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一切向前推进和发展,“人类的精神”比以往任何时期对地球生态系统施加了更为巨大的影响。人的信仰、信念、理想、追求、幢憬、感悟、反思和心智等构成了“人类的精神”的基本内涵。鲁枢元认为:“精神生态是生态学众多分支中的一门,专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羚羊与秧鸡》通过对未来世界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描摹,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人类末日的图景。小说讨论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即人类是否能驾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流露出对社会人文艺术走向衰落的惋叹之情。  相似文献   

3.
埃利森小说《看不见的人》的社会文化意义,主要表现在黑人和白人文化的融合,从深层次揭示人的主体精神,将对民族、自我的探究纳入人类命运的忧虑和关注之中。  相似文献   

4.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对于人类精神平衡的永恒崇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审美追求规约了薇拉.凯瑟小说创作中的生态关怀,表达了她对物质至上的社会潮流的厌恶和回归传统拓荒者精神的向往。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正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思想。作品围绕着福瑞斯特上尉家的沼泽地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展开叙述,反映了美国西部拓荒一代没落的精神生态,进而指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态。小说自始至终贯穿了对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关注,这种独特的生态视野使作品在时空的隧道中闪烁出绚丽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劳伦斯在《恋爱中的女人》这部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恶化,男女婚姻的不幸以及人类精神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生态批评理论框架下,借助它的三个维度: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对《恋爱中的女人》进行解读;旨在挖掘小说中的自然、社会、精神生态蕴含即人类只有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关系;才能摆脱生态失衡。以期更好地帮助读者深刻理解这部作品和劳伦斯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人有责,人与自然要想和谐相处,应减少砍伐树木与掠夺生态资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批评已有一定影响力,通过一些生态批评的英美文学作品,给人类敲响警钟,逐渐改变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从自然环境、精神内蕴、社会生态三方面,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批评.  相似文献   

9.
生态失衡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黑猫》《白猫》和《地狱灵猫》三篇关于猫的短篇小说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精神世界,暴露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呼吁人们重视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人的内在精神生态。只有回归内部自然,才能使处于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栖居之地,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从精神生态视域来观照鬼子"悲悯三部曲"会发现鬼子的拷问"你是不是吃错了什么药"很重要.鬼子早在10多年前就敏锐地观察到了隐藏在社会转型物欲横流下面的必然是人类精神生态的失衡,即:现代社会人类自我的迷失、人际关系的坍塌和精神家园的失落.  相似文献   

11.
环境的生态失衡正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精神生态危机。精神世界的狭隘价值取向、心灵的拜物化、情感世界的苍白、人性的扭曲和变异等都是精神生态危机的种种表征。从精神生态的审美视角来看,莫里森小说从回归自然、心灵沟通、文化交融等方面对此一问题的探讨,对解救人类的精神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正陷入越来越深重的精神生态危机之中。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化”,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另一方面,技术理性的扩张与异化,造成了技术对人类精神的全面控制和奴役。老庄“天人合一”、“道艺合一”的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艺和精神相辅相生,对解决当代人的精神危机具有极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层生态学认为,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实际上是人类的精神危机和文化危机。因此,生态文学批评不仅要关注遭到破坏的外在的自然生态,更要关注人类失衡的内在的精神生态。索尔.贝娄在《赫索格》中探索了在道德日益没落的美国现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文章将从尼采所认为的精神的三种变形:骆驼、狮子和孩童来分析这部小说同名主人公的精神生态境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批评的方法,通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对《乳房》的解读,发现菲利普.罗斯通过对主人公凯普什变形的描写,其实想要说明这样一个道理: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与自然和谐共处,否则等待人类的只有灭亡。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生态文学兴起、繁荣的时代背景:即愈演愈烈的自然生态危机和工业文明发展造成的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上帝的疏离,使人类失却了精神家园,产生了精神危机;生态理念的广泛传播带来了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将其小说文本置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的背景下,表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并对自然生态危机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人类生态困境进行严肃审视,从而探究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这无疑充溢着生态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物质文明的异化和物化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小说《马语者》不但描写"朝圣者"康复的过程,也刻画出了安妮母女精神的回归及其回归的原因。整部小说充满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现代都市人群精神的思考,蕴含着强烈的生态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分析哈代时,往往把他界定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多产的诗人。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态批评理论来分析他的作品。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蕴涵在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是哈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除了关心自然生态,哈代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斯坦贝克在其短篇小说《菊花》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伊莉莎的刻画,揭示了其在男权社会中从压抑、躁动到醒悟、绝望再到无力屈服的悲剧,这为探析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错位的精神生态提供了线索。人们普遍忙于对物质利益追逐的同时,人性却受到了扭曲和变异。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并引起人类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走出精神困境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文明的进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由以前的盲目崇拜到肆意的征服,自然逐渐成为被掠夺的对象。工业文明像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文明,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从而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生态伦理精神应运而生,此种观念旨在促使人们保护自然、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