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家香从自身经历出发对故事投注情感化改造,以讲述的形式对家庭伦理秩序进行建构。孙家香故事中的家庭伦理记忆深植于土家族的伦理道德传统,她以积极传承人的形象守护着地方传统,通过以"家庭"为中心的叙事传统建构社区的生活方式、观念世界,由此构成性别作用下的伦理记忆维系,建设着家庭的和睦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冯美 《采.写.编》2016,(5):104-106
家庭伦理剧以对伦理情感道德的关注、对每个人置身的家庭生活的多维度透视,如今已行走数十年,目前仍是创作收视两热的红火现象.一方面,"家文化"理念、家庭伦理情感对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叙事元素,另一方面,家庭叙事文本给电视受众提供了更多的移情思考和情感共鸣.本文从叙事视角和矛盾冲突出发,将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大致分为几种类型:婆媳翁婿的相处之道、兄弟姐妹的手足亲情、夫妻两性的婚姻关系、第三者插足的婚外恋、苦情父母的无私大爱、年轻家庭的生子育女,以此探寻家庭伦理剧在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上的继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3.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半生缘》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画外音的大量运用作为影片一大特色,既很好地把握并传达了影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还对剧情进行了画面外的解释和补充,实现了对剧情的建构。同时通过对叙事时间的调整,丰富了电影的叙事话语。画外音在影片中的叙事功能,对于影片风格的定位、叙事节奏的把握、人物形象的描摹和情感的渲染等方面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2018年凭借真人故事改编的影片《我不是药神》上映,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将从影片的故事策略、叙事模式以及视觉情景建构三方面着手,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画面,细致分析《我不是药神》在故事选择、主题凸显、镜头画面运用的独到之处,探究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叙事策略,为其他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金刚川》是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第一部影片。基于新的外交格局考量,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四十年间仅仅有6部抗美援朝题材电影上映。2020年《金刚川》的上映,标志着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迎来了新的创作高潮。影片在继承经典抗美援朝战争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也在积极适应、探索和建构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叙事美学风格。《金刚川》从叙事到内容多层突破,对新型主流电影叙事进行了新的发展。本文将用热拉尔·热奈特关于叙事话语的理论着重分析《金刚川》的叙事时间、叙事语式和叙事语态。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前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宣教色彩相对浓厚,影片观感难以共情共鸣。新时期抗美援朝影片以历史事件为蓝本,在故事选材、叙事手法、场景设计等方面观照历史,将主题价值与情感表达综合表现有机融合,视觉和历史记忆相互构建,电影的艺术创作震撼视觉,激发情感,民族责任感、归属感、抗美援朝精神升腾。观众民族、家国、个人价值的归属与认同由此获得。  相似文献   

7.
以主旋律为题材的电影是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之一.文章立足于献礼片《1921》,从影片的进步之处与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物塑造、视听元素叙事符号三个方面讨论电影的进步之处,从叙事线与背景两个方面讨论影片的不足,对整部影片做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相似文献   

8.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张艺谋的战争史诗大片《金陵十三钗》从学生书娟这位女性的视角出发,用追忆式的旁白讲述故事的始末,堪称南京抗战题材电影叙事的典范.文章首先梳理了以南京为题材的系列电影以及张艺谋系列电影的叙事,试图探讨影片《金陵十三钗》叙事的典范性.接下来主要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为依据,对影片展开研究,详细剖析女性视角的叙事方式在影片中的展现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6):50-53
中国灾难片受传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和社会主流观念影响,长期以来形成泛政治化的叙事成规;进入后现代时期以来,灾难片开始了多元化的探索,如将灾难与中国电影的家庭伦理叙事传统结合。面对当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语境,通过电影增强国人的灾害意识与灾害认知,是中国灾难片的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11.
相对于传统电影的连续情节及完整叙事,王家卫的电影更多的是通过碎片式叙事手法来呈现一种电影气氛和人物的情感状态,在他的影片中,总是通过散碎的细节、色彩的变化来表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与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2.
香港永华影片公司摄于1948年的《清宫秘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原因不仅在于其艺术创作美学观念代表了中国电影的文人传统,更为有趣的是,这部影片的政治命运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20世纪40到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两地电影传统的内在联系,及其最终的分流。因此,文章将会以《清宫秘史》为案例,在对它进行历史性的梳理过程中,以期理解《清宫秘史》的主创者们作为那个时代的电影都市文人/精英们是如何借家国/伦理叙事的书写,映射出从上海南下香港的知识分子对海派电影的传承。也正是香港与上海电影在互动与交流中使得当时香港电影成为"国族电影"中的一脉。  相似文献   

