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大量资料基础上,对2006-2010年中国出版史研究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重点概述出版史料、出版通史、断代出版史、出版专题史、革命出版史、地区出版史六个方面的成绩与进展:并就进一步加强出版学和出版史的基本理论研究,加强出版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刊行,加强政府对出版史研究的扶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出版研究史,《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一书的主要功能在于揭示百年中国出版研究的特点,促进出版学研究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行出版学概论教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91年彭建炎在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国第一部《出版学概论》教材至今才十几年时间,我国出版学概论课程教材的编写与研究工作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出版了袁亮主编的《出版学概论》,罗紫初著的《出版学原理》,余敏主编的《出版学》,张志强主编的《现代出版学》,罗紫初、吴赟、王秋林著的《出版学基础》等专业教材,这些教材初步建构起了出版学概论课程的内容体系,对我国的出版学理论研究,对培养合格的出版专业人才等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耿相新先生新著《中国简帛书籍史》于2011年6月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是我国出版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示要编写近百年的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教导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的历史。本刊第九期中文之冈同志建议编写《中国出版史》,我表示积极响应。编写《中国出版史》是应该做而且有条件可以做到的。而《中国出版史》的能够编写完成,也就是中国政治史、文化史的组成部分。我想提供一点建议和一些有关文化出版资料: 一点建议是关于请文化出版界人士撰写资料。当代从事于文化出版工作的老前辈老同志,大多还健在,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掌握第一手文化出版史料。有必要请  相似文献   

6.
梁上启 《出版科学》2012,20(3):111-112
正《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1897—2007)》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从2010年开始陆续推出的《出版学建设丛书》中的一部,该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王学哲、总编辑方鹏程著述。商务印书馆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的肇始者,其发展与国家同命运、共沉浮,成为今天五馆并立的世界知名大型出版事业体。在当前出版体制改革形势下,《商务印书馆百年经营史》带给我们很多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主要分歧宗合本刊特约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将十几年来出版学研究中的观点分歧,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从本期起陆续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编者中国出版史研究现状中国是出版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出版历史资料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长...  相似文献   

8.
蒋凤藻的出版思想--兼论出版思想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引 自1985年至今,我国已有近10种出版通史问世.这些论著,无论在史料上或是在理论上,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有力推动了出版学的繁荣和深入发展.笔者是这类论著的忠实读者,获益良多,同时又隐约感到一点不满足:以往的出版史研究,似偏重于历代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和业绩,而对他们出版思想的论述则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9.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军在《出版科学》发表文章说,出版评论应该是出版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作为学科层面的出版学研究应该是由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评论组成,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三个部分: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实务。把“出版实务”作为出版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科学的。所谓出版评论,是指以一定的出版观念、出版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80年代是我国出版科学理论研究蓬勃兴起与发展的时期,其中也包括出版史研究的成绩。由于开展编写地方志的工作,以及《出版工作》(《中国出版》前身)、《出版史料》《出版发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自从我在首届出版研究年会上提出建立出版学的建议后,引起不少同志的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同志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思想的交流和观点的积累,对于出版理论的探索非常有益,使我受到启发,也受到鼓舞。现在,趁《出版与发行》创刊,愿借这个新的争鸣园地的一角,就出版学的对象和任务提出我们的初步看法。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出版学是人类长期从事出版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社会主义出版学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出版工作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出版工作,包括编辑、印刷、发行三个彼此独立、互相衔接的环节,以及出版事业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战略。出版管理体制是国家对出版事业的管理制度,出版事业的发展战略反映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以下简称为《史料》),是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中央档案馆联合编纂的。收入的史料,起于1949年,计划第一阶段止于1978年,第二阶段止于上世纪末。按年编辑,每年一卷,个别年份每两年一卷。已经出版11卷,还要出版若干卷。这套史料的出版,对研究新中国出版史,推动出版科学理论建设,促进出版事业的改革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韩国出版研究所事务局长金羲洛在《韩国的出版学教育的现状与教育课程的开发》长篇论文中指出,“进行出版学教育,首先必须从理论上确定关于出版的课题,因此,需要综览韩国出版学研究的发展过程”。论文作者首先对“出版学研究”作了简要的历史回顾。文章说,1963年,安春根的《出版概论》和郑长澈的《编辑与校对》,分别作为出版方面的理论书和实务书被出版发行,之后,韩国开始了出版理论研究。1969年3月,韩国出版研究会成立,同年6月,韩国出版研究会发展为韩国出版学会,并开始发行学会刊物《出版学》。这是正式将出版作为一门学问研究的开始。出版学会的活动从1975年曾一时中断,1981年,中央大学设立了新闻广播大学院,其中有出版杂志专科,因此,学会的刊物得以继续出版。出版学会也随之再起,出版学研究开始活跃起来。 在谈到“出版学教育”时,作者说,韩国出版学教  相似文献   

14.
即将问世的编辑出版教材《出版学概论》,叙述了我国出版界人士与学者们提出建立出版学这一学科的过程。编者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该书由袁亮同志主编。 编者说,在改革开放后的1979年,中国出版界第一次提出创立出版学及其分支学科。1979年2—3月,国家出版局在北京连续召开编辑工作座谈会时,有些出版工作者提出:“编辑工作是一门专门学问”,要“通过总结经验,找出规律,写出《编辑学》、《出版学》”,以“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促进出版工作的繁荣”。1979年12月,国家出版局在长沙召开出版工作座谈会时,有些出版者建议,要成立编辑出版学院,成立编辑科学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图书馆百年》一书,史料翔实,内容丰富,结构完备。该书以一本地方图书馆史的形式成书,必然将充实目前我国图书馆史研究的空白,促进整个图书馆史的研究,加强以省市等为重点的地方区域史的研究,同时为各省市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参照。至于该书的不足之处,一是史论结合不够,二是忽视口述史料。总体而言,该书成绩凸显,必将对图书馆史事业的研究和发展都大有裨益,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地方图书馆史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6.
出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1].经过我国众多出版学研究者、工作者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出版业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出版学理论研究也非常活跃,许多新观点、新思路冲击着传统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模式.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出版学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对于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出版学研究过程的理解——以韩国出版学研究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疏理出版学概念、研究范围和学科性质。回顾韩国出版学研究的早期发展,评论韩国出版学会及其以学会志《韩国出版学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研究活动,并展望出版和出版学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蔡姗 《出版科学》2011,(4):111-112
为了更好地总结30多年来编辑学、出版学理论研究的成就、经验与教训,谋求编辑学、出版学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于2011年5月21日组织召开编辑学、出版学学科史研究座谈  相似文献   

19.
记者洛丁报道,中国版协和上海市版协顾问宋原放同志,最近在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就挖掘整理我国近现代出版史料问题,谈了他的意见与建议。 宋原放说,新闻出版署原来有个党史资料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前两年散了伙。原来确定的工作目标要编写出一本中国出版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出版史,再搞一本出版大事记。现在两三年过去了,这项工作已无影无踪。出版史料征集整理工作上下有点脱节,下面搞地方出版志,整理出版社社史、店史很积极,也出了些成果,如陈原  相似文献   

20.
研究出版史料需从搜集资料着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年宋原放先生将刊物名曰《出版史料》,我钦佩他的高明,因为研究中国出版史,资料搜集是第一位的事情。中国古代出版史就其业绩辉煌与历史悠久而言,全世界无与伦比,举世公认是对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伟大贡献。可是,由于至今尚未做过史料的系统搜集工作,研究工作举步维艰。讲出版史,总是不能不讲古代出版物的流通与发行。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