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代浙江女子教育是以基督教传教士所办女子学校为发端。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在客观上传教士创办女学的实践,直接改变了清末浙江妇女的教育现状,并对近代浙江女子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代安庆的社会变革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相同步。影响安庆社会变革和城市转型的主要因素是传统素质、西方影响和政治领导。安庆女子教育产生于清末,既是近代安庆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又是推动安庆社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安庆女子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教会女校与自办女学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安庆女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4.
清末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近代女子师范教育孕育而生,作为新生事物的清末民初女师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规模.同时,它打破了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等级思想,促进了近代中国女性的觉醒,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对现代女子教育及女子师范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女子教科书随着清末民初女子正规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其选材涵盖面广,包括“新女德的涵养”、“树立优秀女性典范”、“倡导读书学习”、“培养生活和谋生技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它受日本女子教育的影响颇深,具有鲜明的“贤母良妻”的时代内涵,与传统的“贤妻良母”相互区别,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对当代女子教育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产物。其发展特点既受西方女性观影响,也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变革有密切联系。中国近代女性观和女子学校教育互动影响,在中国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今天的女性观与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走向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清末女子学校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是近代妇女解放的发端,其显特征是:1、戊戌维新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化事业并进,呈现出贵族化倾向;2、辛亥女子学校教育与前相比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赵静 《华章》2011,(36)
本文试探析从清末到民初十年间,国人自办女学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时期女子教育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也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清末民初兴起的 ,它是中国新式教育兴起的一种征候和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谨就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兴起的概况、原因和特点作一简要论述 ,以显现其应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一中国新式女子教育是在晚清之际兴起的。其表现就是女子教育开始走出家庭教育的圈子 ,出现社会化、普及化的趋势。最早的女子学校是 1 84 4年由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会”所派的阿尔德赛女士在浙江宁波创立的。 1 898年 6月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在上海产生。女子学校在 1 90 7年以前增长很慢 ,以后有了一定的发展。进入民国 ,女子学校…  相似文献   

10.
教会女学首开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之风,更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肇基者。作为西学东渐产物的近代女子大学,虽然数量不多,规模不大,存在时间也普遍不长,但起点很高。那么这种高起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主要以清末民初的女子大学为研究对象,并以金陵女子大学的内部职权体系为例,探讨清末民初的政治风云变幻对女子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女子大学特别是教会女子大学徘徊于宗教与世俗、政治与教育、市场与学术之间多重互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浙江出现了兴办女学的高潮,随着各地各类女子学校的创办,于清末民初建立了近代女子教育体系,直到20年代末,男女同校的普遍实行,标志着清政府实行的两性双轨制教育的终结,标志着浙江女子教育近代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学东渐、救国图强的背景中,中国的女子教育逐渐从无到有,最终在学制中正式确定下来。女子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教育权利。中国自清末到民国几次学制变革直接体现了女子逐渐取得平等权利的艰难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教育史上,女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女教育家。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许多初等、中等和高等女子学校,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提升了整个日本社会女性的知识和教养,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近代日本的女子教育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同样在近代,中国也产生了不少女教育家,她们积极创办各种女子学校,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但是由于中日两国迥异的社会状况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中日两国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的女子学校的发展状况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动因 ,指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有关 ,而且与社会中坚力量的推动及女性自身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女性自身的解放 ,对社会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教会女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女子学校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女子学校在中国的兴办因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宗教目的而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它在开启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道路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除传统的家庭教育之外,还有教会女子学校教育、太平天国女子社会教育、清末女子学校教育、民国时期女子学校教育与新民主主义时期根据地女子教育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的目的各不相同。从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到培养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较高政治素质的妇女干部,提高和改善广大妇女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使之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解放、妇女解放做贡献,中国近现代女子教育的目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中,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学堂的建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师范教育、实业教育和女子教育的开启,都为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却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正是清政府仍想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目的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阿部洋博士自发表处女作《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其活动》以来 ,以大约 1 0年时间专心致力于清末教育史研究 ,相继发表了如下论文 :《教育史人物研究的课题与方法———以近代中国为例》、《东方杂志所见的教育史料》、《清末近代教育的发展过程》、《近代学校与中国农民———清末毁学暴动的考察》、《中国近代教育的特质———舒新城的论说》、《清末的近代学校》、《清末学堂的设立和管理》、《清末学堂考》、《中国近代史上传统与输入外国教育问题》、《旧中国的教育结构》等。这些论文构成了本书的骨架。如果我们认真阅读一下这些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女子职业学校是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不断深入、妇女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其创办得益于社会需求的推动和社会各界对女子职教的支持。近代女子职业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其创办主体呈现出了私人办学、联合办学和政府办学"三足鼎立"的局面,学校类型、科目设置多元化,重视学生学习环境和就业。在《申报》的舆论影响下,近代女子职业学校在女性地位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其历史启示至今可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