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联想谈起     
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就是联想。数学中也常有联想,如由一个概念想起另一个概念,由一个问题想起另一个问题,由一个结论想起另一个结论,等等。通过联想,可以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或将同类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或联系不同种类的数学知识。所以,联想可以锻练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联想可以发掘学习内容的多方内在联系,是进行学习的好方法;联想也是进行记  相似文献   

2.
技法指导 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想象力培养甘其勋一、联想力的培养联想是想象的基础,它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过程。相关的事物之间有多种联系方式,联想也有多种方式,主要有: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之接近的另一事物。例如由“冬天到了”想到“春天还会远吗?”...  相似文献   

4.
何荣军 《教师》2013,(6):67-6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联想的表现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运用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志科 《辅导员》2009,(23):37-3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联想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唤起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联想的展开,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  相似文献   

7.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双翼,各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它们。不少人写文章往往内容空洞,思路不畅,下笔无言,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联想和想象力差。联想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者从事物的一方面想到另一方面;想象是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有许多心理活动,其中联想与可逆联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活功。联想与可逆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这样讲,如果小学生没有联想,就不能掌握数学知识;没有可逆联想,就根本不能发展思维。联想是指学生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若用“A”表示“一件事物”,用“B”表示“另一件事物”,用“→”表示“联想”,我们就把“A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能力的人才,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教给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1.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  相似文献   

10.
《考试》2007,(Z1)
作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思维方式。联想,就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哥德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我们可以这样讲:没有想象力的写作,就像没有翅膀的飞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翅。语文新课标在写作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现象。例如由人类的语言想到鹦鹉和黑猩猩的语言,由白杨树想到北方的农民等。巴金的《灯》就让读者从如豆的灯光联想到险恶环境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民众力量追求光明的不屈斗争;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由住所左近的两棵榕树,联想到故乡的榕树,由故乡的榕…  相似文献   

12.
联想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跨越时空界限的一种思维方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指在写某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按一定方式写进文章。联想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为古今中外名家所公认。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真正的艺术,同样,没有联想也不会有好的文章。本文试对语文教材中几种常用的联想方式略加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相关联想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红领巾联想到少先队员;由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二、相反联想即由对某一个事物的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联想到了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三、因果联想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式。例如《荔枝蜜》的结尾,作者了解并喜爱蜜蜂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四、相似联想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个事物的一种联想,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在大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是巩周记忆,发展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联想,可以由此及彼,沟通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智力的发展。在应用题的教学我注意培养学生更有下面几种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5.
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16.
联想,作为一种思堆形式,是指人跨越时空界限的一种思堆方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指在写某事物时又想到了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并把这些事物按一定方式写进文章。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联想能打开作文的思路,使文思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想得深远,想得宽广。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联系,所以联想也有不同的方式和类型。最基本的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和对比联想。接近联想指的是由于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中秋赏月,由家人的团聚想到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想到为保卫祖国而抛妻别雏的边防将士。这是时间接近联想。清晨,漫步在乡间小道,由今日农村的繁荣景象,想到旧社会农村的凋敝,想到“四害”横行时期的折腾,这是空间接近联想。而类似联想指的是一件事物的…  相似文献   

19.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起乙观念的心理过程。联想这种心理过程,这种思维方法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既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进步和人的不断完善的根本保证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通过教学来教会学生识字、阅读、作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思维觉悟,就应该自觉地运用联想规律,以争取最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联想能力培养举例青铜峡市培红小学马桂华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联想可以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问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一、引发学生联想,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