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由中国科技法学会主办.中国科技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科技法学会2004年年会.于10月26—27日在黄山召开。来自全国高校的近百名科技法学参加了会议。由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发起成立的全国高校科技法研究会.推选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罗玉中教授为理事长。出席会议的代表就科普法律制度的完善、生物科技及其法律制度、应急法律机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日前,广西法理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紫园饭店举行,会议由广西法学会主办,我校法商学院法律系承办。来自全区高校法律院系的专家学以及司法战线的法律工作6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校副校长钟瑞添教授和刘慕仁教授出席了会议并致辞。  相似文献   

3.
美国硅谷作为高科技创新中心和引擎,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的潮流。中国武汉的光谷也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依靠坚持自身体制创新和科技机制创新,展现出了独特的中国模式。我国高校应借鉴硅谷、光谷的成功经验,明确学校与企业各自的权责,提高科技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健全运行机制,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 7月3日,云南省高校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全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云南大学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去年云南省高校科技事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了新形势下云南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以促进云南高校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省教育厅厅长、省高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罗崇敏,省教育厅副厅长、省高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福生,以及省属有关高校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培养我们自己的硕士:目标与模式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5月16~17日,2005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会议由中国职教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承办.本次会议是继2004年首届金华会议后的第二次年度会议.金华会议主要交流了职教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本次会议在此基础上,研讨专业学科建设、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定位、课程与教学模式创新以及中职师资硕士培养等问题.来自全国18所高校及职教研究机构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金土主持.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2021年12月10日,第十三届C9高校培养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本次会议主会场设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8所高校设分会场线上参加会议,线上线下共有7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时期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及质量评价。各高校分别围绕主题,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课程建设”三方面内容分享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与会者还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过程管理”“课程和教材建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和实践”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正为准确把握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部署2014年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主要工作,教育部近日在成都召开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并讲话。杜占元围绕10年来高校科技的成绩和贡献、当前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014年高校科技工作推进思路与要求作了讲话。他指出,高校科技"稳中有进,量增质升",取得了巨大成绩和突出贡献,始终是国家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位重  相似文献   

8.
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教仪企业健康持续发展,2005年11月初,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高校工厂管理研究部在上海组织召开了部分高校工厂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就高校工厂如何发挥科研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讨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苏明远参加并主持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07,(7):76-76
继"2005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05)"在京成功举办之后,由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2007中国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ChinaNANO 2007)"于2007年6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为期三天。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白春礼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本次大会得到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单位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全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3月5日至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三十余所高校以及研究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交流,相关的出版社、杂志社也积极关注本次会议的议题与观点。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许卓娅教授等人主持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词,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1.
行业动态     
为了促进中国教育及科研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的发展、加强中国高校与先进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教育科研信息化进程,由教育部科技司、国际合作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02中国教育及科研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研讨大会”于2002年3月27-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司司长李连宁致开幕词。教育部科技司袁成琛助理巡视员就中国教育信息化展望作了专题报告。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11至12日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网站工作培训会在京郊密云隆重召开。北京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国资处张连宝处长;北京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秘书长、北京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赵英斌主任;北京市教委财务处时阳等领导同志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本次会议,网站工作领导小组作了《2004年网站工作组情况汇报》并对参会人员进行了网站内容和使用方法的培训,同时开展了企业会员商务交流活动。本次会议受邀参会单位有:北京各高校设备采购部门、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部分企业会员、北京地区教育系统招投标公司代表。(本…  相似文献   

13.
《教育信息化》2006,(2):11-11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共同主办,中科院、工程院570位院士共同投票选出的“路明杯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今天在北京公布,其中两项成果来自高校。  相似文献   

14.
凝雯  王素 《早期教育》2002,(5):28-29
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和共青团中央共同组织有关专家,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青少年科普活动的实际状况,制定了<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技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内容与目标>,这是建国以来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的一件重大事件,其实施项目子课题<幼儿科技活动的实践研究>开题会于2002年1月26日在天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教育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总课题负责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素介绍了总课题的情况,并对幼儿园如何实施<科技普及活动指导纲要>进行了辅导.  相似文献   

15.
同志们:为贯彻《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四川省教育厅2005年工作要点》精神,今天省教育厅邀请全省本、专科学校和省属高职院共48所学校的科研处长和部分本科高校分管科研工作的校领导参加2005年度全省高校科技工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6-7日,"叙事的符号与符号的叙事——广义叙事学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文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承办。南开大学文学院和江西省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近百名师生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南开大学文学院刘俐俐教授与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傅修延教授共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成协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年会于2011年5月1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委员会和广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53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共计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历时两天,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知网的国内高校科技服务平台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法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较为全面的情报信息,对国内高校科技服务平台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文献内容对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进行述评,为高校科技服务平台的理论及实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讯     
内蒙古法学会宪法学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研究会在我校召开会议2007年1月19日下午,内蒙古法学会宪法学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我校学术会议中心召开。内蒙古法学会宪法学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研究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参加了会议。我校科技处副处长周林平、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贾贵生教授、副院长刘银良及法学院部分教师和学生参加了会议。法学院党总支书记贾贵生教授致辞。会议选举了内蒙古法学会宪法学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研究会第四次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涵义及构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意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四个方面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