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STS是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英文缩写,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和方法,在科学和社会之间架起“桥梁”,而社会则要求我们以一定的价值观念指导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通过技术这座桥梁进入社会,为社会生产、社会发展服务,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是要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一、渗透的必要性1、目前,科…  相似文献   

2.
方瑜 《理科爱好者》2003,(24):68-68,71
科学技术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社会相联系的,强调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是当前科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如何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颁布后,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将更会加大对“STS”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是为了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科学技术和社会一体化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通过近几年的理论学习和近一年来的“STS”教育实践,我们感到在教学中正确地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将有利于促进物理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四种转变。 一、处理好“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教学关系,实现学生单一基础理论知识结构向科学、技术、社  相似文献   

4.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的英文缩写,是六十年代以来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八十年代后期在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想。它强调将学科理论与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求学生懂得科学知识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并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解决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STS”理论的优点是它能够立足于当今科技应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各学科与自然现象、现代生活、科学实验、各种生产部门中的实际问题,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李孝昂 《科学教育》2007,13(2):15-16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及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实施的科学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相关和兼容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断探索适合STS教育的教学方法。1问题探究法问题探究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  相似文献   

6.
“STS”是“Science、Teche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STS”教育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STS教育是针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导致许多国家出现了社会和科学技术明显分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脱节的状况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把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教育,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这已成为当前各国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系统科学,它强调在科学教育中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1概念的界定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的简写.STS教育的基本涵义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社会发展、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做出的决策.听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依赖于教育.”STS...  相似文献   

9.
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生活和发展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和本学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STS是英语“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社会(society)”三个词的缩写。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科学教育的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词的英文字头。把科学教育与当前的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就是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有人把它定义为“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教育”(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Sociey)。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学已经成为2l世纪的领先科学,生物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去,并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这就是要求生物学教学要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也就是说实施STS教育。本就开展中学生物学STS教育的实验作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金星舒  舒拓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6):14-14,26
STS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它要求学生懂得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并具备用科学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TS教育实质是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构想,它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培养学生在认识和处理有关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问题时的科学倾向。从STS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如何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思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四点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永良 《教师》2010,(36):42-4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说明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STS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地渗透,我国对STS教育非常重视。渗透ST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把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相联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教学的各个环节着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STS教育理念最大程度地体现卅来.从而从物理教学的各个方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索质。  相似文献   

16.
STS教育教学     
什么是STS教育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几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内容/说明科学的性质/科学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索技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STS的含义是指“科学、技术与社会”或“科学技术研究”。STS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即STS的教育观。在科技强军和国家提倡科学的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军事教育领域(尤其是军事工程技术教育)应特别重视STS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吴长龙  熊万杰 《物理教师》2003,24(12):56-57
STS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其基本精神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展做出决策.STS教育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TS”教育,简单地讲就是指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教授科学内容的活动,其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通过“STS”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整个人类社会系统结合起来,并以此为依据对未来做出决策。  相似文献   

20.
STS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为重心而组织的教学模式。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直用。因此.科学教育必须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及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作出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