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汉语大字典》"邮"字、《汉语大词典》"邮"字,均出"驿站"义项,所引书证皆为《孟子》孙奭疏:"邮,驿名。"这一用法明代已出现,袁翼《骈文笺注》"邮亭"云:"《孟子》孙奭疏:邮,驿名。"(续四库本,页425)而在《孟子》孙疏之前,罕见"邮,驿名"之训。而"邮,驿名"这个用法,本身是有问题的。检今本《孟子注疏》,其疏文作:"邮驿名云境土舍也又云官名督邮主诸县罚负。"(中华书  相似文献   

2.
中文大辞典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中文大辞典》系台湾华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73年出初版,1976年出十卷本的修订本,是一部源流并举、重视历史演变的大型词源词典。全书共收字五万,语词371230条,全书约八千多万字,分订四(?)册。为了追溯文字构造的本源和说明字形的流变,广收各字体,凡是甲骨文、金文、籀文、篆文、汉碑、汉晋竹简、古代印玺、古陶中提到的,以及唐、宋、元、明、清有名字法家书写的本字字体,依时代先后一一列举,少者几个,多者十几个。主要采自《甲骨文编》、《殷虚文字类编》、《钟鼎字原》、《重订金文编》、《说文解字》、《说文古籀补》、《石刻篆文编》、《肃书字源》、《草字汇》、《六书分类》、《楷法溯  相似文献   

3.
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第四卷《释采帛第十四》:"绢,短也。其丝(纟臣)厚而疏也。"《疏证》:"今本(纟臣)皆作(纟臣),讹。段云:‘(纟臣),古坚字,当从纟,臣声。’《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纟臣)卒,今《春秋》作郑伯坚,(纟臣)亦(纟臣)之讹。《玉篇》音古千、古两二切。《初学记》一音古费切,费乃贤之讹也。" 按,《疏证》所谓段云"(纟臣),古坚字"实误,与《说文》紧字下段注不符。"(纟臣)"即紧字,"(纟臣)"是紧的别体,"(纟臣)"并非古坚字。今按《说文》卧部紧字下段注为:"紧急双声,此字别作(纟臣)。《玉篇》引成公四年郑伯矩卒。古千、古两二切。考《左》作坚,《公》作臤,《谷》作贤,则别本作(纟臣),切古千必矣。臣声与臤声一也,而顾书讹作(纟巨)。《释名》云:‘绢,(纟巨)也。其丝(纟巨)厚而疏也。’  相似文献   

4.
“徐家汇家俱世界”、“精艺家俱店”、“东昌路家俱城”、“东方商厦日本 TVC 家俱”、“红木家俱商城”……漫步申城街头,户外广告中的“家具”之“具”不知为何一律写为“俱”,视者熟视无睹,见怪不怪。翻遍《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辞典》、《中华大字典》,均不见“家俱”一词,跃然纸上的是明明白白的“家具”二字。此“具”意指“器具、用具”,是名词;彼“俱”乃“全、部”之意,是副词。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硬要找出什么牵连  相似文献   

5.
长沙东牌楼所出东汉简牍光和六年九月《监临湘李永例督盗贼殷何言实核大男李建与籴张诤田自相和从书》中的"籴"凡三见,均为姓氏,原释为"(米隹)",认为是"精"的俗体。出土简牍材料表明,此三字均当隶定为"(米翟)",假借为"籴"。"(米翟)"作为姓氏还见于汉印。传世文献有晋大夫"籴茷"。  相似文献   

6.
"和"有"允许"义。此义"甚奇诡",郭在贻先生认为"和"字之所以有此义,是"词义渗透"的结果(参《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P2(?),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关于"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现在一般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所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参《汉语大字典》P602)但该诗是否为东汉人所作,历来颇有争议。即或退一步讲,把它当成东汉时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笔者在《战国策》中,就发现了一个比目  相似文献   

7.
《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是大家熟悉的句子,但"扑朔"究为何义?旧注曰:"足不前也"(《中文大字典》)、"兔走貌"(《古诗笺》)、"跳跃貌"(余冠英《乐府诗选》);就是没有解为"短小貌"的。我以为就是短小义。《诗·召南·野有死(?)》:"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陈奂《诗毛氏传疏》云:"朴樕为小木,犹扶苏为大木,皆叠韵联绵字。"而朴樕之义,又非专指小木。《尔雅·释木》:"朴樕、心."王引之《尔雅述闻》云:"朴樕与心,皆小貌也,因以为木名耳。古者谓小为朴樕。"并引证《汉书·息躬夫传》:  相似文献   

8.
《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由于对其中的关键词"攻"、"异端"、"也已"训释不同,加之解经的原则及方法参差有异,历代诸儒对这句话的理解歧义纷呈,莫衷一是,钱穆《论语新解》即已指出:"此章之义,尤当警惕矣。" 有关"攻"字的训诂,主要有两种意见:一训作治。如何晏《论语集解》:"攻,治也。"皇侃《论语义疏》:"攻,治也。古人谓学为治,故书史载人专经学问者,皆云治其书,治其经也。"朱熹《论语集注》:"范氏云:‘攻,专治也。故治木玉金石之工日攻。’"一训作攻伐。如孙奕《示儿编》:"攻如  相似文献   

9.
徐雁 《出版科学》2008,16(3):93-96
"卷子因于竹帛之帛。竹谓简,帛谓纸也……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谓之几卷。凡古书,以一篇作一卷。"(《书林清话.卷一》)"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颜氏家训.勉学》)我于日常  相似文献   

