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原生态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架起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的桥梁。 一、创设场景,重现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语文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各种场景,把文中描述的各种精彩画面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再通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去体味、去领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作为语文教师,应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促进语文教学生活化。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其中感受语文,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念"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深入人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践行生活教育思想,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呈现出教育的生活性,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漫步在生活的场景中快乐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用训练,在生活中陶冶思想情操,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从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可以看出,生活和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要想在生活中有效运用语文,就必须结合语文教育和生活,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新课程明确要求"综合性学习",以紧密联系语文课程、其他课程和实际生活,确保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要对这种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必须密切联系教育和生活。对此,本文主要对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设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要通过情境创设让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融合,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走进生活,品味其语言美、人文美、精神美,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动起来。一、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表现自己的生活观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施"生活化"语文教学策略,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供合理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罗世识 《广西教育》2014,(29):101-101
正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一切以儿童为中心,落实"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师把"教"与"学""做"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实践和实际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在生活体验中发现语文教学之美。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细节出发,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探索,以达到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情境教学法是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方法。语文情境教学的合理开展与运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世界。笔者依据初中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自己在学习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验,从以下几方面谈几点方法。一、生活化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6,(20):121-122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改版,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浓厚兴趣,教师要做到深入研究教材,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各种教育素材,将这些实际生活场景融入课堂教学中,认真筛选生活中的素材,构建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与生活感悟,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按照不同阶段,科学使用多媒体来设计情境教学,联系客观实际,实现多媒体与生活场景的融合,创设丰富情境,利用多媒体来锻炼学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11)
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合格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传统教育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以人的本质的沦灭为代价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人"性,创设情境,搞好创新教学,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礼仪教育是现代小学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在渗透礼仪教育方面有四个较大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礼仪教育,要精心选取礼仪教育的内容,创设礼仪教育的氛围并结合课文主题思想和学生生活实际.同时要明确礼仪教育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礼仪教育不能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新《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教师必须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实现教学"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一、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小学语文课文中的许多人和事由于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有差距,所以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课堂氛围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形成并处于主导地位的课堂气氛和情调。语文学习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创设愉快和谐的语文学习环境,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课堂。师生互动的、和谐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把生活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参与互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看似无生命的教材,我们要利用各种手段让它变得鲜活,让它与学生的生  相似文献   

15.
殷小燕 《教育》2015,(8):40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能有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倡导,教师要尽最大可能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做到生活与学习相互融合,从而让语文教学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生活化"开设课堂小诊所,体验真生活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能让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仅仅囿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善于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创设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语文教学大多为"应试"作准备,而语文教学应创设各种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景,充分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特色,强化中职学生的思政教育,使语文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教师须注意理清"语文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主线,贴近学生的实际社会生活,从启发引导、情境创设、自主参与、互补融合、实景体验、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语文教学应引入生活活水,教师在传授知识与分析训练能力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一、模拟生活场景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20.
马云 《教师》2012,(27):73-7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语文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依据教材、拓宽教材,积极将生活内容引进课堂,将课堂融人生活,用生活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一、依据教材,创设生活化课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总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依据教材,密切联系生活,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1.借助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