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编辑出版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为此,要求编辑工作者能够对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形成全面的认知,并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积极运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提升出版工作水平.本文以充分发挥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为出发点,从文化积累、文化选择以及文化创新三个层面做出分析与论述,对编辑出版文化传承作...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献的编辑出版活动发挥着传播本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功能.相对于大量复制、内容规范、传播广泛的专业编辑出版活动,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献的编辑出版活动具有数量较少、内容版本多样、内部流传的非专业化特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生存环境及宗教信仰为其编辑出版活动提供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动力.编辑出版活动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建构族群性的重要手段,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保障,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孙悦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4-255
古人云:职之所在,责有攸归.作为一名编辑,担负着传播优秀文化知识的责任.编辑是当代文化大生产中的组织者与设计者、优秀文化传播的引导者与选择者、文化传承积累中的呵护者与发现者.编辑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责任,才能推动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合理、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秦蓉  张药 《档案》2012,(2):52-54
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化,是民族文化遗产、人类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档案工作通过有意识地积累、保存和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档案文化建设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静 《采.写.编》2023,(7):132-134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这对文化坚守、文化传承提出了新要求。编辑出版工作能够推动文化的积累沉淀,对文化进行深度筛选,促进不同领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使文化实现创新发展。为此,出版社需要在出版作品中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宣传优秀文化,这样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国际交流环境中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文章分析了编辑出版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内在关联,阐述了编辑出版对文化传承的价值,探索了编辑出版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沙友富 《大观周刊》2012,(43):27-28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内容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在众多民族文化中,彝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正所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传承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开发与利用,便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彝族本土文化中,毕摩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如何保护好毕摩文化,让毕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飚 《编辑学报》2017,29(4):387-389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担负着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历史使命.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学术期刊编辑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以严谨不苟的职业态度、耐心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期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优、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8.
宛茹 《东南传播》2018,(5):24-26
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文化方式记载和传承的共同记忆.《国家宝藏》作为文化记忆的媒介载体,通过对文化记忆从选择、激活到再生产的联动机制,创新了文化类电视节目重塑文化记忆的手段,在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凝聚民族共识、建构民族身份认同、提升国人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史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档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化记录、传承与弘扬的主要载体和来源,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传播、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档案文化要体现时代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编辑出版,既是传承祖国文化遗产的文化工作,又是体现民族平等政策的政治性工作.建立民族古籍目录,科学选定底本,创新出版体例,熟悉民族信仰习俗,是民族古籍编辑出版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电子文库的编辑出版是集中展示新疆新闻出版业5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有效发挥出版物的民族文化积累、知识创新、文明传承的积极作用,是向建国60周年奉献的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3.
张志 《现代出版》2007,(1):29-31
民族出版是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它在宣传党的理论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护和发展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曹婷  张洁 《青年记者》2012,(8):22-2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哺育和传承生命力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的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以及各民族共同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壮大提供了精神力量.面对着当下各国文化激荡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市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关系到民族精神与文化力量的丰富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把文化建设好发展好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建设好发展好文化,需要媒介技术的推动来完成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5.
口述历史以搜集历史、弥补文字史料记载不足的显著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学术研究领域.在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背景下,应用口述历史对民族濒危口传文化进行抢救性研究已刻不容缓.文章分析了土家族挑花的传承现状,阐述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应用口述历史研究土家族挑花的必要性与步骤,并探讨了该馆口述历史工作的未来设想,以期为图书馆在民族口传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最大作用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3,(S5):4-5
<正>档案文献这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囊括了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和精神元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档案文献编纂的文化选择也就具有了独特的文化韵味。档案文献编纂进行文化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文化,有效对文化进行创新,实现文化增值。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承的是通过民族认同并加以选择的文化,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是在文化的横向传播基础之上的一种纵向的"文化基因"复制,具有模式和"血型"的基本特质。这种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17.
正档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记录、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来源,对人类文化的积累与传播、发展与进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档案是历史文明之母、文化之母,是文化的重要部分,相当于"根"或"核"的部分。然而,曾几何时,作为文化之母的档案却紧锁在政府的深宅大院里,给百姓一种神秘感、一份敬畏情。可喜的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档案文化作为整个社会的财富,已不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8.
书稿档案是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它记录和反映了图书创作、图书编辑出版活动及其结果,是国家科学文化历史积累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和总结出版工作经验教训、维护图书作者及出版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和凭证。  相似文献   

19.
陈楚桥  张燕 《今传媒》2016,(2):146-1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各种文化形式发展的基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以珍视、保护、传承.复州皮影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复州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复州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红艳 《传媒》2016,(24):60-61
民族音乐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传统的民族音乐是以老一辈的口传心授为主,当然也有一部分是自古流传下来的.民族音乐在传承中出现了不同的传授形式和表达方式,这就导致民族音乐在历史发展中出现断层、错误、遗漏的情况.在中国,民族音乐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更是一个民族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