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路路 《东南传播》2011,(12):94-96
家庭伦理剧是新世纪电视荧屏的宠儿,不仅屡创收视高峰,还频频获奖。家庭伦理剧以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以家庭为核心叙事空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角色构成,并以他们的情感纠葛和日常生活矛盾为主要内容,以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家庭关系为叙事主题,以表现人伦情感为叙事核心,表达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的主题。本文重点分析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  相似文献   

2.
刘艳  白丽媛 《新闻世界》2011,(8):267-268
家庭伦理剧以社会道德为题材,以人伦情感为主线,以婚姻、家事、家族和姻亲的诸家庭伦理关系为内容,在社会转型时期迎来了收视热潮。但以市场为主导,我国家庭伦理剧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片面的"反现实社会"的现象,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笔者通过分析"韩国模式"的特点,试图找出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3.
戴清  陈琰 《现代传播》2007,(5):94-96
近年来,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创作蔚为大观.本文结合创作实践,分析了该类型作品在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上具有的艺术特色其叙事时间一般都短于故事时间,注重对日常生活事件进行择取和提炼,常常选择富有深意的叙事时刻与叙事时段;在叙事空间的把握上往往带有怀旧色彩,"老屋子"、"小屋子"蕴含着鲜明的情感象征与文化韵味,与其文化价值与伦理价值取向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洁 《东南传播》2010,(1):107-108
韩国家庭伦理剧在近年我国引进的韩剧中占有重要比例,以叙事独特、新颖,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为特点,以《黄手帕》等为代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韩国家庭伦理剧与以《金婚》为代表的中国家庭伦理剧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主要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家庭伦理剧中,儒家文化更是处处可见。家庭、仁义、和谐贯穿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本文将从家庭伦理剧的界定、儒家文化的展现、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归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家庭伦理剧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以及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国内家庭伦理题材电影频频现身荧屏,影片在再现现代人的生活、家庭关系及情感问题的同时,也拟态建构了家庭伦理道德镜像,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家庭观念。文章采用叙事学研究,从叙事内容、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剖析当下家庭伦理题材电影对婚恋观的建构,研究发现家庭伦理电影虽然在第三者形象的塑造方面符合传统道德谴责的特质,但叙事者角色发生重大转变,男主人公与第三者成为主要的叙述者,影片已经打破传统"家"的统一观念。  相似文献   

