然段的训练,一是逻辑段的训练(包括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从作文教学角度说,主要是片断训练。五年制语文第五册段的训练的要求,从阅读角度说,主要是自然段的训练。它包括:了解一篇文章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整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从作文角度说,主要是练习写话、写片断,包括看图写话、记叙文的初步训练、常用应用文的训练等形式.写物、写景、写人、写事等内容。全学期段的训练的要求是有一个序列的。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无论是一句话,一段话,或是一篇文章,总是反映一定的客观事物,有一定的思想内容的。在语文教材中,没有离开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离开思想内容的语言形式,二者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要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就必须通过文质兼美的课文阅读,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使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文章分析”为重点的教学模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也就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很重要,是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花大力气培养的一种基本语文能力。然而小学语文教学毕竟不能只训练“阅读”这一项能力,“阅读”只是“听、说、读、写”4项技能中的一项。学生的语文能力,除了体现在能够读文章,还应该体现在“说”和“写”上,也就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一个人语文能力的标志主要不是“理解语言”,而是“运用语言”,具体就是指口头表达…  相似文献   

10.
六册教材第三组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侧重于训练阅读能力。教材安排这个训练重点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怎样连句成段,初步学习分析自然段,读懂自然段的内容。为了落实这个训练重点,讲读课文《海底世界》和《三棵银杏树》课后的“思考·练习”第2题,都安排了有关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之类的训练内容,阅读课文《雨》的“思考·练习”安排了“课文用几句话讲‘雨中’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训练题,在《基础训练3》中安排了阅读短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训练题。同时,在《三棵银杏树》课后安排了“练笔”,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花草树木,写一两段话,内容要具体,“句与句要连得起来”,进一步落实这个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1.
黄文全 《考试周刊》2014,(83):15-16
小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阅读缺少足够的经验,对文字语言缺少一定的理解思维。为了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需注重教材阅读方法及技巧的综合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进一步加深对文字语言的认知。本文分析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的作用,对语文教材阅读方法及应用技巧展开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训练包括理解、积累和运用等方面的训练。理解是为了积累,积累是为了运用。语言训练是融听、说、读、写之中的,听、说、读中的语言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说写的能力。其落脚点都在一个“写”字上,所以说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五册自然段训练例谈昆明市五华区文林小学赵昆华按照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的要求,三年级主要进行自然段的训练。就第五册教材来说,要在抓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整个自然段主...  相似文献   

14.
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材不属于语文知识体系,它是一篇篇选文.每一篇选文仅是提供学习语言的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话都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例子"说,主要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一是就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的.二是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平台,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例子,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平台和例子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汤池新 《学语文》2011,(6):35-36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酿造语文状态: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真正喜欢语文.喜欢读并且能够读懂有品位的文学作品,进而喜欢写并且能够写好自己的生活感悟。为实现这一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链接相关内容,并利用这些内容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分析,从而读懂文本、丰富语言和思想、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链接的范围越广泛,激活的内容越厚重,创新的成就就越突出。  相似文献   

16.
曾岚 《云南教育》2007,(11S):26-27
《鲸》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外形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及教材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1.继续培养学生陕速阅读的能力,能抓住自然段中的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抓住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阅读既是理解的基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是识字、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也是训练语言、发散思维、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正所谓以阅读促进写作训练,简而言之,就是按照教材当中的重难点以及语言特色、写作特点为学生设计写作或者写话的训练过程,让他们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作文,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提升中低年级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水平能力,并使其拥有良好的语文学习品行。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和分析是整个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关键部分。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自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相对集中,教和学都比较容易把握。同时,意思相对完整的自然段是篇的雏形,学好了段,为掌握和提高阅读分析、布局谋篇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篇的学习起到迁移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语文科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文,注意抓住一个或几个自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分析中心句,培养学生抓住重点的能力。中心句是语段的中心意思所在,按中心句分析课文,就能达到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的目的,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飞夺泸定桥》一文中:“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广泛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语言实践。是学生在大量的了解内容、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的语言活动。我们认为,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是要求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阅读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