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长明 《师道》2010,(1):28-28
这是我做兼职自然教师时上的一节课。实验室里,我给五(1)班的学生上《磁铁》一课,把磁铁实验盒分发给同学们,同学们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打开实验盒,把各种形状的磁铁取出来。同学们拿到磁铁后兴趣盎然,如获至宝,按照我提出的要求开展自行探究,了解了各种形状磁铁的名称,磁铁有南北两极,磁铁的同极相互接近时相互排斥,异极相互接近时相互吸引。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1997,(6)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第11课《磁铁的性质》中介绍了磁铁的两个基本性质: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磁铁的两极互相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为了加深学生对磁铁的两个基本性质的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奇怪的小鸭子”这个游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奇怪的小鸭子制作与游戏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有严格的时空限制的,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面十分广泛,又以探究为核心,课堂教学的时空突破是小学科学教师给力的方向。一、课的开始力要给准。即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启发他们从中提出科学问题。科学问题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要尽可能是一个封闭问题。例如,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的姚继洪老师执教《磁铁的两极》,课的开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玩磁铁。磁铁,也被人们俗称为吸铁石。你们桌上也有一块条形磁铁和一盒  相似文献   

4.
《磁铁游戏》是关于磁铁知识的第一课。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通过本课教学,可以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他们初步的实验能力。我在教学此课时是这样做的: 1.首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磁铁:①各种类型的磁铁都有,如条形的、蹄形的、圆形的、环形的。②准备的磁铁应人均一块,大的、小的都有,同桌的磁铁是一大一小以保证大磁铁能“推”着小磁铁运动。  相似文献   

5.
教学片断实录: (出示用纸包着的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一块) 师:两块磁铁外面都用纸包着,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两端分别是什么极?请讲出你的理由是什么? (同学们议论开了。) 生:让它们的一端相互接近,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可以测出它们的两端分别是哪一极。 生:不能够!因为让它们的一端相互接近,假如出现相互吸引,只能知道这两端是异极,仍然无法确定到底哪一端是南极,哪一端是北极。我认  相似文献   

6.
我在听课中发现,小学自然课中《磁铁性质》一课的实验 1(研究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看似简单,但却没有一例实验顺利成功,效果良好。究其原因,大多是实验方法与材料的问题。   按教材中用“支架法”做,因支架制作不合规格,实验很难成功;用“悬吊法”做,磁铁又长时间停不下来,影响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探究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用“水浮法”做较好。“水浮法”材料易备,方法简单。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材料的选择与制作。在材料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水槽宜圆不宜方; 2.水量宜少不宜多,水深 2cm即可; 3.条形磁…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实验课上,有一位学生发现了一种磁极间的异常现象,“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把一根较长的小磁针放在磁针座的针尖上,待其静止后,用条形磁铁去接近小磁针的同名磁极,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互排斥的,可是当条形磁铁与小磁针靠得很近时,它们会发生相互吸引。我们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后,安培为了解释磁铁的磁场产生的原因,根据电流产生磁场,提出了“分  相似文献   

8.
“老师,老师,大发现!”“老师,我们的磁铁相同的磁极竟然也能互相吸引!”——这是我在浙江省电化教育馆录制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磁铁的两极》一课时发生的一个插曲。“意外”的产生《磁铁的两极》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时,是《磁铁的磁性》一课的后续研究。在这一课中学生将继续经历探究磁铁性质的学习过程,并自主构建以“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两极一端是南极、一端是北极;磁铁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等为主的知识结构,从中继续培养学生对磁铁的探究兴趣、相互合作探究的…  相似文献   

9.
准备不充分,就会影响到实验效果及课堂教学的质量。如第七册第九课《磁铁》的实验2:将条形磁铁放在水面的塑料泡沫板上,当它停止转动时,能看到什么现象?教材上画着的条形磁铁稳稳地放在两块塑料泡沫板上。然而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生们很难将条形磁铁稳稳地放在塑料...  相似文献   

10.
磁铁的性质片断实录(出示用纸包着的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各一块)师:两块磁铁外面都用纸包着,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两端分别是什么极?请讲出你的理由是什么?同学们议论开了。生:让它们的一端相互接近,根据“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可以测出它们的两端分别是哪一极。...  相似文献   

