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萨特的文艺思想在西方现代文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把艺术活动与人的自由本质联系起来,可以说是萨特文艺观点的核心内容。萨特首先从哲学上对人的自由本质进行了本体论的证明,并且把想象视为人所具有的一种虚无化能力,正是这种能力使人具有了自由的本质。而艺术和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想象活动,因此成为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卢梭是西方近代自由思想的集大成者。他那带有辩证色彩的自由观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后来的人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萨特是存在主义在法国及至整个现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他十分关注人的自由问题,不少人把萨特的存在主义称为“自由哲学”。他的自由思想是现代西方人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对卢梭和萨特的自由观进行比较,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他们自由观的异同,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西方人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家 ,又是作家。他在其大部分作品中较为明确地以艺术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存在主义观念。综观这些作品 ,其中有几个观念是得到突出表现的 ,那就是存在的偶然性、人的自由和人的责任。强调偶然性 ,似乎就否定了规律。而萨特之所以强调偶然性是为了突破“决定论”的框框。强调自由 ,并不是说人可以为所欲为 ,因为萨特又十分强调责任 ,自由与责任有一种互相关联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他人”问题是现代哲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法国哲学家萨特在这个问题上有其独特的看法。本主要以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为依据,首先介绍了萨特对“他人”问题的回顾,然后重点考察了萨特自己的“他人”观。萨特认为,“他人”问题不应该如传统哲学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而首先应该是一个存在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萨特分析了注视的存在论意义,认为他人首先是在注视中到场。  相似文献   

5.
在萨特看来,美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是伴随着想象、意识把世界虚无化而出现的。萨特虽然否定了自然美和社会美,肯定美只能是适用于想象物的一种价值,但是在美的基本结构中包括把世界虚无化,即美的超越性。通过想象,美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萨特将个体的人在自由意志的驱动下而展示出来的本真的存在状况和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作为思考和表现的唯一对象,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力图摆脱自我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解构了“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萨特的异化概念,探寻了其异化概念的逻辑前提、理论指向及其在“历史人学”中的地位。文章认为,萨特的异化论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含混的和悲观的异化论,是霍布斯的人——人关系观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现代翻版,它同马克思的历史观是正相冲突的。  相似文献   

7.
汪婷 《文教资料》2014,(29):24-26
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者特别注重对人的存在状态和意义的追问,而自由问题也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命题。萨特认为,人的存在是自由的,自由也是一种虚无的状态。自由是人无法逃避的状态,要求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20世纪现代派先驱作家卡夫卡对现代人存在的自由问题深有体会,并用他的作品进行文学上的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和萨特的自由观不谋而合。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者的自由观在大体相似之外,还有一些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在二者所处文化背景差异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8.
萨特在自传《词语》中运用存在的精神分析法对自我进行了解释。存在的精神分析法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方法,但核心思想是存在主义。从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基本选择"等出发萨特解释了自己写作者身份的成因。萨特将人的选择和命运与更深层次的存在欲望相联系,认为存在的欲望才是个性与身份形成的原动力,为自我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词语》浓缩了萨特自我选择思想的萌芽和演变,是具有浓厚分析色彩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忏悔录。  相似文献   

9.
自由理论是萨特一生思想的核心 ,但在其早期思想中 ,自由被理解为一种“孤独的人”的自由 ,《厌恶》就是对这种自由观念的形象表达。通过《厌恶》 ,萨特既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也暴露出了自己的思想困惑 ;既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悲观情绪 ,也体现了极力摆脱荒诞现实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0.
萨特的戏剧《苍蝇》《魔鬼与上帝》中的不同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即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人类在虚空中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孤独和挣扎,从自在自由到自为自由的奋斗。萨特的自由现也有他自己的困惑,但这样一种不断寻求自己存在理由的自由观却给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参考纬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非常重视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奉行乐观主义的技术价值观,认为,技术是人自我生存之手段,提高效率之工具,改变世界之伟力,控制自然之权力,揭示真理之方法。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在佛土与世阎的选择折射了他斯面临的人生与社会的矛盾。他通过个人的整合最终使儒家的实践理想和佛教的佛土情怀取得了一致的目标,同时也为中国文化寻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定位。  相似文献   

13.
赫胥黎对生物进化论作出划时代创新。他汲取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直观辩证法,使康德宇宙整体发展观推陈出新。从人类发生学和人猿比较解剖学新视角,重新确定了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使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从"假说"深化为科学的结论。他看到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的差别,纠正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他把猿与具有"至善伦理"的人和生物进化相统一,赋予人类保护生态系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由此成为生态伦理学说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4.
托马斯·卡莱尔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马斯·卡莱尔采撷与利用儒家政治,极力谴责西方近代文明弊端。卡莱尔之所以钟情于中国古代"文人当政"统治模式,源自于对道德力量的呼唤;同时对劳动创造的崇尚,又使他将中国皇帝称誉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和勤劳的伟人。他因此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西方知音。  相似文献   

15.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16.
论司马迁和波利比乌的历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和波利比乌历史思想中最重要的 ,而且能作出相对应比较研究的内容 ,主要在对天人关系和历史进程的认识两大方面。司马迁和波利比乌对天人之间的关系 ,都表述了深刻的见解 ,以为天是源于人们为谋求自身利益的行动和欲望之中 ,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高居于人的意志之上而必然出现的历史趋势。司马迁叙史 ,注意从变化中考察历史的进程。他把中华民族 2 0 0 0余年的历史划分为五个阶段 ,从历史人物的活动、联系及其变化中显示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 ,以及下一历史阶段形成的原因 ,揭示了历史纵向发展之“通” (连续性 )和“变” (各历史阶段不同特点 )与横向空间历史人物活动之间的关系。波利比乌则以公元前 2 2 0年为界划分地中海世界的历史为两个阶段 ,从广阔的横向空间展示前 2 2 0年以后地中海诸国历史人物的活动。但他割裂了两个历史阶段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 ,而且又以罗马必定征服地中海世界这一基点来推定横向空间全部历史内容的联系 ,表现出从静止不变的基点认识历史进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社会一位独特的人物,其思想矛盾复杂,始终在出世与入世的痛苦抉择和情与理、僧与俗的无奈彷徨中挣扎,其一生都是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集中阐述了其哲学层面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资本主义首创了世界历史,但是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难以真正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必将穿越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是彻底实现了人的解放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他所倡导的人的解放以及对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是一致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当代表现,对人的解放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文学上也有非凡的造诣。他的一生留下了诸多颇有影响的诗歌和表章式、令教式散文。他的诗歌古直悲凉,散文清峻通脱,他又是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操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是运用何种评判标准来看贾平凹,他都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人物。他认为“越有民族性地方性越有世界性,这话说对了一半”,并在文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世界性与现代性等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他针对当代文学发展现状重提现实主义创作基本准则用心良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