10.
《文献》2007年第1期载有《〈战国策·赵策〉札记两则》一文,其中关于"持其踵"一则认为"踵"不是通常解释的"足踵"(或曰脚后跟),而是所谓"车踵"。还认为帛书本作"攀其踵"比"持其踵"义长且"更为传神",云云。此说似可商。首先,作者似不明所谓"车踵"的位置,且将其与"轸"混为一谈了。我们知道古代"车踵"是指"辀后承轸之处"(据贾公彦疏),而"轸"是指"车厢底部四周的横木",或曰"指车厢底盘"(见戴吾三编著《考工记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11.
"瑴"与"(瑴)"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 "瑴"音jué,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嗀)."<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瑴、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日:"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版《全宋诗》第1册所收刘兼《初至郡界》七律诗,前四句为"嘉陵江畔接荣川,两岸旌旗下濑船。郡印已分炎瘴地,朝衣犹惹御炉烟"。其中"郡印"一词,在中华书局1960年4月第1版《全唐诗》点校排字本第22册上也作"郡印"(见该书第8699页)。按:"郡印"误,应是"郡卬"。"卬"音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据清康熙扬州诗局本出版的《全唐诗》下册上即是"郡卬"。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匕部"卬"字的解释是:"望.欲有所庶及也。""郡卬"即是"郡望"。这诗句中当"郡望"讲的"郡印"不是一般辞书上所说的"郡  相似文献   

13.
正"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文大辞典》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即  相似文献   

14.
29.《乐府纪闻》曰:韦庄字端己,著《秦妇吟》,称为"秦妇吟秀才"。举乾宁进士,以才名寓蜀。蜀主建羁縻之,夺其姬之善词翰者入宫。因作《谒金门》"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云。后相蜀,有《浣花集》。(沈雄《古今词话》词评上卷,页971) 此则乃杂凑成篇。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云: 蜀相韦庄应举时,遇黄寇犯阙,著《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上云:  相似文献   

15.
焦循《孟子题辞》疏云:"《孟子》似续孔子,自赵氏发之。"认为"孔、孟"并称、"《论》、《孟》"并称最早由东汉赵岐提出。以后学者皆以焦氏之说为据。详考典籍,以上并称的出现,似乎更早于赵氏,可以上溯西汉,甚至远溯先秦。一《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赵注:"言己足以识孔子之道,能奉而行之……然  相似文献   

16.
前一段工作,需要解读古籍,涉及个别字句的使用.我们发现《左传·隐公元年》有:"庄公寤生."王力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牾.逆,倒着."而郭锡良主编版《古代汉语》下注:"寤,通牾.逆,倒着."在这里"寤"分别有两个通假字,那么"牾"和"牾"到底有没有关系?孰是孰非呢? "午"在《说文》中有:"午,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此予矢同意.凡午之属皆从午."段玉裁注:《律书》日:"午者,阴阳交,故日午."《广雅·释言》:"午,仵也."徐复在《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中按:仵,即牾字,四月纯阳,五月一阴屰阳,冒地而出,故制字以象形.矢之首与午相似,皆象贯之而出也."牾"在《说文》中属于"午"部,并且这个部首中也只有这一个字.  相似文献   

17.
陈寅恪《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一文指出:"吾国中古士人,其祖坟住宅及田产皆有连带关系。观李吉甫,即后来代表山东士族之李党党魁李德裕之父所撰《元和郡县图志》,详载其祖先之坟墓住宅所在,是其例证。其书虽未述及李氏田产,而田产当亦在其中,此  相似文献   

18.
王封濚庄一拂编著《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卷十载:"万春园主,姓名、字号、里居皆未详。《今乐考证》‘万春’作‘蒙春’,疑误。"又介绍其戏曲作品《立命记》云:"《今乐考证》著录。其他戏曲书簿未见著录。《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云明时人所撰。作者自称万春园主人,未详真姓名。记袁黄事。按袁号了凡,嘉善人,万历进士,官兵部职方司主事,赞画征倭,有名声。《提要》云:‘记中所载,乃据其所作《立命篇》,始末皆实事也。’佚。" 这里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实:  相似文献   

19.
“瑴”与“(■)”一笔之差,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字。“瑴”音jue,双玉谓之瑴。《说文解字.玨部》注曰:“瑴,玨或从(■)。”《左传.庄公十八年》中云:“春,虢公、晋侯朝王。王饗醴,命之宥,皆赐玉五穀、马三匹,非礼也。”晋杜预注曰:“双玉为瑴。”唐陆德明释文:“瑴音角。字又作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青云》云:“二玉相合曰瑴,此玉常合生故也。”《国语.鲁语上》:“(僖)公悦,行玉二十瑴,乃免卫侯。”三国吴韦昭注:“双玉曰瑴。”“(■)”音ku,意为未烧的砖,即砖坯。《玉篇.土部》云:“(?),墼土也。”宋李诫《营造法式.总释下,塼》云:…  相似文献   

20.
邓春琴 《编辑之友》2011,(12):105-107
一引言"请你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一个传说。"这是近年火爆流行歌词。"哥"一词,据黄树先先生(1999)的研究,"哥"是一个外来词,借自阿尔泰语。先秦时期,常用"兄"来表示。《说文解字·兄部》"兄,长也。从儿,从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兄部》:"口之言无尽也,故以儿口为滋长之意。"在汉语辞书中,"兄"义项的设立体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其是否有值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