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秦玮  徐飞 《科技管理研究》2014,(8):107-111,116
基于动机-行为-绩效的理论框架探讨产学研联盟动机、行为及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我国长三角地区136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加入产学研联盟的动机是其行为的前因变量,且对联盟绩效有直接影响;企业合作行为在产学研联盟动机与联盟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讨论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季民卿 《科技通报》2021,37(5):120-124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入,科普产业和公共科普服务的发展对于科普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长三角区域科普联盟,对于发挥科普场馆对提升长三角地区全民科学素养、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为例,剖析区域联盟的构建、运行与战略发展路径,通过项目创新实践,思考区域科普联盟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的信任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的必要性和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中信任的高"门槛"性、强依赖性、非对等性以及弱关联性,提出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的缺口型培育模式、瀑布型培育模式以及蛛网型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发展的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学研联盟对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对产学研联盟内涵界定、模式分类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产学研合作现状,得出重庆市应大力发展产学研联盟的结论;其次,深入研究产学研联盟的发展模式。对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产学研联盟模式的选择框架进行设计,最后就发展重庆市产学研联盟创新模式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联盟组合理论和中国转型情境,本文初探了企业应该如何有效管理产学研联盟组合,从理论上将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理廓清为三个相继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伙设计、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第一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设计包括一致、搜寻和筛选3个子过程;第二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构建包括谈判、契约和架构3个子过程;最后一个阶段,有效产学研联盟组合管控包括了成立组合专属管理机构、协同创新和监控评价3个子过程。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企业产学研联盟组合有效管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路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从而拓展了我国产学研联盟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虚拟研发组织是一种新型的R&D创新模式,其实质就是不同的企业或研发机构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完成研发活动.本文在分析"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内外部因素后,提出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力模型.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合作是一个协同创新的过程。产学研合作组织中存在着知识生产与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联盟模式、联盟性质、联盟内知识产权契约、产学研联盟生产知识的属性等因素。从促进知识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具体因素,并提出了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产学研战略联盟成员单位为调查对象,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产学研战略联盟绩效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测量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拟合情况.研究表明,产学研战略联盟可行性论证、联盟建设自身投入、联盟建设外部环境、政府投入与支持等均是产学研战略联盟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产学研战略联盟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广东产学研联盟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合作的高级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力,中介服务体系为媒介的战略联伙伴关系,其主要目标是创造知识产权、重要标准和新产业,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广东省的"省部产学研联盟"是全国首创,已经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0.
5月8日,首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举办期间,由上海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联合上海市30多家产学研单位、社团和服务机构共同发起的上海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联盟正式成立。作为一家面向社会的非盈利机构,该联盟主要聚焦上海市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资源,通过相互协调,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从而努力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的事务融合、技术对接以及权益交换。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日益加深,跨区域技术转移合作网络已经形成.网络治理为研究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分析长三角区域技术转移合作局限性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的跨区域行政网络和市场际技术转移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了网络治理模型,并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提出了网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俊军  虞孝感  解晓南  刘红  唐琦 《预测》2005,24(2):16-19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先导区和示范区,但是其区域发展已处于极为关键的转型期,原有的发展方式面临重大挑战。本文对于长三角地区在"十一五"规划期内推进区域发展实现新跨越的战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长三角制造业低端锁定及其升级路径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强力实施和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以及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长三角传统制造业通过构建国家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本文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长三角传统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升级面临的主要困境,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模型来考察基于国家价值链的区域传统制造业升级机理,探讨了基于国家价值链的长三角传统制造业升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大经济圈碳生产率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如银  邵天翔 《资源科学》2015,37(6):1249-1257
本文解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1997-2012年的碳生产率,并将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效率、能源排放比率和产业结构三方面。结果表明,珠三角碳生产率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且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2年京津冀的碳生产率仅为长三角的42%、珠三角的34%。三地区碳生产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提高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能源效率因素的作用偏小,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珠三角能源排放比率因素对碳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小,贡献率仅为3.96%;京津冀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明显,贡献率为8.02%。从产业部门看,第二产业对碳生产率变动的影响最大,第一产业对碳生产率存在微弱的抑制作用,第三产业低碳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5.
借助引入区域研发联盟变量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探讨了区域研发联盟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联系。理论分析发现,在知识存量水平较低的条件下,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转变,可以通过构建区域研发联盟的方式提前达成。尽管在知识存量水平较低时,自主创新得不偿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只有知识存量积累到一定水平,自主创新才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但区域研发联盟作为自主创新的载体,在知识存量水平尚不足以支撑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增长时,可以通过创新主体在区域层面上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创新能力,改善创新绩效,促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一命题也得到了长三角地区纺织行业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利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2003—2012年高技术产业进行动态变化研究,并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两部分。结论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TFP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并且发展不稳定;珠三角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高于长三角地区,两大区域的规模效率无明显增长,因此两大区域在提高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2013—2015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SBM-DEA模型测算其在雾霾约束下和非雾霾约束下的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雾霾约束下三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总体上呈现增长的变化趋势,珠三角地区年均绿色经济效率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雾霾约束促使京津冀地区大多数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下降,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大部分城市效率上升。三地区PM2. 5和PM10的减排潜力依次下降,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减霾重点在PM10上,而珠三角地区则在PM2. 5上。  相似文献   

18.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经济活力最足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十四五"期间,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面临着区域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全球科技合作与科技博弈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对城市群人口布局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的特征与问题,认为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必须同步提升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人口功能;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的基本方略,并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提出差异化、针对性的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策略,以引领"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群形态向更高级、更健康的功能组织模式演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全球价值链(GVC)理论,构建了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攀升路径的理论框架,揭示了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攀升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的攀升路径,即渐进式与跨越式攀升路径。指出政府应打破行政垄断、推进生产服务业发展、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强产业集群品牌塑造,以为长三角出口导向产业集群攀升路径的实施保驾护航,从而摆脱跨国企业的"俘获式"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嘉 《现代情报》2007,27(6):70-73
本文结合1995—2001年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价总指数指标体系中总指数和分类指数的数据,通过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信息化发展情况和区域内各省市(区)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从数量上揭示环渤海地区信息化水平存在的数字鸿沟——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差异。并对环渤海地区信息化发展提出建议,旨在为进一步的理论和政策分析创造基础条件,为环渤海地区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