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传统媒体日渐式微,以各种新兴通信和传播工具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已经崭露头角并逐渐在受众中影响广泛。这些新兴媒体以其个性化突出、受众选择性增多、表现形式多样、信息发布实时等优势融入我们的生活,在新闻信息的报道中占领一席之地,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尤为显现。众所周知,突发事件由于其不可预见性且破坏大,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危害,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和普遍关注,那么新媒体作为传播的信道,如何正确地反映事实、引导舆论、发挥舆论功能,成为了重中之重。笔者将以突发事件为切入点,结合新媒体的表现及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梳理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的特点,解析在突发事件情形中如何利用新媒体这把双刃剑来正确引导舆论,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相似文献   

2.
郭猛 《传媒观察》2012,(6):28-29
信息传播是影响学生突发事件处置进程的关键变量,受众传播期待的满足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有着重要影响。同情、责任、逆反、归咎、好奇和从众等心理需要引发了受众的传播期待。把握和改变受众的态度,引导受众的价值取向和提高传播的信度与效度是满足受众传播期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杨光辉 《今传媒》2016,(12):31-32
本文以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雅安地震中的"四川发布"为研究对象,以场域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场域建构问题.在突发事件中,要实现传播主体与受众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传与受的二元共存问题,而传播主体舆论与受众舆论实际涉及到两个舆论场的二次元消解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突发事件中的政务微博必须要建构信息场域、建构知识场域、建构引导场域和建构认同场域,从而更好地实现政务微博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成为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新闻网站已经成为发布信息、引导舆论、传播文化、扩大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是受众了解信息的首选媒体,特别是国外受众,  相似文献   

5.
高美  胡泳 《新闻记者》2012,(2):33-40
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是对外传播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领域。如何报道负面新闻信息,既是对媒体传播能力的考验,也是检验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一个契机。本文以7·23动车追尾事故为个案,以中国日报网站和新华网英文版对事故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结合的方法,考察两家网站在报道负面新闻信息方面的表现,借此分析中国对外传播中负面新闻信息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微媒体的发展与进步,为公众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传播平台。微媒体在为公众提供信息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在随时引导公众参与即时信息互动,增强他们在社会事务中的参与度。尤其是近年来,微媒体在突发事件中为受众提供信息来源,为推动突发事件的进展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微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过程及其作用,并针对提升微媒体公信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改变了媒介环境,进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特别是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广播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媒介融合时代带来的契机,报道突发事件,传递权威、公正的信息,疏导受众,引导舆论,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观望期、公开期、问责期、沉寂期。突发事件网络传播呈现新特征,自媒体传播真实快速地引发受众关注,网络新闻传播的公开性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网络论坛传播对突发信息辨识度增强。传播对网络谣言的形成有三点启示:事件本身的特点制约谣言散播,政府媒体信息即时公开消解谣言散播,受众媒介素养的提升阻止谣言散播。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政府网站的汶川地震报道文本进行内容统计和报道内容分析,同时配合报道内容进行地震报道受众抽样调查,二者结合分析发现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信息供给与信息需求错位,信息表现媒介单一,互动性较弱等,因此应加强政府网站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技巧,突出以错位求定位并实行整合传播的信息公开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它针对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不和谐的变动,表现出的是非人性的特质。如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人性的虚假、贪婪、萎靡、落后、愚昧等等。一、新闻报道中引导负面新闻的重要性其实,对负面新闻的报道,给受众带来的启示,并非只有恐慌、压抑等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1.
宣万明 《青年记者》2007,(20):25-26
负面新闻作为正面新闻的对立面,是大众媒介经常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传播内容。任何新闻信息在媒介的传播中,均有正、负两种效果。要将负面新闻的负效果降到最小程度,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及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博平台、遵从受众心理、优化传播效果、引导网络舆论?笔者就此提出8条建议,包括进行成就报道时,切记勿夸大其辞;负面新闻传播时,宜点明责任主体;突发事件报道时,应坚守新闻伦理;热点事件转播时,须注意舆论导向;相似题材报道时,勿仅作跟风之传;表明观点态度时,应少出激愤之语;面对博友质疑时,要积极互动释疑;转发草根博文时,先做足核查功课等。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中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对社会生活产生突发性的巨大震荡力,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种种难以预测的冲击力甚至是破坏力。能否做好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素质的严峻考验。也可以说,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是新闻媒体争取受众关注、扩大自身影响、参与舆论形成、左右传播方向的重要机遇。因此,怎样以自身的角色定位,报道好受众所关心的突发事件新闻,做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是新闻传媒必须直面的课题。一、面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就目前来说,是否注重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成为考量新闻媒体争取受众的重要指…  相似文献   

14.
鄢睿 《今传媒》2011,(4):105-106
近年来,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而网络媒体作为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强、时效性高、海量信息、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在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公共突发事件在网络媒体中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重大事件从字面上理解是发生的事件本身超越了一般事件,其重要性已引起受众的极大关注;而重大突发事件则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性质带有不确定性,是在受众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不期而至。因为这种不确定性易造成受众心理恐慌,社会层面随之产生波动。当前新的传播语境与新的传播格局,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党报如何在提高快速反应中准确把握导向,已经成为当前提升党报传播能力与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命题。快速反应,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把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凤凰和网易两个传统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受众在选择阅读网络新闻时,更倾向于关注负面新闻。本文立足于传播心理学视角,分析了负面偏向特性主要从信息获取、主观评价和社会态度三个方面影响受众心理,进而探讨了受众心理负性偏向调节和控制的可能途径,包括信息反应阶段进行情绪调节、改善周围环境负性信息出现的概率以及激发个体的积极心态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浅谈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负面新闻信息的传播也有所突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通过对负面新闻信息传播功能的分析和解读,进一步探究正确进行负面新闻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扩大影响、争夺受众、参与竞争的重要领域。网络传播重大突发事件是一把双刃剑,对事件的解决产生双重影响,使政府和媒体的舆论导向能力受到空前挑战。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导向工作,是政府和新闻媒体危机公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新闻单位在突发事件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直播和连线报道方式,以实现最优传播,从而吸引受众、引导舆论。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中,抽出"台风"这一新闻事件,以"莫拉克"台风报道为例,对沿海城市台台风报道的对策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负面新闻信息如何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负面性社会事实的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对于负面新闻,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辩证处理新闻现象,真实全面报道新闻事实,多种渠道传播新闻信息,力求负面新闻事实传播收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