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课程中高级知识学习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认知弹性理论的主要观点,阐述了认知弹性理论与网络特点的相似性,从教学设计、资源设计和环境设计等三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网络课程中高级知识学习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教学的指导原则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认知弹性理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为高级学习说;随机通达教学说和超本学习环境说,本对该理论进行介绍,并提出了认知弹性理论对网络教学设计多角度,多侧面地呈现同一主题,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且案例中应包含多个相互联系的概念)和非线性组织教学内容的三大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学校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简单化倾向和“高原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构主义认知弹性理论提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有利于正确理解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它提出的支持结构不良领域高级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复杂概念理解和知识迁移提供了有效途径,即小组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问题情境性学习。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简单化倾向和"高原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构主义认知弹性理论提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有利于正确理解心理教育课程教学,它提出的支持结构不良领域高级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复杂概念理解和知识迁移提供了有效途径,即小组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问题情境性学习.  相似文献   

5.
认知弹性理论视野下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针对结构不良知识的习得与迁移而提出的学习理论。运用这种理论对我国当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工作进行反思,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学习在内容上应以结构不良知识为主,性质上属于高级学习,目标上旨在发展他们关于教学技能知识的认知弹性,随机通达教学法和超文本学习环境是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关于结构不良的知识的习得与迁移的学习理论,对指导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基于认知弹性理论,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学宜采取如下教学设计策略:1.注重概念的多视角表征,实施概念的多维分析设计;2.运用概念的案例教学,实施概念与案例的交叉设计;3.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实施学习任务的教学情境设计;4.运用认知弹性超文本,实施教学内容的立体网状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7.
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关于结构不良知识的习得与迁移的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针对结构不良的知识要采取高级学习的方式来发展学习者的认知弹性,这一基本理念与职业教育教学的内容、应该采取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目标是完全契合的。因此,该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被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斯皮罗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高级学习和随机通达教学是认知灵活性理论的两个核心观点.文章对认知灵活性理论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与数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以及在数学建模教学中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灵活性理论运用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工业品设计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按照认知弹性理论,设计思维能力的学习是高级学习.据此,案例教学应是设计思维能力学习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设计思维能力案例教学中,存在两种教学模式,即案例为本的教学与问题为本的教学.数字虚拟技术是开展问题为本的教学的有效载体,同时要辅之以实物模型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0.
论认知灵活性理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理论,所关注的是复杂知识的获得与迁移问题。斯皮罗等人针对传统教学中非良构领域高级知识学习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探讨了非良构领域高级知识获得的建构过程,提出了认知灵活性理论,并结合超文本学习环境的特点,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理论。认知灵活性在建构主义所必须回答的某些问题上采取了折中立场,具有较强的辩证色彩。根据具体的学习类型来建构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是认知灵活性理论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认知弹性理论是针对结构不良领域中高级知识获得的困难而提出的一种回答,其基本理念是期望教学能使学习者掌握复杂的知识并将之独立地运用。本文首先介绍认知弹性理论的中心问题,了解运用认知弹性理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寻求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认知弹性理论是一种关于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习得与迁移的学习理论,对指导高师数学建模教学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基于认知弹性理论,高师数学建模教学应采取如下教学设计策略:对数学建模方法实施多角度表征与多维分析;实施数学建模方法与现实情境问题的相互交叉;逐次分化与综合贯通相结合;运用认知弹性超文本构建数学建模方法体系的立体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认知弹性理论是针对结构不良领域中高级知识获得的困难而提出的一种回答,其基本理念是期望教学能使学习者掌握复杂的知识并将之独立地运用.本文首先介绍认知弹性理论的中心问题,了解运用认知弹性理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在认识的基础上寻求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通达教学策略在大学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通达教学的基本思想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新分支“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该理论是由斯皮罗等人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流派。这种理论主要是关注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斯皮罗等人在探讨了高级学习的基础上适合高级学习阶段的教学方法——“随机通达”(Randoln access instruction)随机通达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法进入同样教学内容学习,  相似文献   

15.
协作知识建构可促使学习者将个人的认知与其他学习成员进行讨论与辩析,并在达成共识过程中发现自身认知的不足,进行修正与弥补,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同时,整个过程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分析、综合、评价、创新、迁移等高级思维能力的提高。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基于协作知识建构的信息技术教学流程,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以改善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乔纳森将知识类型分为良构领域和劣构领域,斯皮罗则将学习分为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要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必须研究如何在劣构领域帮助学生进行高级学习。文章将基于建构主义及其分支弹性认知理论,对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对高级学习的研究而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认知灵活性理论应结合学习领域特征、考虑学生的年龄、任务难度及情绪等影响因素,运用认知灵活性超文本随机进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表征,最终达到促进迁移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一、随机通达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出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仅仅理解事物的表层意义和识记零碎的知识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解构和认知。斯皮罗(Spiro,1991)等人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认知弹性超文本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多媒体学习理论是一个贯通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科学体系。作为学习理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工作记忆模型以及生成加工理论,解释了学习者通过加工语词与画面所呈现的材料来建构知识的学习机制,属于解释性理论;作为教学理论的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出一系列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处方性意义的行动指南,属于处方性理论。解释性的学习理论为处方性的教学理论提供了扎实可靠的科学基础。在多媒体学习研究从学习理论向教学理论转化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设计理论是实现跃迁的关键环节,而认知负荷理论则是理论跃迁成功的关键变量。基于认知负荷理论,梅耶提出多媒体学习认知负荷三元模型,包括必要认知加工、外来认知加工和生成性认知加工。围绕这三类认知加工,梅耶及其同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最终确定了12项与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及其前提假设保持高度逻辑一贯性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这些原则都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但教学设计人员在应用的过程中,应明确各项原则的问题情境、适用范围等边际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认知灵活性理论和基于WEB的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构主义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建构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根据各自所关注的学习和教学问题提出了各种观点,从而形成了建构主义的各种流派。在这些流派中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于WEB的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模型。认知灵活性理论是基于认知学习理论设计学习环境的一个概念模型。它的目的是促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高级知识的获取。认知灵活性理论使用超文本为知识的多维表征和知识组分的互联来重新安排教学序列。这些特征和WEB的性质符合的非常好,因此,随着WEB教育应用的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