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卓越教师"是对当代教师教育领域中拔尖人才的一种身份指称,也是当代教师教育范式改革创新的主要价值目标。"卓越教师"是国家新世纪"卓越人才"创新培养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新的教师人才形象,它的卓越性主要表征为两个方面: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有德者;现代教师教育技术的践行者。与传统师者形象相比,其身份规定性主要体现为各项素质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来自教师.为此,我校提出了"要育创新性人才,先做创新性教师"的口号,并努力创造条件,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俞丽君 《教师》2013,(20):118-119
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师作为直接面对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有其特殊使命入手,阐述了培养现代高级职业技术人才,高职教师除应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道德素养外,还要"学高""德高"和"技高"。  相似文献   

4.
省际教师迁移是指教师因工作调动居住位置发生了跨越省际界限的空间移动,主要是指迁移的空间范围。广东省实施"强师工程"、建设教师"人才高地"依赖省际教师迁移,离不开广东省以外的外省籍教师的支持,大量迁移来粤的教师改变了广东教育。"强师工程"背景下的广东省教师迁移策略包括:推进"教师为本"的人性化教师迁移,扫清教师迁移障碍;完善教师聘用制度,构建开放的教师招聘新机制;加大引师的财政投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搭建环境平台引教师,创造教育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5.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既是"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改革发展任务,更是"双高计划"建设的"第一资源"。高职院校教师分类管理制度改革将是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突破口。"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路径选择是从"师德为先、分类培育、分类遴选、分类发展、分类考核"等维度构建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师分类管理和培育体制机制,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首要任务,实施教师分类培育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根本途径,明确人才分类遴选标准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基本前提,打造人才分类发展平台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关键环节,强化人才分类考核是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规定2019年起职业院校将从企业招聘职教教师。为此,我国职教教师教育与研究亟需解决"如何选拔企业人才进入职教师资队伍"及"如何促使其最终向‘双师型’教师转换"问题。德国的经验显示:构建在线测试、专业咨询和实习的完整过程,采用"做中学"培养方式,结合多方、多阶段评价,有助于实现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向职教教师的转换。鉴于此,我国要在明确"双师型"教师内涵前提下,完善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转换为职教教师的认证流程以解决"如何选"问题;基于情境学习理论,建立学徒式教师培训以解决"如何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人才观是王安石革新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教"、"养"、"取"、"任"四方面论述了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强调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教师作为人才的培育者,本身就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才。因此,文章以王安石的人才观为契机,结合当下学校教育理念中的问题,从教师的教育培训、管理、选拔和任用等方面提出了铸造教师这一人才之本的方法,以期促进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家的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8.
刘峰  孙佩石 《成人教育》2007,(10):29-31
该文指出,要充分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建设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探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要面向企业引进高技术专门人才,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拓宽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激励体系和职称评审制度。  相似文献   

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也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离不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创新人才的支持,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人才。本文立足于教师本职工作,提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构建"双师型"教师的机制策略,以此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观,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下面,笔者就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英语教学效果谈几点做法。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师院校已经不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时代。面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开始由数量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型的新形势,为解决现行教师教育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职前、职后"三位一体"、"三优一享"的领袖教师教育模式是大势所趋。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培养必然要走精英化道路,该模式在培养领袖教师过程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前提.笔者对几所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质量保障等.这些现象极大地牵制着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就"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及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现状,与今后培养的策略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提高物理教师人才的能力入手,分析了地方高校培养物理教师人才的现状,对地方高校培养物理教师人才进行了探索.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学新理念的树立、课程体系的构建、"全程一贯制"培养模式的实践和考评制度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北京教育学院于2014年成立首都基础教育人才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人才院"),为展示汇报一年来的研究成果,与北京市各区教师培训机构共商深化教育人才培训研究大计,于2016年1月13日召开"为培养中国好教师而努力—首都基础教育人才发展研讨会",来自各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干部教师培训办公室负责  相似文献   

15.
以专业、民主的教研培训促进实验教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验教师培训现状及认识 1.实验教师培训的必要性.理科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行探究性教学后,要达到这些目标.实验教师不仅是仪器设备保养与维护的"修理师",而且是实验教学的"设计师"、科技活动的"辅导员"、理财理物的"会计师".实验教师不仅要懂理论、懂教学,而且要懂管理、懂实践.总之,实验教师岗位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专业化很强的人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实验教师,就必须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A2):1-2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与医学独立实验室合作,共同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校通过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培训基地、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措施,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决策、制度和平台保障,"双师型"教师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而且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能,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为企业和医院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王正 《教育教学论坛》2011,(14):157-158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师资队伍有别于普通高校,其更加注重教师的实际应用素质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完成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实用人才的目标。具体针对实用旅游英语人才的培养特点,必须强化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校内培训,校外实践,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安排教师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启动"名师工程",重视专业带头人培训;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职教师等。  相似文献   

18.
"双师素质"教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或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总结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从政策制定、参与方积极性调动的角度探讨应用型高校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激励机制的途径和做法,力图为促进高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卓越乡村教师"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其内涵并不一样。卓越乡村教师培养语境下"卓越乡村教师"的内涵应为"具有卓越潜质、在乡村任教且认同乡村文化的教师"。卓越乡村教师培养的根本就是培养出在乡村任教且认同乡村,并具有卓越潜质的乡村教育人才,也就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优秀乡村教育人才。文学院"卓培班"采取"乡村取向"的宏观战略,从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等方面努力追寻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师资队伍建设体系进行了全面思考,结合学校事业发展,提出了"队伍建设服务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促进队伍建设"的人才工作思路,构建了三个体系:(1)以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的师资培养体系;(2)以高水平人才引进为重点的人才引进体系;(2)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