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品格证据,是英美法系的一项重要证据规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告人的品格证据对于其定罪量刑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被告人是否构成累犯。但是证人的品格证据是否允许用来质疑证人的作证资格以及证言的真实性,这是需要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证人制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借鉴英美的证人品格制度来完善我国的证人制度,以此构建我国证人品格证据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
品格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规则,在美国刑事审判中被广泛运用。品格证据作为一种特殊的证据形式,针对不同的诉讼主体,有着特殊的运用规则。文章简要分析品格证据的基本理论及其运用,为美国品格证据规则在我国的本土化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品格证据常常作为证明材料公诸于法庭。在国外,尤其是英美等国关于品格证据的运用早已有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完备的规则,其包含的诉讼价值具有一定程度的普世性。我国目前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品格证据的性质、定位和适用规则没做出任何明确规定。本文在简要论述英美法系品格证据规则的基础上,就如何在我国适当运用被告人品格证据规则浅疏己见,以期能为我国构建更为完备的证据法理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品格证据关乎个人的道德,也反映社会(司法系统)对个人性格特征稳定的认可度。原则上一个人的品格证据不具有可采性,但如果对案件中的某个实质性争议有证明力,其就具有关联性。而其证明力的大小依赖于一个时期的证据生成机制发达程度。某些情况下也仅是作为加强或削弱特定环境下的行为倾向、当事人陈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力的证据使用,而不能直接作为认定某一案件事实或者定罪量刑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是英美法系中重要的证据规则,但在中国,证据可采性规则还不尽完善.从完善中国证据立法、推进司法改革的角度,应当修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建立传闻证据规则和自白任意性规则.  相似文献   

6.
简析英美法系国家的品格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格证据作为现代证据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我国学者对品格证据的研究较少.品格证据是证明某人的品格的证据,在现代诉讼证明中,品格证据一般不具有相关性,不能作为证据适用,但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7.
规范量刑已渐成为时下司法界共识,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完全诉讼化量刑程序的基础上,量刑引入相对诉讼化程序是现阶段我国量刑规范化的有效路径,亦可充分体现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的诉审关系,符合当前我国量刑改革的实际进程,同时也是兼顾诉讼的公正与效率的有效途径.构建量刑的相对诉讼化程序应当从实行量刑阶段的相对独立化、保证控辩各方的充分参与以及运用特殊证据规则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证据开示制度是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对审前程序的证据交换,质证,以达到公正、高效地审理案件。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证据则中,吸收了证据开示制度的积极内容,有利于民事案件的审理,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加强法官在证据交换中的地位,进一步完善配套司法体系的构建,从而使大量民事案件开庭前加以解决,以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审判前的程序和机制在英美法系国家中非常普遍,也是刑事诉讼程序公正性的体现。1996年后我国改革原有的庭审方式,吸收英美法系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重视当事人的诉讼模式。其实我国新《律师法》已经建立了一种单向证据展示程序,刑事证据的开示制度成为了我国司法界的热点。文章分析我国证据公示存在的问题,重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提出证据公示制度的立法,完善和改革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0.
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基石,而证据的收集在证据制度中举足轻重。我国现行的证据收集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证据收集制度方面的长处对于我国证据制度的完善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在借鉴大陆和英美法系有关文书提出命令制度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同我国具体的国情相适应,与证据收集制度内部的各因素相协调以及外部的司法制度等相契合。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若干法律问题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在司法部门,特别是侦查机关办案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其科学性逐步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人们的认同。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若干法律问题,却有许多不确定之处亟待解决,如测试的应用范围、适用对象及诉讼证据等,早已引起社会各界和司法机关的普遍关注。对此,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实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尽早解决这些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法案,使我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早日纳入法治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法治精神不仅要求立法上科学地规定犯罪与量刑,也要求司法上实现罪刑法定化,以体现人权保障的时代精神。对罪刑法定的理解因人而异,但都应当客观公允地对“法”作全面理解,对“法定”准确把握, 处理好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矛盾;罪刑法定取代类推制度,但是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还应当主张;罪刑法定并不当然否定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在量刑和定罪方面同样适用,司法体制改革中应当限定基层法院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的重刑主义思想、“严打”的刑事政策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背离。历史与现实表明,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刑法的地位与作用,摒弃重刑主义和迷信刑法的观念,实行刑法的轻刑化与非刑罚化,彻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妥善解决好打击犯罪、预防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并综合考虑社会其他诸多因素,才能最终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传统和解立法矛盾之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罗马法以来,民法上之和解制度便存在着矛盾。在罗马法、德国民法上。表现为和解的契约效力与其纠纷解决的立法目的之间的矛盾;在法国民法上,则表现为和解的契约性质与其具有终审判决之既判力以及与此相应的直接强制执行力之间的矛盾。因此,我国在未来制定民法典时,检讨传统民法上的和解制度,使和解的性质与效力取得一致而不至于导致其作为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目的落空,是一个不可不察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家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对两者的关系的不同回答而形成了不同的法学流派。西方的自然法学派与分析实证法学派在这方面持有相反的意见:而我国传统采取的是“德主刑辅”的态度,法律几乎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中西法律文化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有差异又有暗合,并且逐步向统一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然法是与国家制定的实在法相对称的法律,它在西方法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孕育西方法治的思想渊源,是指引西方法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基础。本文正是通过对西方自然法的历史梳理与法治的辨析,从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提出自然法是西方法治的生长点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世界法律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一种潮流与趋势,一个国家要进行现代法治建设应根据本国国情将外来法与本土法结合起来,以本土法为基础对其进行分析、扬弃和改革。目前,我国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过程中,应将传统法律文化作为我国实现法治的根基。引进、借鉴外国法律制度,不断总结完善我国的经验,特别是西方法的主体意识、权利本位和尊重人权等方面,正是我国法律文化应该充实和改革的方面。同时。在移植外国法律制度时还应注重其理念的研究,否则就不能深刻领会该制度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法治建设的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刑法的谦抑性是指立法机关只有在该规范确属必不可少——没有可以代替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某种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设定成犯罪行为、用刑法予以调整。在强调权利本位的今天,刑法的谦抑性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过分强调刑法的谦抑性会使刑法缺少威慑力而不能有效地遏制犯罪、保护公民的权利,会出现犯罪猖獗的现象,从而使刑法不得不为了遏制猖獗的犯罪而变得更加严厉。因此我们也应关注刑法谦抑的相对性,不能过分软弱。  相似文献   

19.
既然是法条竞合,就意味着符合一个法条的同时也符合另一个法条.我国以客体和其它标准混杂使用对犯罪进行分类。造成法条竞合的情形比较复杂。我国刑法中的法条竞合只有特别关系和吸收关系两种类型.补充关系是事实认定问题而非法条竞合问题。在法条竞合的处罚中.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从重处罚外,我们只能按照特别优于一般,整体优于部分的原则进行处罚。  相似文献   

20.
虽然目前倡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但从现行刑法典的刑罚体系上看,我国现行刑法在量刑上还是一部偏重的刑法。在刑罚轻缓化的世界大潮下,我国也应该充分考虑国情,摈弃重刑化思想,这是由社会条件所决定的。死刑的严格限制适用政策以及罚金的适用与刑罚轻缓化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刑罚轻缓化、文明化、科学化。在刑罚轻缓化语境下修正盗窃罪刑罚之不足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这也是符合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