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管理思想对图书馆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其独特的思想体系。文章受孔子管理思想的启发,结合图书馆管理实际,提出了“治”、“和”、“仁”、“类”、“艺”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对于促进图书馆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史记·孔子世家》谓孔子于母亲颜氏死后,有殡母、合葬、要绖之举,阳虎绌孔子的叙事紧承其后。此段叙事均指向在周文化语境下孔子早年的身份认同。殡母,明孔子母亲颜氏非叔梁纥正室,孔子非嫡子;孔子合葬父母与要绖,为孔子归宗与孝亲之举,是孔子以周代传统之"士"自任的必然之举;阳虎绌孔子是责孔子合葬父母、为母服三年丧为非礼,是宗法性的"士"对非宗法性的"士"的敌意之表现。  相似文献   

3.
韩特 《兰台世界》2007,(6S):61-6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即作了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而尊之,不如付之缺疑。吾人考查目录之渊源,固不能曲援孔丘为其祖先也。”基本上否定了孔子在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辽阳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是为供奉孔子及历代儒家名人官宦而修建的祭祀场所。孔子生活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末期。当时,中央政权旁落,地方诸侯称雄,因此,他的讲求“礼仪”,主张“仁政”的思想,并未被急功近利的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在孔子去世几百年后,封建制已经完全取代了奴隶制,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  相似文献   

5.
马英典 《兰台世界》2007,1(4S):61-62
孔子被后世的人尊为“圣人”,是因为孔子是一个天才,很伟大,知识很渊博。作为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主流化——儒家化的创始人,每每为后人提及时,这位“老夫子”总是被认为只是以见长,人们甚至已经习惯于将“儒士”视为柔弱之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某市出了一件新闻,有两个冒充市报和市电视台的“记者”在大庭广众之下原形毕露,那副尴尬狼狈的丑态让人啼笑皆非:一张张印制得漂亮的“记者名片”、“记者证”,和我们使用的几无二致,那没装胶卷的照相机比我们使用的还高级。真难想象,就凭这,他们竟出没于茶楼酒肆、大小企业和一些会议之中长达数月之久,除了吃喝玩乐,还骗取了一些“广告费”、“赞助款”、“专版专栏协办费”。在现场,有不少围观群众发出议论,有的说:“看这两个骗子的‘行头’像真的一样,怪不得屡屡得手。”有的说:“如今新闻单位有的人作风也不好,难…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后有孔明甲乙两人,胸无点墨,却常常不懂装懂,卖弄“文才”。一天,两人一同参加宴会,在议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又高谈阔论起来。甲煞有介事地说:“孔子是大圣人,当然也是大善人。善有善报嘛,所以子孙中出了个多谋善断的孔明……”乙不甘落后,没等甲...  相似文献   

8.
述而不作: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述而不作”溯源  “述而不作”,源于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又:“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论语·述而篇》)表现出孔子对创新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观其一生,孔子确实也只在“述”的范围内承袭、整理、阐扬古典文化精华。“作”与“述”,有明显的区别。《礼记·乐记篇》说:“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作,亦称著,意为独创,自立新意,《史 记·老子韩非列传》:“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述,为沿循,《说文》:“述,循也。从,术声。”《礼记·中庸》:“父作之,子述之。”《史记·太史…  相似文献   

9.
凌先威 《大观周刊》2012,(31):16-16
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定论,有人说是仁,有人说是忠恕,有人说是中庸,其实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无论是“仁”、“忠恕”还是“中庸”都是“一”的代指,“一”是用来贯穿“道”的终始的,可见.道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范畴。  相似文献   

10.
《新闻天地》2011,(11):1-1
为什么孔子反对三思,而坚定地认为“再,斯可矣”,文献中我们找不到解释。但,可以肯定地说,孔子看到了多思的弊端,那么,多思的弊端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11.
赵成林 《新闻三昧》2004,(11):37-37
10月15日《中国财经报》第二版上,一篇题为《孔会计理论——孔子2555年祭》的章中说:“在孔子诞辰2555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做了会计和准备做会计的,都应时时回溯会计第一人——孔子。”中关于孔子诞辰2555年的说法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2.
周桂钿  小然 《出版参考》2006,(12):47-47
考察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就是选拔各级官员的重要方法,对于普通人来说.主要有交友的问题。孔子提出的方法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如何观察人的行动呢?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春秋末期,孔子在世的时候便被奉为“圣人”、“达人”。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说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自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之后,历代封建帝王竞相推崇,孔子的地位到了至高无上的地步,一切均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时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依然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说     
《兰台世界》2007,(6X):65-65
有一次,胡适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在演讲中,他引用孔子、隈子和孙中山先生的话时,便在黑板上分别写道:“孔说”,“孟说”,“孙说”。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人道”不仅蕴含有“仁义”、“忠恕”等道德品德,而且兼有“道路”和“理想”的含义,孔子的“礼”和“理想的政治局面或政治理想”都是“人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肖允岐 《新闻窗》2005,(4):33-33
笔者阅读了2005年5、6两期《财富故事》,认为其中的“论语”栏目颇有新意,两期刊物共刊发了13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短文章。“论语”这一栏目的内涵具有深邃的意蕴。《论语》乃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言论集,它是体现孔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作,编者用“论语”做栏题,显然是匠心独具。栏目中每个小故事都寄寓一个哲理。读后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礼乐教育家。他曾向老聃学“礼”,向苌弘学“乐”,向师襄学“琴”。孔子在周天子失去对各“诸侯国逾制”、“礼崩乐坏”的新旧社会交替、大变革的春秋时代,用自己的一套学说“礼”、“仁”、“中庸”的思想理论,来竭力维护将要崩溃了的封建领主旧的礼乐制度,故“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对何晏、朱熹沿袭郑玄对孔子《论语》中“文献”之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提出质疑。根据古文中对“献”的诠释及孔子时代古文中“献”的字义,认为如下两种诠释更为符合孔子“文献”之意:(1)所献(出)之文;(2 )“典籍”(典章制度之书)。  相似文献   

19.
孔子与读书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美国人创造并研究了百余年的读书疗,早在24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从“兴”、“观”、“群”、“怨”四个方面作过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出版视野》2009,(3):41-42
文革期间,教科书中的孔子以“反动思想家”的面目出现,甚至不能用孔子这一尊称,要叫“孔老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