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最终目的和眼前目的都将落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因为学生如何对待教师往往取决于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优化师生关系是高校完成教育使命的首要选择。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可接受性。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从而有意识地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所谓“学生观”,…  相似文献   

2.
高玉安 《辽宁教育》2005,(10):12-12
时下,“尊重学生”已成为教育界非常时尚的一句话:“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考”、“蹲下来和孩子讲话”……“尊重学生”被看作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核心的问题。然而,我们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了吗?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许多地方,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远远没有落实。一些教师随意训斥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依然很严重;在学校的管理中,不尊重学生的现象更是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3.
一、新课改中师生关系的特征新课改从“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发,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师生关系的特征应是:1.理解、信任、尊重。相互理解、信任、尊重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理解、信任、尊重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教师只有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在成长中去判断、选择、思考、探索,才能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平等、友爱、合作。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身正为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们经常说:“教师为人师表。”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表率。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被后世誉为“万世之师”的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揭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孔子的一生是“以身立教”的一生,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陶行知说过:“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由于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不少教师放松了个人修养,学生又怎么会尊重他们呢?这样一来,也就谈不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了。所以,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  相似文献   

6.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信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能给予教师以理解和尊重,能激发教师的热情,使之更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为课堂教学系统运作创造一个好的心理氛围。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力主体。教师要以平等相待来体现民主,尊重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让每个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并且相信“人人皆是创造之人”,以积极的期待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使自己不…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人际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组织行为,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紧张状态。导致师生人际冲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师生间存在意识、文化、沟通和心理背景方面的差异。化解师生人际冲突的途径要从师生双方寻求,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全面解放教师,让教师成为自由快乐的教育者;同时,还应通过师生间良性的沟通,重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知识点:CEPACEPA原来是指“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2003年,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分别签署,促进了港澳及内地的经济发展。其实,CEPA也可以成为Closer Educational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的缩写,意译为“更紧密师生关系的构建”。苹果园:师生关系之CEPA班会课上,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更紧密的师生关系”,同学们思想非常活跃,发言非常踊跃。娓娓道来,句句精彩!李陈军: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关系紧张,这种现象很普遍。金丽华:师生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古人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更紧密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李春华:更紧密的师生关系应该包括:让学生在平等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没钱而失学,让教师都成为学生终生难忘的朋友,让教师的劳动得到尊重,等等。李明昱:不仅学生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尊重学生,这样师生关系才有可能紧密。刘宁:教师节送不送礼物、课外要不要参加老师办的辅导班,这些问题让...  相似文献   

9.
邢华 《湖北教育》2006,(6):60-60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没有教育文明。”在新形势下,我们应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互相信任、彼此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朋友关系,这是一种和谐、平等、有促进性的良好师生关系,但这种师生关系是需要精心培养与呵护的。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有的学生经常与教师唱“对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以学生情感为中心的新型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基础。我们要强调的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固有情感去感染学生,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教学理念中,“尊重、关爱、平等、博学善教”是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实现,愿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能永携尊重、关爱、平等之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2.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成为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 ,是教学获得成功的基本途径。教师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一、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教师要尊重学生 ,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1 相互尊重。教师要尽可能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个性特点。只有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 ,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来尊重教师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教学民主。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在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活跃的教学气氛中 ,师生会彼此尊重、…  相似文献   

13.
现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协助者、引导者,而教师的这一角色自始至终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个环节之上。况且教师、学生这两个名词之中就体现了教与学;教学这个词也包括了教与学两个方面。还曾记得上大学时,有一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不适当的教法,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而,大学毕业后就牢记着这句话去工作、去探索作  相似文献   

14.
师生关系“亲和力”对教学工作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和力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亲和力也用于人际关系,表示亲密和睦的人际交往及由此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彼此接纳、相互包容、彼此影响的特征。师生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但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亲”指的是师生互敬、互爱、民主平等等人际特征。“和”指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即良好的人际环境。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师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教师来说会产生“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对于学生来说则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应。1.亲和力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激励因…  相似文献   

15.
新型师生关系的涵义旧的师生关系,在“教师中心论”的思想指导下,教师与学生表现为权威———顺从的关系,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甚至无意识地践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降低了学生理智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的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因此:新型师生关系是人格平等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的“对话”过程,是一种人格对等的交往,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中实现教育的目的。既然教师与学生之间靠“对话”来实现教育目的。而“对话”是以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6.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建立一种“尊重、关爱、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必须破除“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发扬教育民主,强化服务意识,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学生。  相似文献   

17.
构建民主平等师生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但在推进课改的进程中 ,我仍认为这是我们应紧抓不放的“牛鼻子”。“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应该说 ,我们身边许多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都能做到真情地付出 ,关心和爱护学生 ,这是教育的主流。然而 ,也有的教师由于没有真正地尊重学生而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在此我说说我亲眼目睹的一件事 :   1997年一个春日的上午 ,一群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在一位女教师的带领下 ,涌上了一辆无人售票的公共汽车 ,…  相似文献   

18.
烟台市今年在全市范围内推出了“尊生爱师月”活动,旨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此次活动主题为6个字:尊重、友爱、民主。尊重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对人格的尊重。实际工作中,教师能否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与教师自身对人格...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是现代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我认为影响健康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他们放不下架子,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其次,在升学压力之下,教师对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无法落实,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某些潜能被忽视,教师和学生都为了“分”疲于奔命。针对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原因,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平等对话,教师尊重和认可每位学生,是改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师生教学相长,相互尊重.只有相互尊重,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是施教的主导者,是表率,教师应先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应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纵观我国教千年间的教育史:“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劝学》).古人用朴素的唯物史观和生动的比喻说明了师生间的关系,从而启迪我们对教育的对象要有一个正确地认识:学生尽管年少,阅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