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看,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利益相关者有三类:第一类是核心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第二类是紧密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导师和学生;第三类是一般利益相关者,主要为中介服务机构。利益相关者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培养目标必须体现社会需求,课程设置应该符合目标要求;各方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及质量评价;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才能保证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对稳定、长期高效地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互动发展的关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大致包括"一对一"的互动关系、利益相关者的人际关系和利益相关者的多重角色关系。利益相关者的角色重叠关系反映了利益相关者在与高校互动关系中所扮演的多种角色。高校应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和期望,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互动关系,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高校发展的积极性,以实现高校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校与利益相关者的双向价值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重点考察了13类高校利益相关者,得到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双向价值需求体系及其优先顺序。研究结果证实: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而高校对利益相关者也有不同的利益要求,这些要求的优先顺序存在差异;同时,研究还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高校是一个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高校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双向互动的价值循环。  相似文献   

4.
檀钊 《高教论坛》2013,(5):116-118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包括直接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准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中教师、学生、行政管理者、政府、合作单位和用人单位,间接利益相关者中的学生家庭、中介机构、同类院校和行业组织以及各类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和期望存在明显的差异。研究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不同的需求与期望,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得以生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证调研,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高职院校及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诉求,结果发现:由于社会角色和价值实现追求不同,主要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的价值诉求,并且对各种价值诉求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对主要利益相关者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并且对不同利益诉求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及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是双向互动的,但对彼此的价值诉求存在明显差异。构建信息对称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及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是确保高职院校及其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得以满足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教育知识动员即知识动员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核心在于协调和融合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在对教育知识动员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引入利益相关者的理论框架,将我国教育知识动员中所涉及的各类利益相关者分成确定性利益相关者、预期性利益相关者、潜在性利益相关者三类,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处理好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沟通和协调、管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可以为我国教育知识动员的未来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以Z大学为例,利用专家评分法对其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筛选出其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设计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调查问卷表并实施调查。结果证实了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实现方式,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实现方式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大学应采取适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现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8.
专业教育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系统,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其应建立一个由专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加强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决策和相互制衡。而本文通过对英美等国实行的专业认证制度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职责以及实施机理的分析,揭示出专业认证制度正是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理论下的专业教育评估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z大学为例,利用专家评分法对其利益相关者进行界定并筛选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设计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及实现方式调查问卷表并实施调查,把问卷结果进行数值转换后录入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出各类利益相关者不同利益要求得分均值,然后进行均值比较和配对样本T检验,判断这些排序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结果证实了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对z大学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实现方式,并且对各种利益要求实现方式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大学应采取适当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实现大学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认为当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未能切合社会所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瓶颈的根本成因是缺乏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实质性参与,而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在于将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引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系统流程之中。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学位论文指导、毕业生追踪等角度提出了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参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是指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或受职业教育发展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括直接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和准利益相关者。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体系非常繁复,体系中各主体利益上的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职业院校应当围绕本身的发展目标,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高效率高效果地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高校师范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后备力量,教育实习基地是高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高校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与政府、高校、教育实习机构、师范生个体之间具有互动性的利益诉求。当前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缺少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有效指导,高校对实习缺乏管理,教育实习点的责任意识不强,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缺乏认识等阻碍了实习基地的建设。化解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协调利益的诉求,需明确实习目标、搭建参与式的利益协调平台,为实习基地建立保障制度,探索新的实习模式。因而要满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求,保障高校师范实习基地稳固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效用,促进师范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首先是在宏观层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主体的关系进行调整,继而在微观层面就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主体关系进行协调;先是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诸多关系进行制度确认,继而对涉及主体利益的关系进行重新构建。这是改革开放30年间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种运行轨迹,其中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在调整关系的过程中将"自己"作为改革的对象,不断革自己的"命,"对保证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进入相关主体利益调整的关键时期,有关研究生教育主体树立正确的关系观对于促进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活动涉及职业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的权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地位和影响力不尽相同。通过对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分析,发现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各利益相关者对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力度弱、地方政府对产教融合活动的评价机制尚不完善、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活动的意愿较弱、职业学校缺乏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等困境。以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为视角,应从协调与定位产教融合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角色、构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完善产教融合的激励措施、创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促进区域性产教融合政策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教育部门、法律部门的决策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question ‘What is a graduate?’ is under scrutiny from Government, employers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itself. There are two current approaches—one originating within the philosophy of higher education, one emerging from the demands of employers and the focus on ‘core skills’—which might appear to have something to offer to the debate but which when first examined seem hard to reconcile and both of them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nto ‘threshold standards’. However, more detailed examination suggests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synthesis which could, if supported by further research and action by the Higher Education community collectively, answer the question to the satisfaction of all stakeholders whilst preserving essential academic autonomy.  相似文献   

16.
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的基本历程显示,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呈现从单一类型的数量扩张逐步走向多样化发展,且部分实现了结构优化。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国家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政府的强力支持、社会的巨大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培养能力的提高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As industry demands increase for a new type of graduate, there is more pressure than ever before for higher education (HE) to respond by cultivat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who are prepared for these workplace challenges. This paper explores an innovative 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gramme built on the principles of work-related learning that develops students to attain graduate qualities for competitiveness in the business sector. The role and importance of assessment as a core influence for learning is recognised and embedded into the programme, as well as the prevalence of meeting the needs of its stakeholders. Issues concerning assessing work-oriented learning are explored as well as what assessment methods might be most appropriate for enhancing and evaluating learning in this context. Feedback from stakeholders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me and its assessment are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maintain work-related programmes in HE. If such programmes continue to focus assessment and design around student learning, students will not onl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a practical context, they will also be maximising their personal learning outcomes with the added advantage of being better equipped to compete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marketplace.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为了满足石油企业对创新型、应用型和国际化地质人才的需求,在地质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探索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在本科生教育阶段探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实验班培养模式和卓越工程师班培养模式;在硕士生培养阶段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了全英文国际化培养模式和校一企一校国际化培养模式。这些培养模式满足了石油企业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对在职人员能力提升乃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为我国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一体化教育奠定了基调。基于土木工程专业实际,通过对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土木工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体系的规范和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erspectives of stakeholder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1998 New South Wales Stages 4–5 history syllabus. It examined four key issues that emerged in the debates about history education during the review and found that stakeholders' views diverged significantly on three of these issues. While loose coalitions formed around particular issues, stakeholders provided different rationales for their positions, and coalitions re-formed on other debates. Th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divergence between stakeholders and between the Commonwealth and state governments and stakeholders on the desirable content and goals of history education.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nsultation might not produce consensus, and that even the appearance of consensus can be grounded in substantively and philosophically different premises. In practical term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f the purpose of consultation as a method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o produce a syllabus that reflects the diverse perspectives held by stakeholders, then the syllabus structure needs to make provision for content options as well as common core areas of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