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本文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捷克语的姓名文化作出描写,并分析了中、捷两国在诸方面的特点,折射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姓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化现象,本从形式,起源,功能等方面对捷克语的姓名化作出描写,并分析了中、捷两国在诸方面的特点,折射出两国社会历史,宗教信仰,化传统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姓名作为一种传递文化信息的符号,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传统、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民族心理等。文章从语言国情学角度出发,以汉俄姓名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汉俄姓名中重名现象产生的诸多因素,其中民族核心文化是造成各自重名的根源,该研究将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汉俄民族的国情和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并促进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刘春影 《华章》2007,(3):113-113
呼语是口语中用得十分广泛的非句子成分,它的基本功能是呼唤对方以引起对交际内容的注意,当然同时也能表达出说话人对受话者的各种主观评价意味.由于俄中两国文化传统、姓名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使用俄语呼语应注意语用情境.  相似文献   

5.
常永雷 《考试周刊》2015,(26):85-86
在英语教学中,姓名的使用非常重要,尤其在翻译方面,无可避免地会涉及两种文化。不同文化的姓名有其不同的特点,就姓名的教学而言,姓名与其所教内容关系密切,因为它们是语言交际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人名的教学可以反映整个教学。本文立探究中英姓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介绍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姓名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陈燕燕 《考试周刊》2008,(5):162-163
本文运用Hofstede的理论对中英姓名进行跨文化交际层面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英姓名在文化层面差异的了解而找出跨文化交际语境中姓名的恰当表达法.本文认为,"入乡随俗变通法"兼顾到了两种文化异同,在对于促进姓名理解与减少误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曲英杰 《海外英语》2011,(12):286-288
汉英文化的比较研究一直是近些年讨论的热点话题。在众多的汉英文化比较研究中,姓名比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方面,因为姓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但多数研究注重对比汉英姓名的差异。文章在理论和实例的基础上,从汉英姓名的相同方面透视出姓名尽管是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等的载体,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相似性,汉英姓名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汉英姓名的相同之处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人生来就要起名,人名伴随人的一生。人名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人名也是一种艺术载体和镜像。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命名文化的探析、研究,试图在一定意义上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日姓名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自然地理、生活习惯、文化意识及民族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日两国长期以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忌讳文化。围绕中日两国在语言、观念、行为三方面忌讳文化的差异表现,探究其内在的根源,把握中日忌讳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及互补、互动的趋势,借鉴合理的忌讳文化,从而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大量的姓氏资料,为我们研究古代世族大姓之外的普通姓氏提供了方便.在这方面前人已做过若干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吐鲁番地区上自十六国下至唐建立西州之前这一历史时期出土文书中出现的姓名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了解该地区姓氏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以及从姓名中反映出的文化特点和社会意识形态,并进一步讨论形成这种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