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由此可见,充分开展活动教学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小学习作课堂上,结合儿童好动爱玩的天性来设计多种类型教学活动则显得尤为必要,它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写作素材,开阔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开展游戏类活动。选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是  相似文献   

3.
"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具有种种教育的价值。"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化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了一种顺应儿童天性的法则,教师应珍视游戏化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得到真正、自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设计评析 本设计最大特色是“有趣、有效”。具体体现在:1.有趣。本教学设计破除“范文式”的指导方式.代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活动式”进行习作教学.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引导点拨、自由表达上下功夫.把习作指导融于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氟围中全身心投入到习作过程中。当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有趣的活动.习作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习作就会变得富有情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画为媒     
儿童天生就是画家,只要我们留心,墙壁上、电线杆上、书皮上到处都有他们的任意涂鸦,而且是那样的稚拙可爱,信手拈来,无拘无束。怎样让儿童的天性在习作中发挥作用呢?一、在画中观察新课标在习作要求中强调,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见闻,积累习作素材。教材也相应做了大量安排。如苏教版第九册习作5写一种动物,要求抓住动物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但当以习作要求学生时,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视为负担,完成任务的很少。于是,我利用儿童天性喜爱画画的特点,提前半个月就要求学生跟踪观察自己喜爱…  相似文献   

6.
情境作文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其体验情感与自由表达,提升习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开放习作时空,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到社会、自然等各种情境中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积累丰厚的情感,再投射到作文课堂上.由先指导后写变为先写后指导,同时实现习作评价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地激励学生敲开语言生命之门,用文字留驻精彩.  相似文献   

7.
情境作文顺应了学生的天性,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促进其体验情感与自由表达,提升习作水平。在此基础上开放习作时空,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到社会、自然等各种情境中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积累丰厚的情感,再投射到作文课堂上。由先指导后写变为先写后指导,同时实现习作评价多元化,多角度多层面地激励学生敲开语言生命之门,用文字留驻精彩。  相似文献   

8.
宗文菊 《生活教育》2012,(17):47-48
当前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因为比较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疏远了儿童的亲身经历,导致习作言之无物;疏远了儿童亲身经历中的真切感受,导致习作言之无情。我们老师习惯了将成人的体验强加给学生,过分地拔高要求,追求一些不切学生实际的表达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习作逐渐远离了儿童的真实生活,失去了儿童的纯真本色,因此,习作质量提高缓慢就不足为奇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习作教学就亟须回归学生的生活——"儿童世界"中去,这样才能使习作真正达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才能真正呈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呈现学生生命灵动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习作体验是习作活动中的一种独特体验和感悟,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的能动元素。教师要基于学生当前的习作体验,提升学生的习作体验能力,把习作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创新思维,呵护习作兴趣;读写结合,丰富习作实践;反思激励,深化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0.
由于信息闭塞等原因,不少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学生作文大多是内容单调枯燥、形式千篇一律的模仿之作,缺乏对新事物、新时代、新生活的感悟,很难体现出儿童活泼烂漫的天性。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应该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关注儿童精神生活,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喜悦,乐于表达心声,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流露真情实感,张扬孩子个性,让习作成为学生真实的、快乐的、自由的生命之旅。  相似文献   

11.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写作教学应当深入研究小学生内在的游戏精神特点,将游戏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放飞学生的思绪,为孩子们轻松作文开拓一方自由飞翔的蓝天。一、欣赏游戏作文的精彩,引发作文教学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常常会有畏惧心理,一方面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另一方面是不知该怎样找"米"的困惑。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指导学生习作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本习作设计把“吹气球”这一游戏活动引进作文课堂,让学生在玩中说,在玩中写,减少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感受活动趣味,并适时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正确以口头语言表述,再变成文字,使三年级习作能随容具体,生动有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通过课前的捉蚂蚱游戏,促使学生形成习作前体验,获取习作素材。 2.引导学生表达体验,领悟抓住人物动作、心理、表情和语言等以及将所见所闻表达具体的叙事方法。 3.在观察蚂蚱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抓住各部分特点描写蚂蚱的外形。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习作课堂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合群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挖掘习作教学本身潜在的魅力,创设适应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这样,学生就会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遵循“好动”心理,诱发习作兴趣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充分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好动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地营造生动活泼的习作氛围,创设适应儿童需求和发展的操作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多元辅助式习作教学利用场景再现、多元评价、软性"逼迫"、阶梯诊断、连锁启发等丰富的形式,在学生习作困难时给予适当的辅助,充分调动其习作积极性,激发儿童形成留心观察、创意想象、深入思考、推敲习作的良好习作习惯。辅助应根据不同的习作内容和要求而设计。例如在写《瑞雪》时,笔者课前不仅让学生到雪地里去尽情玩耍,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做游戏《2分钟有多长》,为学生现场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游戏体验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米之炊"。2.唤醒学生习作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体验游戏,在轻松自由的情景中放飞思想,完成习作之旅。3.引导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对活动的感受进行适当的描述,从而有效地进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  相似文献   

18.
在习作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创造有趣的实践活动来吸引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好实践活动,引导儿童积极探索,体验儿童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感。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爱上写作,自由表达真情实感,享受习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三年级是小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常常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习作基础,笔者精心地设计课堂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将写作方法的指导有机地渗透于活动之中,使学生的习作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进而实现习作方法的无痕迁移。前不久,笔者执教了一节三年级游戏作文公开课,习作  相似文献   

20.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更是学生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结晶。因此,评价习作时。要珍视作品中闪烁着个性光彩的、有表现力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亮点”,张扬个性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