13.
李文英 《现代传播》2017,(11):102-105
探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的叙事表达机制,可从叙事伦理表达机制、时空叙事机制和"元叙事"传播战略等方面展开。叙事伦理机制体现在讲故事的策略和叙述伦理;时空叙事机制强调突破传统叙事形态,关注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的延展性;"元叙事"传播战略侧重于话语表达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互动。中国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表达应超越西方文化表征体系,建构叙事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影的共同体叙事往往聚焦于民族题材电影,其实中国灾难电影具有众多的共同体元素,却较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灾难电影具有血缘共同体、国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等叙事模式,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些共同体叙事大多是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中国灾难电影共同体叙事的复杂性。中国灾难电影的共同体叙事也存在叙事冲突不足、叙事话语单一以及生态共同体叙事缺乏等。  相似文献   

15.
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作品因其去冲突、弱情节、重剧情被称为"反电影"而存在。作品当中独具一格的镜头语言体系成为小津作品的风格化标签。《东京物语》作为小津安二郎导演最具"日本风味"的代表作品,其在电影拍摄与制作等各方面都追求着极致。本文将从影片题材、叙事手法、镜头语言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梳理影片风格特征,并深入剖析影片内含的静观生命之变的达观态度以及无常生命中的哲学体悟。  相似文献   

16.
李嫣然 《视听》2018,(6):84-85
武侠电影是建构在我国独特历史文化上的类型电影,凝聚着浓厚的民族情感与传统思想内涵,在电影市场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武侠电影的发展在视觉化冲击的走向中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本文提出"后武林时空"这一概念,以电影《师父》为例,从现实叙事、镜头语言、武术文化三方面分析其不同于以往武侠电影的艺术特色以及形成"后武林时空"的导演元素,以期引发对武侠电影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和基本遵循。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运用视听手段,在国家形象建构、民族文化互动、民族国家认同、民族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蒙古族题材电影在少数民族题材影像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具有典型性,“十七年电影”时期利用意识形态建构突出民族交往;改革开放后立足“文化叙事”体现民族交流;二十一世纪以来着眼“多元”与“解构”的叙事方式表达展现民族交融。研究这一题材影像内容,有助于分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深化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理解,对厘清“中华民族”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符号化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电影叙事学的视野下,本研究从时间符号、空间符号、人物符号和事件符号四个面向展开,对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累计票房超过1亿元的110部高票房影片进行分析,从中抽离出商业电影的共同叙事规律与法则,提醒人们关注"怎样讲"故事和采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模式"讲故事。研究发现:华莱坞高票房电影在时空选择、人物性格塑造、戏剧冲突和结尾类型方面的确有章可循。首先,叙事背景年代多为当代且题材固定,线性叙事手法依然具有压倒性优势。其次,空间符号偏向设定于现实空间,异国场景更受喜剧、动作和爱情片青睐。再次,在人物符号上,过半数影片倾向于选择单一或少数主角,同时绝大多数主角个性中具有明确追求。对主角演员的选择,明星参演几近定则。最后,在事件表达上,高票房电影以外部冲突为主,混合内部冲突的情况最为常见。除计划拍摄续集或者系列电影外,闭合式结尾使用频率更高。这些共性的发掘,不但有利于推动电影叙事的行进,更有力地证明了叙事方法与市场表现、影片架构与传播效果之间存在既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5,(8):40-45
叙事伦理是伦理批评与形式批评的有机融合。现代文艺批评的"叙事转向"与"伦理转向"促成了叙事伦理批评范式的形成。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呈现国族伦理的宏大叙事、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消费伦理的大众叙事三分格局。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存在三大问题:真实性问题、普世价值问题、审美超越问题。农民工电影叙事伦理最有价值的是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文艺的自由表达依赖于创作主体奉行自由精神,更需要自由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开心麻花"融合话剧与电影两大艺术的异同,平衡二者关系,实现了艺术的跨媒介发展。在电影创作上,"开心麻花"充分借鉴话剧的创作经验,利用电影独特的视听特色,分别在影视美学、人物设置以及空间调度三方面展现出匠心独具的叙事特色。影片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修辞性以及场景的空间性在继承"开心麻花"话剧风格的同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电影风格。"话剧+电影"的叙事转向促成了"开心麻花"电影品牌的建构,同时为今后话剧改编电影、原创喜剧电影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