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历史年代的小学科学教科书背后,所隐藏的教育思想与其时代大众的科学哲学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简易对比了新中国成立前后教材编写思想的本质性区别,详细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教材编写指导思想的阶段性演进,意图研讨中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及其背后的思想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课程.教材.教法》2017,(10):100-105
百年来,高中代数教科书的发展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民国时期,高中代数以式和方程为主,知识数量不断增加;新中国成立后,高中代数逐步删减,式和方程的知识几乎消失殆尽。民国时期,高中代数教科书个性鲜明;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多年,高中代数教科书形成了堪称经典的"蓝本"。时至今日,高中代数需要现代化,这种现代化设计需要在各数学分支平衡中寻找出路,并且以最基本、最本质的数学观念来组织越来越多的数学对象。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终于得到逐步落实,但是过去六十多年中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从未真正实现,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缺位、错位与不到位,制约了农村的良性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环境,因此迫切需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制有所创新,以解决传统政府垄断体制下所造成的供给危机。  相似文献   

4.
信息综揽     
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9月20日闭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国务院召开的专门研究部署农村教育工作的会议,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共分8个部分:一、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加快推进"两基"攻坚,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三、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四、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五、建立健全资助家庭…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自1950年建社以来,为开展教材研究,收集和整理了自清专中国新式中小学教育伊始所用教科书、民国时期中小学教科书、新中国成立至今人教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使这部分珍贵的教科书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更便于研究应用,人教社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力,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全  相似文献   

6.
以语文作为中小学一门课程的名称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至今语文教育研究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本文从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勾勒出六十年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轨迹,总结得失。  相似文献   

7.
以“语文”作为中小学一门课程的名称始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至今语文教育研究已走过了60年的历程。本文从语文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述评,勾勒出六十年中国语文教育研究的基本轨迹,总结得失。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作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始于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7年,虽有对教科书编写的自主探索,但基本没能摆脱效仿苏联的命运;文革10年,生物教科书基本被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后的30年,生物教科书开始走向繁荣和兴盛。整体上看,新中国成立的60年,中学生物学课程与教科书经历了从全盘照搬国外,到自主探索,从全盘否定到全面左倾,到拨乱反正最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科书从改编到编审合一、编审分离,从一纲一本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实施国家基本要求下教科书多样化方针。在不断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中,语文教科书体现由"知识本位"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等。语文教科书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初期17年语文教科书的规整、"文化大革命"10年语文教科书的异化、改革开放30年语文教科书的繁荣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六十多年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依然有很多困难和问题在困扰着我们。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去分析新世纪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对"三农"问题的探究,着力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旨在认真研究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实践的眼光来看待未来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中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面所进行的反思性拓展,以及由此推动的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改革,作了基础性评述.从而展现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与研究所达到的阶段性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是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回顾60年来农村教育的发展历程,思考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总结农村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今后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教育学六十年的发展历经曲折,老一辈教育学家亲历其中,他们的个人经历,记录了新中国教育学的成长历程。当代教育学家陈信泰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学习美国杜威教育学;新中国成立后,进入第一批教育学研究生班,跟随苏联教育学专家学习苏联教育学;毕业留校任教后,在模仿苏联教授教育学的过程中,受多位老教授的影响,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学。他早期研习教育学的几个阶段,是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个体经历,是新中国教育学早期发展历程的个体写照。  相似文献   

14.
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资助体制的演进过程,指出新中国六十年中,我国的研究生资助方式和资助力度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助学金模式发展为“奖、助、贷、补”多元化叠加模式;从完全免费教育,到部分免费教育,资助力度呈现下降态势。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机会成本增大,研究生贫困化现象日渐严重,这将不利于“建设人才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初新式教育体系确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供应体制经历了从审定制到审定本与国定本并存的混合制,再到国定制,最后又回到审定制的演变过程。审定制最大的好处是由于各教科书出版机构存在竞争关系,使得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科书。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后期试图通过国定本教科书在中小学强化推行党化教育的力度,但其效果却并不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定制适应计划经济时代的要求,但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所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09,(9):48-48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全国教育系统交流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献礼,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决定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7.
傅金杰 《考试周刊》2013,(10):158-159
<正>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十几年来,我扎根农村小学,从一个充满工作激情的新教师成长为当打之年的青年骨干教师,从最边远的山村小学走到当地农村品牌老校的校长,从稚嫩的教师到被推荐参评福建省农村优秀教师,我看到了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悟到了坚守与奉献对教育的深远影响。一、读懂农村教育的现状中国的教育是成功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用较低的投入,培育了全球最多的高素质人口。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快速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在全国人民的瞩目下胜利闭幕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强调: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结合最紧密,服务最直接,见效最快,是教育为三农服务的主要力量。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亿万人民的现代化篇章——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三》曾这样开篇:"新中国60年,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实在的成果施于人,最持久的动力源于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先进性,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服务人、发展人。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在思想、性格上都有了明显的差异,个性化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强调高校体育教学加强和实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教育变革经历了约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政治驱动的前三十年“逆知识化”特征明显;经济驱动的后三十年“离农”“去农”趋势显著.2013年中国进入“新常态”以来,“文明型塑”成为推动农村教育变革的应然追求:积极的公民意识与共同体意识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共识”;文化重建、创新驱动、生态保护、家庭参与应在焕发农村教育活力上发挥更大引擎;教育变革必须居于农村社会变革与文明崛起的优先地位;行动、认识上必须保持平和、乐观的战略定力.循此,新常态下农村教育变革的实然路径实施如下:第一,从经济、政治、文化、政策等角度全面构建农村社会共同体意识,继续坚持农村居民的启蒙教育;第二,鼓励农村学校多主体办学方向,发挥政府、教育基金、现代“乡贤”的变革引领作用;第三,构建农村居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高校、中小学、社区大学的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第四,必须从灵性呼唤与精神重建的高度来看待教育改革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