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隐含作者、叙事者之间的距离出发,叙事者可分为可靠和不可靠两种类型,自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相关观点后,关于叙事者的可靠性研究便层出不穷。作为中国白话小说写作第一人的鲁迅,其作品在文学理论得到十足发展的今天看来,相当一部分作品中的叙事者的叙述"不可信"。但也就是这些可靠或不可靠的叙事者成就了文中的经典角色,使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得以超出其他小说,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学术界中汪曾祺学者的小说文学进行梳理,于语言研究成效基础之上,使用西方现代化和中国传统化的修辞学、言语学以及阐释学中理论观点,运用跨科学研究模式,重点在语义学层面上进行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汪曾祺学者的小说中"写话"语言中内部独特性形态特征、审美文化的具体价值以及内部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新年号"小说征文是《盛京时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活动.通过征文广告发布、征文当选披露和获奖小说刊载三个环节,十年二十个选题累计有62位投稿者获得等级奖,其中部分作者成为该报文艺副刊经常投稿作家.征文活动形成了连贯的、体系化的小说集纳与刊载模式,使《盛京时报》获得了数量可观和价值不菲的文学作品,培养和选拔了固定投稿作家,赢得了大众的持续关注,确立了报载文学的发展模式.此后,该报小说传播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牧歌式小说的代表,自1934年出版以来,先后被译为多种语言,迄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国内外学者对《边城》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其译本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而从中国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则更少。文章从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论视角入手,对照原作,对比分析了《边城》的金隄译本、戴乃迭译本以及金介甫译本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戴乃迭译本保持原作的精神姿致,入于"化"之境界。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6.
改编于鲁迅小说的电影《伤逝》被誉为中国电影百年经典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伤逝》小说文本和电影镜头语言,意在揭示电影《伤逝》经典的由来———保留原著浓郁凝重风格的同时,使原作得到升华,破蛹成蝶为一部新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话本小说的入话通常有入话诗、评介语、小故事等几种形式,随着宋元话本向明话本的过渡,文体更加完备规范,其中表现在入话部分的不同,主要在于加强了入话与正话的关联,减少了随意性,突出了话本作家的教化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安禄山事迹》是研究安史之乱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四库提要》本条谓:“世所传禄山《樱桃诗》,即出此书。叶梦得《避暑录话》常摭以为笑,其琐杂可知矣。”以《樱桃诗》的作者为安禄山,是一失误。对此,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未能涉及。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证》卷19仅录吴昌绶辑《劳氏碎金》所附丁敬身对此书的题识,云:“笔法明练、最足据依,盖出同时有心人手,非掇拾悠谬之作也。”也未涉及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韦庆远先生<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一书,以历史研究为基础,通过文学小说的合理加工和变化多端的故事情节,充分描绘了以正德皇帝为中心的大明王朝各类人物形象.这部小说和王曾瑜先生的"宋代历史纪实小说"一样,代表了当代学术研究模式的一种新变化--历史研究向历史小说、历史普及转化.  相似文献   

10.
谈歌这部《大舞台》把刘熙载《艺概·文概》所细分的十八种叙事方法全用上了,甚至连"批注"也被拿过来变成了小说的内在要件.叙事方法综合多变的运用,使《大舞台》获得了时空交错、整散结合的全新结构方式,而体现"谈歌式调侃"的精彩语言就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助进器.《大舞台》的叙事方法,适应了"键盘时代"处于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读者的阅读取向,是小说审美观念变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可以说,《大舞台》是一部"键盘时代"小说创作探索成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新小说派代表人物米歇尔·布托尔,堪称"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其作品《变》获得勒诺多奖。笔者从该小说对传统小说沿袭与革新的角度,分析这部作品,欣赏二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我国语言学者的"新语汇"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词语和新概念已大量涌现并充斥于现代各种媒体,渗透到我们的社会、文化和语言生活中.人们对此褒贬不一,但主流语言学者却能积极、客观、冷静地对待,认为新语汇乃语言充满活力之体现;应大力倡导语言生活新和谐;少点清规戒律,多点语言样板;并呼唤科学、动态的语言研究,以期正确地引领人们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3.
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也是一项思维活动。文学作品的特点决定翻译过程中形象思维起着主导作用。以查尔斯·弗雷泽的小说《夜树林》译文为例,阐述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如何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可感性、联想性、情感性以及和谐性,以实现文学原作的形象再现。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面向应用类英语一流课程改革,遵循"育人目标解构—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资源开发—评价策略设计——教学效果评价"的联动式课程建设框架,以《汽车文化英语》本科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评价方式、应用与成效等维度,阐释应用英语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以期为"新文科"理念导向的应用英语类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谈歌在其新作《大舞台》中,新创了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文体——"网络评书体":在小说结构和语言风格上,全面吸纳网络思维和网络用语,且全知全能式的叙事视角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和接受习惯.在艺术内涵方面,其"笔尖附着了所有的人类生活":小说在极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深刻展示了人生全景,形象描绘了人生百态,深度揭示了人生最本真的意涵.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作品"美国三部曲"的问世,标志着罗斯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新现实主义作家。其中"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人性的污秽》(2000)在评论界获得广泛好评。本文将从故事的地域、时域以及小说人物主体塑造三方面分析《人性的污秽》这部作品,解读菲利普·罗斯在该作品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7.
<正>在对《新目标英语》进行几轮的教学及评价过程中,笔者每天都在研究它,体会它,操作它。应该说《新目标英语》是现阶段各种教材中对《新课程标准》诠释得最好的一本教材。一、《新目标英语》教材的优点《新目标英语》所提供的语言素材具有地道、典型、真实、实用的特点,所用语言均是英美人士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句,几乎没有生涩的词,遣词用句非常鲜活,  相似文献   

18.
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第一手资料的跨语言比较和考证是关键。对古代蒙古文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与明代戏曲《葵花记》进行逐字逐句的跨语言比较,证明《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蒙古人主要翻译了《葵花记》的对白部分,省略了词曲,并在结尾部分增加了佛教本生故事内容,从而把戏曲《葵花记》转换成了小说。  相似文献   

19.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个结构和谐美丽的建筑物,他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称小说家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建筑能力,并且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个女士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种能力。笔者在对原作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圣经·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故事为这部小说提供了叙事框架,同时,作为寓言的伊甸园故事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所指,赋予小说关于命运,寻求与选择等形而上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王仁紡《刊谬补缺切韵》第一种,即敦煌本王韵,世称"王一".因其残缺较甚,195个韵中只有53个韵小韵字没有残缺.本文通过歌韵和去声部分对"王一"残卷和"王三"反切进行比较,得出王一和王三大体相合.并对姜亮夫先生提出的"王一"反切用字与《广韵》合者十之九提出质疑,通过去声"王一"、《唐韵》和《广韵》的比较,可以看出《广韵》的反切用字并非与"王一"合者十之九,而与《唐韵》相合者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