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运用耳针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赛前情绪兴奋水平及心率反映调节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耳针手段具有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较高”水平下降和使情绪兴奋低水平上升的作用,能有效地调节篮球运动员赛前情绪兴奋水平,使之达到“良性”兴奋状态,为广大篮球教练员对运动员赛前情绪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姜春鹤 《成才之路》2011,(14):79-79
在体育比赛中,焦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极情绪,运动员时常受到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影响。事实上,焦虑也是一种唤醒状态,有时甚至很难区别它与高度兴奋的差异。但是一旦焦虑程度超过了镇静的限度,使运动员处于过渡应激状态时,就会对成绩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耳针对青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赛前情绪兴奋水平及心率反映调节过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耳针手段具有使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情绪“较高”水平下降和使情绪兴奋低水平上升的作用,能有效地调节篮球运动员赛前情绪兴奋水平,使之达到“良性”兴奋状态,为广大篮球教练员对运动员赛前情绪调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1、举重运动员竞技状态及情绪状态分析。 1.1比赛情绪饱满,精力充沛,积极性状态。 首先是要有充足的心理能量:运动员在比赛中心理能量控制在高能量积极状态时,就会产生心理促进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运动员,能够产生准确的预测、果断的决定,就会动员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完成动作,使运动水平发挥到最佳效果。其次是发挥自己强大的自制力。自制力强的运动员,比赛前能善于控制不合理的冲动和诱惑。比赛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5.
试论临场指挥时篮球教练员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予东  马雷 《天中学刊》2000,15(5):86-87
篮球教练员临场指挥时的情绪对运动员的心理变化 ,对运动员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教练员应保持良好、积极的情绪 ,促使运动员发挥最佳的运动水平 ,这不仅是提高教练员指挥能力和指挥艺术的重要方面 ,也是决定运动员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发挥最佳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 .1 教练员的情绪对运动员的影响心理学认为 ,情绪是人的内心对客观事物的感受的表现形式 .篮球教练员的情绪是教练员对比赛性质、规模、成绩等因素的反馈 .这种反馈 ,有时表现为对比赛起促进作用的积极情绪 ,也可表现为对正常比赛起阻碍作用的消极情绪 .篮球比…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参加比赛,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这给运动员带来不良的影响,使其无法正常发挥.本文通过对影响运动员赛前情绪不稳的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对赛前紧张情绪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试论成人学习过程中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情绪在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阻碍或激发学习的动机。积极的情绪可以调动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消极的情绪会对成人学习起到阻碍作用。为此,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成人学习中的情绪反应,发挥情绪在成人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成人学习过程中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想  陈明昆 《成人教育》2009,29(6):36-3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是影响个体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情绪在成人教育与成人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阻碍或激发学生的动机。积极的情绪可以调动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消极的情绪会对成人学习起到阻碍。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成人学习中的情绪反应,发挥情绪在成人学习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场上情绪失控是考生的杀手。根据我们所做一次考试焦虑心理测验,发现最令考生感到影响考试成绩的不是考前的情绪紧张焦虑,而是考试过程中的情绪失常。这种情绪失常与一般的紧张情绪有实质的不同。考试前出现一般的紧张情绪是正常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的积极作用。而一旦真正答题,这种紧张就不再被体验到了。而考试中情绪失控和失常则指完全不同的情形了。它往往是面对意外事件或挫折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10.
怎样关注托班宝宝的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状态对个体的活动有明显的影响,在不同的情绪下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状态能提高一个人的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降低一个人的活动效率。这在幼儿的认知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良好的情绪状态能促进幼儿记忆、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托班宝宝的情绪变化多端,因而关注托班宝宝的情绪,让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消除消极的情绪,在实际教养工作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各种考试,特别是高考中,有一些考生常常发生怯场现象,以致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在心理学上,通常把这种现象看作是一种由于情绪过于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考试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的。许多考生在开始考试时思想会有些紧张,但多数人能在短时间内稳定情绪,恢复正常的思维活动,使自己的答试活动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少数人则长时间不能消除紧张的情绪,思维活动受到影响,答案往往或残缺不全,或内容重复,或张冠李戴,甚至对一些比较熟悉的知识也回  相似文献   

12.
腾进  高牧原 《教书育人》2000,(23):11-12
情商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的相对智商而言的心理概念。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而大学的琼·梅耶两位心理学教授联合创造了“情绪智力”这一术语,用来描述了解自我情绪与控制他人情绪的移情作用,通过情绪控制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才能。1995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在《情绪智力》一书中,又比照着“智商”(IQ)的概念,把“情绪智力”称之为“情商”,英语的缩写为EQ。情商,它反映出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自己的心理平衡的能力,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兴趣是人们对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持久地去接触、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倾向,它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从而满足求知欲。而学习情绪与兴趣又是相辅相成的,高昂的情绪有利于提高兴趣,情绪越好,越能充分发挥学习兴趣所产生的效应。反之,如果对学习缺乏兴趣,就根本无法活跃课堂气氛,学习效果也就是一句空话。而后者尤为重要,正如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人在无食欲的前提下,如果只是勉  相似文献   

14.
面对紧张的高考,学生总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出现一定程度地焦虑,这是正常的应激活动。适度的焦虑和压力,对于激活大脑皮层兴奋、集中注意、活跃思维有积极作用。但物极必反,持续、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学生的认知活动,分散注意力,降低思维效率,影响学生的考前复习效果,也影响考试中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重视考前心理素质的自我调节,走出考试焦虑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积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是人对外界事物产生的一种基本情感体验。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积极情绪,凡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人的需要,人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就学生而言,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信心、学习效率就高;消极的情绪可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冷、学习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16.
赵传攀 《广西教育》2006,(3B):27-27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它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根据人的需要或体验。情绪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能满足人的需要会引起肯定的情绪——满意、愉快、喜欢、赞叹等;相反,如果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与人相抵触的,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不满意、苦闷、哀伤、憎恨等。  相似文献   

17.
焦虑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人在面临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时总会产生焦虑。适度的焦虑可以使人思维更加敏捷,反应更加迅速,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学生发挥出最件水平;但焦虑过度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考试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考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在人的一切活动中,都伴随着情感的产生与渗入,教学活动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如何,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影响。良好的情绪对教学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大大降低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情绪饱满,对学生充满热情,学生就会受教师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喜悦、积极的心理活动,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接受知识快,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恰当的课堂组织行为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采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组织行为,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与课本、教师、同学、自己进行对话,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功能。实践表明,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利乘便、因人而异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范例。一、因势利导,激发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新课伊始就吸引学生,让他们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主动地获得新知识,这堂课就  相似文献   

20.
唐善权 《考试周刊》2010,(46):190-191
兴趣是人的重要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生活中某种事物或活动积极探索的认识、倾向、欲望,表现为人对某种活动的爱好。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提高求知欲望。人在感兴趣的事物或学习材料的刺激下,会产生惊异感,会特别兴奋和全神贯注,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引起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创造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