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解析其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和趋势是国土空间开发与主体功能区格局优化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探索主体功能区空间结构演变的科学与政策内涵,以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地区和生态安全地区三者人口或经济的比例关系为基本参数,测度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前后5年的主体功能区核心-边缘结构、点-轴结构的演变特征,揭示核心区域、边缘区域、距离轴线的国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从区域差距、资源环境效应、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国土空间结构演变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人口、经济进一步向城市化地区、城市群区域、主要开发轴线集聚,人口集聚过程快于经济集聚过程,人口与经济呈现相互均衡的趋势,且与全国自然承载力及考虑地理区位和系统整体性的地域功能适宜性的格局趋于吻合;不同功能区之间、区域板块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沿轴线区域与远离轴线区域的区域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国家"两横三纵"轴线无法适应我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据此提出:推动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及主要轴线核心区域集聚,实现人口与经济相均衡;进一步减少北方地区边缘区域的人口压力,从而促进人口规模与自然承载力相均衡;增加珠江-西江发展轴带,完善"三横三纵"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向外延伸沿长江通道、陆桥通道与包昆通道等主要轴线从而适应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以来,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空间持续扩张、植被覆盖显著增加,人口呈总量减少、城镇人口增加双向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步提升、人地关系紧张状态总体缓解。“十五五”时期,坚持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定位,稳固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支持及文化服务规模;同时,更加注重其服务质量提升,形成更具多样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的生态基底,并兼容绿色化、低碳化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功能,形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包容性保护方式。“十五五”时期,生态地区不仅是国土空间新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还将是国土空间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优化建议:从战略格局层面,增强生态安全屏障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空间联系与供需互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重点生态功能区格局,整合自然保护地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分类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质量、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精细化分区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以高水平保护支撑生态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农业战略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沿线遍布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众多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对外合作,对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维护"一带一路"区域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本研究针对"一带一路"农业空间格局、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农业双边贸易情况和主要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战略,包括:实施"土地进口"战略;以海外"高科技绿色农业园区"建设为桥头堡,示范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成立"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农业国际合作发展联盟"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开发合作等。最后提出了创新农业合作模式,建设示范、保障性重点工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城市之间的横向联系逐渐紧密,地理距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被逐步弱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向流动性的网络结构转变.哈长城市群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京哈、京广通道纵轴北端,是东北地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和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因此,哈长城市群网络结构与生长机制特征,对加强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业格局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交通运输是塑造经济空间格局以及主导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力量。构建"一带一路"的交通运输体系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是沿线各国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必不可少的纽带和桥梁,更是必须重点突破的优先战略任务。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及数据的分析,研究了"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业发展格局,发现"一带一路"中部国家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代化快速交通发展滞后,交通运输业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发达国家优势明显,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进而提出了我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即率先加强同中亚国家间的道路连接,强化"海上丝绸之路"点轴建设。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策,即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合作平台、发挥民航运输的先锋作用、将高铁建设作为突破口、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建立国际物流体系、成立国际物流协会、确立国际物流标准、构建国际物流信息网络。文章以国际的视野、科学的分析助力国家的顶层战略,所得结论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及战略咨询。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进江西省城乡区域快速和谐发展,根据城市群战略对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对江西省城市发展现状的分析,讨论了"珠三角"城市群及"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对江西城市群构建的巨大推进作用,提出了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格局构建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优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文章从发达国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长期缺失全国国土远景规划所产生的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失衡以及各地盲目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问题的解剖,阐释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尊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分不同地区主体功能、控制开发强度和调整空间结构以及生态产品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论证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我国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体系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地位。进而从"1、2、3、4"战略任务入手论述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主要方面:"1"是建设一个美好家园,"2"是促进陆地与海洋两大国土空间的统筹发展,"3"是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城市化、农业和生态安全3大战略格局,"4"是形成我国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域。最后,从咨询建议的提出、指标体系建立、国土空间评价、区划草案研制以及构建基础理论、研制技术规程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中科院研究团队在过去10年间面向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形成所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1—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分别构建城镇化与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1—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整体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20年各城市城镇化指数差异显著,其中,经济城镇化子系统对其影响最大,城镇化水平呈现“东西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001—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最大,在空间分布上由“低值均衡”向“北高南低”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油价时代的国际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贸易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运成  陈志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2-177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障石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通过对历年来进口石油的数据统计分析,作者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应着重处理好3方面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并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一角度提出化解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优势;②构建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战略格局;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④利用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10.
解析中蒙经贸格局及其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蒙经贸具有典型的互补性,两国只有在优惠政策带动下,充分发挥地缘人文优势,形成以矿产资源、基础建设、农业和旅游业为主体的经贸格局.在“双赢“经贸格局优化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化“多赢“式自由经济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模块化:一种新的组织模式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模块化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外对模块化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国内目前尚未见从理论上系统探讨模块化的文献。这篇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在研究国外关于模块化文献的基础上,揭示模块化的内涵;按信息和产品特性两个分类原则,分析模块化的主要类型,并阐明模块化是应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和创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国外产业创新的研究成果来探讨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特点和技术创新规律。作者从产品生命周期、市场条件、资源状况等方面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轨迹与美国和日本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国情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影响,建立了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三阶段创新模型,概括出各阶段市场发展和技术创新特点。最后,通过中国摩托车产业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力模型的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服务经济的到来,服务创新对于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服务创新的内、外部驱动力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服务创新动力模型。在此动力模型基础上.根据不同动力要素的组合提出了R&D模式、服务专业模式、有组织的战略模式、网络模式四种典型的服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教育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快速、高效、灵活的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弥散教育将在仿后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微电子产业演化创新分布模式的原因探析:以MPU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源  杨湘玉 《科研管理》2004,25(3):24-29
论文首先对微处理器(MPU)市场演变过程中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微电子行业没有表现出“A—U”模型所描述的规律;然后对导致这种分布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分别从需求、技术极限、市场竞争和成本四个层面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程源  高建  杨湘玉 《科学学研究》2003,21(4):438-441
论文首先对日本钢铁工业发展的创新分布模式进行了分析 ,然后给出了一个一般的理论模型用于描述产业演化创新模式的分布规律 ,此模型不仅可以解释A—U模型所描述的规律 ,而且对于其他工艺驱动型的产业演化创新分布模式也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7.
微电子产业演化创新模式的分布规律--改进的A-U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程源  杨湘玉 《科研管理》2003,24(3):19-24
论文首先在对A—U模型的主要观点进行评析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微电子产业中DRAM产品的创新情况,继而探讨了产业演化过程中DRAM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分布模式,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并对导致该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赵静  郝颖 《科研管理》2014,35(5):84-92
通过对政府干预企业投资活动的理论阐释与动机的分析,本文研究了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政府干预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却具有非对称性。(2)由于产权控制特征的不同,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和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对地区政府干预程度的敏感性交替最大化。(3)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是政府推动投资扩张动机整体抬高了投资率的结果。(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与市场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则具有负面的市场反应。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效应的非一致性表明,政府干预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滞后的一种制度性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科研团队创新是组织创新的支柱和后盾,知识运作是科研团队创新的基础和引擎。分析了科研团队的本质特征,并根据知识类别及其特性,构建3种知识运作模式,提出知识运作保障措施,为科研团队创新提供了知识管理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能源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领域。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新能源发展的现状特点,提出中国-东盟新能源的重点合作方向,对中国-东盟新能源合作的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