7.
杨继芳 《今传媒》2023,(2):96-99
电视剧《人世间》以家庭为核心主线逐层铺展多序列的叙事单位,依循人情社会所涵盖的情感逻辑和伦理思维来塑造人物关系、营构戏剧冲突,将中国社会人情形态转喻为伦理叙事的骨骼肌理,高度提炼了老百姓现实中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和思维习惯。本文基于《人世间》所呈现的家庭伦理关系以及人情伦理形态与戏剧性情节的缝合方式,浅析该剧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在大众传媒主导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电视剧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主要艺术样式。从广义上说,家庭伦理剧能反映大众宽广的日常生活及其生活状态。狭义上来说,家庭伦理剧指那些主要反映维系于时代社会背景中的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生活的电视叙事作品。近几年以来,家庭伦理剧已占我国电视剧播出的大半个天地,学者的评论和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主要围绕叙事理论、女性形象构建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淏清 《东南传播》2010,(1):104-106
近几年来,讲述平凡人家日常生活故事的家庭伦理电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类电视剧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特点:一是在主题设置上较为集中,表现在对于传统伦理观念的呼唤以及传统伦理与现代道德的冲撞对接等方面;二是在人物的塑造上以平凡普通的大众人物为主;三是在情节上注重从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中进行构建。《金婚》、《王贵与安娜》、《咱爸咱妈六十年》就突出体现了我国家庭伦理剧的这些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从《婆婆来了》看新时期婆媳剧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婆媳剧作为一个日渐成熟的家庭伦理剧的亚类型,新的叙事主题、形象符号和叙述技巧逐渐呈现,为我们对它进行全方位的艺术解读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透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因社会语境的变迁,家庭伦理剧的更新换代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1990年,《渴望》揭开了我国家庭伦理剧发展的序幕,经过成型期、发展期、繁荣期的发展,家庭伦理剧正处于理性反思和回归个体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成熟期.基于女性受众的定位,家庭伦理剧大多着眼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随着社会和文化语境的建构,我国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对传统价值坚守到现代多元回归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家庭伦理剧自搬上电视荧屏以来,收视火爆,深受观众喜爱。在以"使用与满足论"为理论基础之上,作者尝试分析年轻观众收看家庭伦理剧的动机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分析显示,年轻受众收看家庭伦理剧往往出于"情感期望"、"信息获取"和"生活消遣"三个动机。因此,研究意义主要在于,跳出影视节目制作的框架,从受众的角度来研究家庭伦理剧与受众的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汪霏霏 《青年记者》2017,(29):74-75
影视作品既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也是特殊的文化样态,它是传播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家庭伦理剧是一种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的通俗剧,主要以家庭伦理道德为中心内容,因而具有较强的世俗性和大众性,容易引起大众的关注和认同.如何推动当代影视艺术特别是家庭伦理剧健康发展,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但敏 《新闻界》2012,(2):15-18,52
家庭伦理电视剧是与社会生活最为紧密相联的一种电视剧类型,它探讨和折射当代夫妻伦理、婚姻质量和家庭责任等,对社会有一定的观照意义。本文选取了从1990年到2011年这20年间具有较大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婚姻伦理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电视剧中主人公所体现出的对爱情、婚姻、家庭的态度,试图分析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韩剧,特别是以爱情、伦理,婚姻为主题的家庭伦理生活剧以其特殊的魅力吸引了中国的观众,成为一些电视台的收视率冠军。同类题材的中国连续剧也不占少数,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其影响程度和受欢迎程度却远没有达到韩国家庭伦理剧的水平。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齐童巍 《出版广角》2015,(6):111-113
朱效文是30多年来中国重要的儿童文学编辑家、作家之一。改革开放初期,朱效文依托对科学伦理、社会规则以及人性的洞察、揶揄,形成了自己观照情感世界与叙事的特色,构筑了一个在艺术上精微而到位的童话世界。在之后的创作、编辑生涯中,朱效文通过自己的创作,用情感和美的力量去消除叙事上的“程式”,推进童话叙事的变革,并取得了商业化出版环境下的艺术实绩。  相似文献   

17.
家庭伦理剧长期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这与我国民族文化背景有关。中国几千年一直尊奉重视伦理道德的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人依恋家、依赖家的“家文化”心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的亲情观、价值观逐渐边缘化,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当“和谐”成为生活观念的主题后.人们开始呼唤真善美的亲情、爱情和友情。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伦理剧的创作也紧跟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拓新。尤其是近年来。喜剧型家庭伦理剧成为荧屏上的热播剧。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5,(8):40-45
叙事伦理是伦理批评与形式批评的有机融合。现代文艺批评的"叙事转向"与"伦理转向"促成了叙事伦理批评范式的形成。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呈现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消费伦理的大众叙事三分格局。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存在三大问题:真实性问题、普世价值问题、审美超越问题。农民工电影叙事伦理最有价值的是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文艺的自由表达依赖于创作主体奉行自由精神,更需要自由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9.
罗娟 《传媒》2019,(2):57-58
关于电视剧叙事,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即“内容为王,叙事为先”。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达了电视剧的核心竞争力。2000年以后,韩国家庭剧席卷了整个东南亚,作为叙事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叙事主题选择的成功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韩国家庭剧的主题文学、戏剧和影视艺术将主题理解为作品的“中心思想”“创作意图”,或者是“关于什么”,是作者在作品中努力阐明的一种观点、价值判断。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韩国家庭剧更倾向于借由日常家庭生活及家庭关系的叙事,探讨现代生活的婚姻、爱情和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20.
周锡宁 《视听界》2009,(5):110-110
江苏省广电总台出品的三十五集家庭伦理剧《人活一张脸》在立意、叙事、导演、表演、摄影、灯光、美术、音乐等方面都精耕细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三个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