11.
在《磁铁的两极》教学中,当我指导学生认识磁铁的南北极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的互相作用,并归纳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后,我提出一个课外探究的问题:如果磁铁被敲断后,变为两块小磁铁,这两块小磁铁还能吸起来吗?学生兴奋极了,显然,他们被这个问题深深吸引住了。第二次上课时,我提出了这个问题,性急的孩子马上说:“打碎的磁铁不能吸在一起。”我顺势说:“你能来展示一下吗?”瞧他那高兴劲,边说还边把两块敲断的环形磁铁拼命地合在一起,但不管他怎么用劲,两块还是两块,怎么也凑合不到一起。见此情景,孩子们变得更加自信,纷纷地说:…  相似文献   

12.
“要我探究”即学生感觉到的是教师要我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教学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要探究”即学生产生“我要进行探究以满足我的需要”,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状态。我们先来看一段教学实录(教科版《科学》四年级磁铁单元《磁铁的两极》)。1.引入师:研究了磁铁的性质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 生:磁铁有磁性;磁铁两极的磁性最强。师:今天我们来研究磁铁的两极。要研究磁铁的两极,我们首先要辨认一下方向,在教室里,哪方是东方 ……(学生辨认教室里东、南、西、北的方向,作为研究“磁铁有指南、北”的基础。)2.对两…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分析小学科学《磁铁的磁性》一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磁铁的磁性特点,能判断磁铁磁性的强弱,了解磁铁的两极等知识点。(一)四(1)班的“吃一堑”:对于《磁铁的磁性》这课,我觉得应该容易教学,因为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对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一定津津乐道。我只要“炒炒冷饭”,给学生稍作讲解,学生应该能掌握的。于是拿了课本与几块磁铁便走进了四(1)班。我根据书中介绍把磁铁能吸铁这一特性告诉了学生,还让学生在课本中画下了“磁铁的磁性是两头强,中间弱”这一段文字,并要求学生牢记。整堂课上得很…  相似文献   

14.
这是『非典』过后学生复课的第一节自然课,我把各种形状的磁铁发给同学们。拿到磁铁,同学们如获至宝。孩子们自行探究,认识了磁铁有南北两极,磁铁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之后,我又发给每组一根没标明磁极的磁铁,我说:『用今天的知识你  相似文献   

15.
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我认为美国兰本达教授所倡导的“探究——研讨”教学法,是自然科学教学中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以二年级“磁铁”一课的教学为例,我们精心设计了四套有结构的材料:(一)条形、蹄形、针形和园形的磁铁;(二)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三)  相似文献   

16.
“预谋”     
覃军庆 《广西教育》2014,(44):49-49
正电视里出现了这样一组镜头: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块磁铁摔到了地上,磁铁裂成了几块。小朋友怕被大人责备,偷偷地用透明胶把它粘连起来……我心里忽然若有所悟,我不是正好要上《磁现象》这节课吗?这天是我的物理课,我拎着满满一大筐实验仪器走向九年级(2)班的教室。刚进教室,就听到学生兴奋地议论起来:"这节课又上实验啦!""做实验,哈哈!""那不是吸铁石吗?我家里有这个,我会玩!"  相似文献   

17.
谌文静 《科学课》2014,(5):40-42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对磁铁哪个部位吸引力最强进行预测,并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预测。能把各种形状的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标出来。 2.能通过实验来辨别一块条形磁铁的南极和北极,并能解释磁铁的“南极”和“北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8.
《电磁铁》课例评析执教:胡生玉评析:李秀才师:老师这有一块条形磁铁,用它的一端接近大头针,看有什么现象发生?生:磁铁把大头针吸起来了。师:磁铁为什么能吸引大头针?生:因为磁铁有磁性。师:老师这还有一根铁钉。我把它接近大头针,看它能不能吸引大头针?(师...  相似文献   

19.
自然第六册第四单元教学建议董惠珍本单元包括第11.12课,要求学生知道磁铁能指南北,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成果;理解磁铁有两极,同极相厅、异极相吸。从培养能力看,第11课属于“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系列,要求学生学会做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实验;第12课属...  相似文献   

20.
十五、电磁学实验(二) 6.磁铁的性质实验(6) 实验用具与材料: 两根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小磁针、四枝圆杆铅笔、铁架台、线绳。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拿两根条形磁铁,使它们的N极与N极,S极与S极互相接近(如图1)。注意拿磁铁的手有什么感觉。 ②把两根条形磁铁其中的一根调一下方向,使一根磁铁的N级与另一根磁铁的S极互相接近(如图2)。注意拿磁铁的手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